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体诗词格律入门文/凇水浮云一、诗的分类诗可分为“现代诗”与“旧体诗”两大类现代诗又称为“新体新” ,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旧体诗是与新体诗相对而言的旧体诗又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 ,因为“格律”形成于唐代,因此唐人称当时符合格律的诗为近体诗,以前那些不符合格律的诗(如楚辞、汉乐府诗等)为古体诗,被称之为“古风” ,我们至今一直延用这种叫法格律诗,又分为五言、七言和四句八句四句的称为“绝句” ,八句的称为“律诗” 这样又可分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 符合格律的诗,称为“格律诗” 词,不存在“格律词”一说,如果填词,必须符合词谱的要求词,形成于隋唐(当时称为“诗余”或“长短句” ) ,兴于宋代,这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诗是词的基础,不懂写诗,就根本不能谈上填词诗里最难学习和掌握的就是“近体诗(格律诗) ”,但最美之处也隐藏在这里二、格律诗的基本概念1、格:就是指格式,如诗的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对仗等等;词,按词牌要求的字数、句数、阕数、每句字数、领字、叠字、对仗等等。
2、律:是声调在句子中、诗中的规律,也就是“平仄”的分布规律(既“平仄格式” ,相当于“平仄谱” ) ,是约定俗成的,配以韵,读起来有声律(称为“韵律” )之美中国古代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声:指发声,也就是指发声的调式,分四种,称“四声” 声的区别,古今不同,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今按标准的普通话,分“阴阳上(shǎng)去”四声什么是平仄:平仄就是对四声的划分,将四声分为“平声”和“仄声” 具体的划分为:(1)古音:平(包括阴平、阳平)为“平” , “上、去、入”为仄入声字如:白、菊、足、国、接、别等等 《平水韵》里平声分“上平”与“下平” ,这是指刊行时书的上下册,对字的划分没有关系2)今音:“阴平、阳平”为平, “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例:妈、麻、马、骂妈 mā、麻 má 为平声,马 mǎ、骂 mà 为仄声23、韵:简单理解,尾音相同,用在诗句结尾韵脚上的字,用现代普通话来说,就是韵母古音写诗按《平水韵》 (由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 ,填词按《词林正韵》 (清代的戈载编),不能违背韵书的规定《词林正韵》实际上也是平水韵,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韵部进行了合并。
如《平水韵》中的一东、二冬,在《词林正韵》中就进行了合并,也就是说, “东”和“冬” ,在填词时可作为同韵部的字使用,而在诗中是不可以的今音写诗填词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以新华字典为准字典是字读音的标准“法典” ,但是字典不是韵书,字典是以声母划字,韵书是以韵母划字中华诗词学会于 2005 年已公布了“中华新韵” ,是以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为划分,但有些发音相近的,可以进行合并(如:o、e 合并,i 、ü 合并,eng、ong 合并等) 律诗是隔句用韵,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而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五言诗,以首句不用韵为常格,七言诗,以首句用韵为常格三、律诗的格律要求先以五言为例: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不,普通 话读音是第四声,平水韵中为下平十一尤,平声)上面两句的平仄分布,就是平仄的标准分布规律格律诗,还要讲“粘对”的粘: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同,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也要用平,反之亦同对:有两个概念,一是声律相对,二是字义相对,也就是相反的意思1)律相对: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反,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要用仄,反之亦同。
既:平对仄,仄对平根据这个道理,对上面的两句,我们采用对句,可得到下面两句:平平平仄仄 的对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的对句 平平仄仄平四句组合起来为: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一入声)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2)字意相对:又称“对偶” ,就是字意相对 “律意”全部相对的称为“对仗” 要求上下两句间相对应位置的字和词,词性要一致,意思要相反或相近,整句的意思不能相同,否则在诗和对联里就犯了“合掌”之病在律上,五言诗,可一三不论,但二四要分清意思是说:诗中的第一、三个字的平3仄可不论,用平用仄都可以,但第二、四个字不能变,要分得清楚本诗里的“吹”字,是应用仄声而用平了,这不算违背诗律(违背诗律称“出律” ) 诗,两句为一联,律上要相对绝句是四句,由两联组成,字意不要求相对(对仗) 一首诗里,律上要“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联间相粘,是指第一联的后句(对句)与第一联的前句(出句) ,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同(尤以“复数”位置上的字, “奇数”位置上的字不要求) 1、联内相对:例诗的第一联: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出句,上联)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对句,下联)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离”和“岁” 、 “上”和“枯”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就是律相对。
第二联: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火”和“风” 、 “不”和“又”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也是律相对2、联间相粘: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 第一联的对句(下联):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第二联的出句(上联):第二字“岁”和“火” ,第四字“枯”和“不”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相粘这样,得到律诗的四种基本标准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一岁一枯荣仄仄仄平平 联内相对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 联间相粘春风吹又生平平仄仄平 联内相对按着这个规律,可写出下四句的平仄谱:平平平仄仄 远芳侵古道仄仄仄平平 晴翠接荒城(接入声)仄仄平平仄 又送王孙去4平平仄仄平 萋萋满别情(别入声)白居易的这首五律“草”的平仄格律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拉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 该用仄而用平, 该用平而用仄(下同) ○仄 ○平格律诗,要求必须用平声韵,不得用仄声韵。
韵,用在偶数句的尾字上(称韵脚) ,而不用韵的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字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 根据这个要求,律诗的基本句式虽只有四种,但每个句式又都可作为首句,这样,可得到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以绝句为例:五言绝句一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起,是指第二字,收,是指收尾的字,下同)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终南望余雪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二平起平收,首句用韵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闺人赠远 王涯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三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何满子 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5仄仄平平○仄 双泪落君前四仄起平收,首句用韵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行宫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以上就是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平起与仄起主要看第二个字,因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不是确定的七言诗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加两个字而成即起字为平,就前加两仄;起字为仄,就前加两平基本句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变化为四种格律(平仄谱)如下:七言绝句一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仄起平收,首句用韵仄平平 仄平○仄 ○仄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三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南游感兴 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四平起平收,首句用韵平 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闺怨 王昌齡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符合格律的四句诗称为“律绝” ,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四句诗,可称之为“古绝” 诗在写作上,讲起承转合,即第一句为全诗的开起(起头)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意思,第三句要为新的寓意而转,第四句要终结全诗故,绝句的四句又有下面的说法: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
八句的律诗,亦按上述平仄规律(联内相对,联间相粘)接下后四句得到律诗的平仄规律如下:五言律诗一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平起平收,首句用韵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没蕃故人 张籍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7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三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四仄起平收,首句用韵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七言律诗一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咏怀古迹 其五 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8二仄起平收,首句用韵仄平平 仄平○仄 ○仄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苏武庙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三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四平起平收,首句用韵平 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