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肢體障礙(orthopedic impairment)身體病弱(health impairment)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CP)癲癇(epilepsy)重要字彙重要字彙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常被統稱為身體障礙(physically handicap-ped),係指非感官性(non-sensory)生理缺陷(如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或健康問題妨礙到個人的學習,而需要對物理環境(physical set-ting)、課程、教材、設備等加以調整或改變,才足以使其獲得最大限度的社會與教育發展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行動能力方面;肢體障礙往往限制一個人的行動能力,而身體病弱最大的困擾乃在於他們易倦怠、缺乏活力、充滿恐懼與壓力,以致於無法參與學習活動(何華國,2001)第一節第一節 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的定義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的定義肢體障礙(physical disabilities/orthopedic impairment)依據教育部2006年修訂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7條,指上肢、下肢或軀幹之機能有部分或全部障礙,致影響學習者;而依行政院衛生署2008年修正公告的身心障礙等級界定,肢體障礙係指由於發育遲緩,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外傷或其他先天或後天性骨骼肌肉系統之缺損或疾病而形成肢體障礙致無法或難以修復者。
肢體障礙的定義肢體障礙的定義依據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8條,身體病弱指罹患慢性疾病,體能虛弱,需要長期療養,以致影響學習者;其鑑定由醫師診斷後認定之依教育部頒訂語言障礙、身體病弱、性格異常、行為異常、學習障礙暨多重障礙學生鑑定標準及就學輔導原則要點,身體病弱依其程度分為二種:1.經醫師診斷患有心臟血管、氣管肺臟、血液、免疫、內分泌、肝臟、胃腸、腎臟、腦脊髓及其他慢性疾病或傷害,需長期療養者2.其他經醫師或有關專家診斷體能虛弱需長期療養者身體病弱的定義身體病弱的定義腦性麻痺在肢體障礙中,腦性麻痺患者(cerebral palsy,CP)為最常見,腦性麻痺是一種神經上的症候,其發生為個體在生產前、產中、產後腦部發育未成熟及損傷而形成腦性麻痺患者之肌肉張力異常(過高)、自主動作、肌肉控制受影響或共濟失調(指在大動作與精細動作上的控制困難),在平衡、姿勢等動作協調顯得吃力,剪刀腳或以腳尖走路是腦性麻痺患者行走時常見的特徵第二節第二節 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的類型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的類型胎兒酒精症候群母親在懷孕期間大量飲酒(一天約五杯或更多)會造成胎兒生長遲緩、小頭症、臉部異常、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智能障礙及畸形。
脊柱裂脊柱裂是一種脊椎骨未能整合而產生的先天性缺陷,原因尚無法確定,但具有家族遺傳性,可能是在胚胎發育的前三個月已形成,且常發生在脊椎骨下端患者可能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及從缺陷的脊椎骨以下喪失感覺,有大小便失禁及肢體麻痺等現象初生嬰兒若於一、二天內經由外科手術治療修補脊柱破裂的地方,可避免進一步的傷害(如脊髓膜炎)肌肉萎縮肌肉萎縮以杜氏持續性肌肉萎縮症(Duchenne juvenile muscular dystrophy)或稱假性肥大型肌肉萎縮症(pseudo hypertrophic)最為常見,肌肉細胞因為營養不良而逐漸萎縮與退化,通常是由於肌肉蛋白質流失及橫紋肌被脂肪和其他纖維取代,好發於男性,約3035%的患者有明顯的輕度智能不足(Haring,McCormick,&Haring)通常在3、4歲時出現症狀,是一種漸進式惡化的疾病,到11歲時大多數患者喪失獨立行走能力,若不能積極治療,患者常於2535歲時因呼吸道或心跳衰竭而死亡,該疾病的幼兒可能會有下列症狀:(1)笨拙、搖擺的步態(2)肌肉無力,所以用腳尖走路(3)因腹肌無力,走路時,背部凹陷嚴重(4)當躺或坐在地上時,無力自行爬起。
軟骨發育不全症軟骨發育不全症是引起人類短肢侏儒症最常見的原因,是一種基因疾病,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在新生兒時即可診斷出,頭大、軀幹正常,手腳短(上肢、大腿特別明顯);有些患者會有腦壓升高,甚至突發性的呼吸停止、昏倒等情況現有的治療都是針對身高之外的問題,或預防併發症成骨不全症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是先天遺傳缺陷引起的疾病,骨骼的發展在質與量上較同齡正常兒童不足,其骨骼耐受力差,有骨質疏鬆、易骨折及伴有脊髓彎曲現象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也稱為脊髓灰白質炎(polimyelitis),是因濾過性病毒感染,導致下肢肌肉萎縮、脊柱側彎,但心智功能正常早期因為沒有疫苗而使病毒侵犯到脊髓的運動細胞,導致下肢肌肉萎縮,影響行動能力先天性脊柱側彎若脊柱側彎的角度大於70度以上時,脊柱及胸腔會變形而影響心肺功能,患者會有排尿及呼吸問題、移動困難及生活自理功能障礙,下肢或四肢癱瘓需使用支架或輪椅等輔助器具肢體殘缺肢體殘缺者因為先天與生俱來或後天事故傷害、疾病而截肢,使其身體活動、日常生活功能、社會與人格正常的發展受到影響裝設義肢及發展代償能力是常見的介入方式,若幼兒及早接受復健訓練,即可擴大其日常生活功能。
氣喘氣喘是指有過敏性體質的人因受到特定的過敏原,可能是灰塵、煙、冷空氣等,或是劇烈的運動、呼吸系統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或是天氣變化等因素,導致患者氣管痙攣而呼吸困難地中海型貧血地中海型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隱性遺傳的血液疾病,好發於地中海地區、台灣、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和東南亞一帶病童,尤其是重型者,前額、上頷骨較突出顯著,肝脾腫大及骨骼變形,目前無根治的方法,只有透過輸血的治療方式治療身體病弱的類型身體病弱的類型癲癇癲癇(epilepsy)俗稱羊癲瘋,是指由於腦傷造成腦部對於腦神經細胞所釋放出來的電流無法正常有效的運作,而突然引發的抽搐癲癇患者大多有正常的智力,約有7090%癲癇個案可以用藥物控制病情,並不影響其在學校的表現一般依發作程度可分為:大發作:患者失去意識、全身僵硬、呼吸困難、口吐白沫等,發作時間約為120分鐘小發作:患者臉色蒼白、兩眼發呆、眼皮抽動、動作不穩等,發作時間約為520秒,但發作次數頻繁運動神經性發作:無法控制肌肉,是因肌肉緊張造成姿勢不良而跌倒受傷糖尿病糖尿病是因遺傳、胰島素分泌不足、精神壓力增加、賀爾蒙分泌不平衡,使體內的醣類無法被充分利用,而造成血糖增高,尿液中含有糖分,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現象。
黏多醣症黏多醣症是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伴有智能障礙、聽覺障礙、頭大身體矮小、臉部多毛濃眉、舌大唇厚、鼻樑塌陷、脊柱變粗、關節變形僵硬、手粗短彎曲、肝脾腫大、疝氣等症狀目前醫學上尚無有效療法治療,多數患者在童年病故白血病白血病又稱血癌,血液或骨髓中白血球過度增生,影響紅血球及血小板的製造,造成身體機能異常一般好發於35歲的幼兒,其症狀為無精打采、食慾不振、臉色蒼白、發高燒、手腳疼痛、腹腫、貧血、流鼻血或皮下黏膜出現紫斑等現象血友病血友病是屬於性聯遺傳的疾病,常有自發性或週期性出血,易發生於男童,其因為凝血機轉缺陷,導致傷口出血不易止、血尿或顱內出血等症狀目前醫療技術無法治療,必須終生輸注凝血因子治療其他疾病身體病弱尚包括心臟病、肺臟病、腎臟病、肝病、惡性腫瘤、愛滋病等其他疾病而需長期療養者肢體障礙幼兒的特徵行為方面一、肢體障礙幼兒外觀明顯與其他幼兒不同,其行動受到限制,需使用支架、義肢或輪椅等輔具,並長期接受復健治療,因此較難勝任過重或過久的活動或工作二、需花許多力氣和時間練習使用輔具,在未熟悉如何靈活使用輔具之前,行動往往顯得更笨拙三、由於肢體殘缺而影響大動作或精細動作發展,常出現手眼協調能力差或易顯得力不從心。
四、因缺乏規律運動,體能普遍較為虛弱第三節第三節 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的特徵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的特徵心理方面一、因為行動的不方便以及他人好奇、注視和不合宜的同情,常會處於緊張狀態而專注於偽裝、防衛,有較大的不安全感,也較不能接納自己二、由於外觀與他人不同,需花長時間進行心理調適與自我接受,情緒長期不穩,易有自卑、自我貶低的狀況發生三、與人互動上常採用被動,易有負面與貶抑的價值觀四、因受父母或師長的照顧,依賴心變強而自主性變弱,學習動機常顯得不足行為方面一、缺乏活力、易疲倦或易暈倒二、由於缺乏運動造成過度肥胖,或長期臥床而形成肢體萎縮、瘦弱、發育不良等現象三、輕微運動就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甚至面色發紫,如心肺疾病、氣喘患者四、對環境中的氣候及溫度變化極為敏感身體病弱幼兒的特徵身體病弱幼兒的特徵心理方面一、因為疾病的關係,所以在飲食和作息方面常有諸多限制,或生活起居和活動無法自由自在,易造成病童煩躁不安的心情二、長期往返醫院或住院治療,需忍受離家的寂寞,無法享受家庭的溫馨三、由於父母歉疚和補償的心理,病童常出現過分依賴或放縱的行為四、在待人處事上缺乏信心,在團體中有孤立退縮的現象五、病情需要長期治療時,身體病弱的學生會自責連累父母和家人,以為自己是壞孩子。
六、長時間的治療,常使病童憂傷、缺乏安全感,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七、因身體的不適感易產生憤怒與敵視等負面情緒,而對於死亡的恐懼與焦慮也是病童需克服的八、因父母或教保人員常以身體狀況為優先考量,使病童的學習動機與成就動機低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之教育安置普通班普通班的安置即融合教育,障礙程度、病症較不嚴重者多就讀於普通班,與一般幼兒之互動機會較多視需要由資源班教師或巡迴輔導教師提提供諮詢等服務日間托育機構許多民間團體、教養機構或醫院都會提供日間托育或訓練,其內容包括知覺動作、日常生活技能、人際溝通、社區適應休閒娛樂等技能之訓練,例如:第一兒童發展中心、瑪利亞啟智學園等第四節第四節 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的安置與輔導的安置與輔導特殊學校特殊學校是指整個學校是專為某一類身體傷殘的兒童而設計,無論有形的或無形的硬體教學設施、師資條件、課程安排等,皆有較周詳而完整的規劃,例如:國立和美實驗學校即以腦性麻痺學童為主要招收對象特殊學校通常會收容較重度障礙的學生,而此安置方式會使身心障礙學生缺乏與普通學生交流觀摩的機會特殊班特殊班是指在普通學校內針對身心障礙者設立的班級,如專收肢體障礙學童的啟仁班,學童有機會與其他班級的一般生互動,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級中接受一致性的教育。
床邊教學床邊教學是指針對身體病弱及部分極重度身心障礙幼兒進行的心理與課業輔導,使其於就醫治療期間的學習不中斷通常採個別化教學,配合視聽設備、教具及函授方式進行,使學童獲得知能在家教育由於個案之需求及症狀多樣化與複雜性,所以當身體病弱學生因生理狀況無法至學校就讀時,可向教育局申請教育代金進行在家教育,並有巡迴輔導教師定期至兒童家中,或採函授、廣播電視教學之型式,提供教學或輔導然而目前教育代金補助對象為615歲者,並不包括學齡前的幼兒環境設施方面一、通道要能容納輪椅的寬度和拐杖的幅度,不可因鋪面、寬度、高度不同而中斷,鋪面要能防滑,不可有積水現象(水溝都要加蓋,且隨時修補校園內的坑洞),才能使肢體障礙幼兒通行無阻二、階梯、樓梯不可太陡、太長、太窄或段落太高、級距太深,並且均應設置扶手,其高度、粗細都要符合肢體障礙幼兒使用三、每間男女廁所均應設置一處較寬敞的坐式馬桶、扶手及衣物掛鉤,洗手台應裝設有撥桿式水龍頭及扶手,以利肢體障礙幼兒蹲起、轉身、穿脫衣褲及洗手四、教室、廁所門板不可太重,並且採用扭門及橫桿式把手,以利肢體障礙幼兒進出,避免被門夾住五、通道、走廊的牆柱、花台、洗手台的設計不宜有凸出物或銳角,地面上不可任意堆置物品,以確保肢體障礙幼兒行走的安全。
六、校內設備要讓肢體障礙幼兒方便使用,例如:飲水機的位置和高度要能適合使用輪椅的肢體障礙幼兒使用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之輔導肢體障礙與身體病弱幼兒之輔導教保人員方面在普通班中教保人員的協助較偏重在幼兒行動、生活自理與部分涉及動作的課程或活動上一、透過各處室提供的資訊和支援,協助肢體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