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称、记谱到审美征候【内容提要 】“何时为艺术”是美国关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在反思“什么是艺术”的基础上提出的艺术哲学问题, 其目的在于解释先锋艺术颠覆传统艺术哲学所带来的理论难题 “何时为艺术”从符号功能的角度重新定义艺术,试图把艺术与科学统一纳入到制造的世界中这不仅是对艺术定义的一次新尝试,同时也是新实用主义者对艺术与生活相关联的进一步推进和努力关 键 词】纳尔逊 ?古德曼 / 何时为艺术 / 审美征候 / 符号功能一、问题源起:从“什么是艺术”到“何时为艺术”“什么是艺术”在美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艺术”刚开始不过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仅仅是相对于天然物品的人工技艺, 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分类所以,贡布里希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1] ,实质上,“贡布里希认为不存在的,是以大写字母A开头的 Art ,,, 他的《艺术的故事》,讲的是小写字母 a 开头的‘艺术’的故事” [2] ,art 包括各种各样的日常事物,所以,贡布里希提醒“我们要牢牢记住,用于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大不相同” [3] 而大写字母 A开头的 Art 属于西方语言的独特现象,通常带有某种神圣性;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单独把某些特定的事物划归为一类的现象,即由 art( 技艺)变成 Art( 艺术)之后,此时才出现了建立在人类理性反思基础上的专门的“艺术”。
art 与 Art 的矛盾所形成的张力构成了艺术史写作的一个动力,也成为美学家不断追问“什么是艺术”的历史博弈过程经过古希腊含混的区分、中世纪的“自由的艺术”等对艺术进行归纳分类的努力之后,到了 1746 年,法国神父夏尔 ?巴图 (Charles Batteux)在《归结为单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Les beaux arts ré duits à unm ê me principe)“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美的艺术’定义为一个特殊的范畴”[4] ,这时,“艺术”才被划归为与“美”相关的独特领域,从而形成了现代艺术体系什么是艺术”,追问的内容其实是“什么是美的艺术”,即对艺术定义进行理论的探索和概括从艺术哲学史来说,分析美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这种理论努力的进展;从艺术创作史来说, 对“什么是艺术” 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先锋艺术因此,讨论以分析美学对先锋艺术的回应为起点1917年杜尚的《泉》和1964年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横空出世,让原先在康德美学意义上与生活相分离的“艺术”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分析美学对艺术定义依然苦苦追问 不同的是,纳尔逊?古德曼 (Nelson Goodman , 1906—1998)认为应该转变研究的思路,提问本身要从“什么是艺术”转换为“何时为艺术”[5] 。
这个提问把古德曼与以往分析美学家区别开来,他想要阐明的是,艺术应该以一种符号功能来确定其身份属性古德曼是二战后西方学界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同时在语言学、逻辑学、分体论 (mereology) 等诸多领域也颇有建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著作揭示了上述领域的共有特征及相互联系, 这也使得古德曼能够在跨学科视角中阐释美学古德曼认为, 人的活动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对世界进行着建构,而且人们所在的世界就是认知中建构的世界,它以唯名论为逻辑前提,以符号为建构手段,以个体的认识感知为真实依据,所以,古德曼把人所认识的世界称为“制造的世界”(the making world)[6] 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对符号意义的阐释过程通常所谓“意义”是指由符号代码规定的内容[7] 个体符号作为系统元素参与世界构造,与所在系统中的其他符号形成句法关系, 与所指称的对象客体形成语义关系,与阐释者形成语用关系当符号可以同时指称多个不同的对象时,即假设“a 指称 x”成立,“a 指称 y”成立,“a 指称 z”成立,那么 a 作为符号意义的外延就包括由单个“x”、“ y”、“ z”构成的多元“意义系统”[8] ,具备复杂多元的意义系统,形成多重的复杂指称 (complex references),是构成艺术符号的前提。
意义是由符号在系统中的应用所引发, 同时系统也是由多个个体符号构成,所以,个体符号与它们所在的系统同时处于主体间性的建构关系[9] 因而,一方面,符号的意义处在完整的有机系统之中,受到所在环境的制约; 另一方面, 阐释者也不是完全被动,可以利用符号与系统之间形成的开放性关系进行多样化的阐释除多元指称关系之外,古德曼认为当一种符号具备了另外四个“征候”(symptom)时它就是艺术符号 [10] 这四个症候一是句法的密集程度(syntactic density), 即符号结构内诸元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一点可以与中国画论中的 “笔笔相生”作参照性的理解, 即画面中的每一笔构成下一笔产生的基础[11] 二是语义的密集程度 (semantic density) ,这取决于参照种类的数目及其在一个给定符号系统下个体元素排列的性质;这里也可以与中国画论中的 “物物相需” 进行参照性的理解,即画面上每一指称物都是彼此照应的关系[12] 三是相对充实(relative repleteness),即符号所蕴含的意义是丰富的比较而言,北斋的工笔山水画中,任何形状、线条、笔触等都具有意义,与之相对照的是证券交易所每日平均交易量图表上的线条,在那里, 所有有意义的元素是基价之上线条;四是例证 (exemplification),符号通过隐喻拥有某种属性,如“红”这个字符,本身与颜色“红”形成指称关系,只有当这个字符也用红色的墨水写成时,它才是“红”的例示。
在古德曼看来,这五个特征是艺术符号区别于非艺术符号的根本特征当符号具备五个征候时就可称其为审美符号,由审美符号所构成的世界当然是艺术世界 [13] 艺术符号的多元指称已经得到了解释,剩下四个征候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要从指称论和记谱理论谈起二、指称与例示在《艺术的语言》中,古德曼从指称论出发,区别了艺术符号的不同指称方式,进而引出了艺术符号发挥的功能[14] 理解指称论成为理解古德曼美学的基础[15] , 而且,正是在指称论的运用之后, 古德曼带来了对美学理论的全新阐释指称理论 (reference)研究词语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根据词语是否有所实指可以分为广义的指称关系与狭义的指称关系:一般认为,前者不一定有实指,后者则强调词语与所指之间一定确立了实指,这就是 “指谓”指谓” (denotation)的最早研究者是罗素, 他的基本前提是意义与指谓具有同一性为了解决名词指称对象与实在之间的冲突——即迈农提出的“金山”、“独角兽”这类空名造成词语与客观对象无法对应的问题——罗素提出用摹状词(description)代替空有的专名,即用描述性的短语代替空指专有名词[16] 与罗素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立的首当弗雷格。
[17] 弗雷格认为, 意义与语词所指对象之间没有关系,弗雷格关于“晨星”与“暮星”的反例有力地证明了指称与意义并不完全同一晨星”与“暮星”属于两个词,应该有两个指称对象,但实际上所谓的两个指称对象其实是一颗星 弗雷格区分了符号、 符号的意义和符号的指称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说: “符号、符号的意义和符号的指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是这样的:相对于符号,有确定的意义;相对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指称;而对于一个指称( 一个对象 ) ,不仅有一个符号 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 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 [18] 晨星与暮星在符号与指称上同一,但在意义上并不同一在这个问题上,古德曼的战友蒯因赞同弗雷格而反对罗素蒯因认为[19] ,人们通常的认识惯例是, 当使用一个单独名词或名字时,就假定或许诺了这个名字所指称的对象一定是存在的,这就造成了我们理解神话或非实指语词的困难,如“飞马” (pegasus) 这类词虽不指谓任何实有对象,但我们既然使用“飞马”这个词项,对“飞马”有所陈述,那就得承认飞马有某种存在, 即便不是确有 “实在存在”(existence),也是“潜存” (subsistence)。
否则,“如果飞马不存在的话,那么,我们使用这个词时就并没有谈到任何东西,因此,即使说飞马不存在,那也是没有意义的”蒯因指出, “以为一个含有单独名词的陈述之有意义预先假设了一个由这个名词来命名的对象”,是一个“谬见”;结论是“我们能够有意义地在语句中使用单独词语而无需预先假设存在这些词语所要命名的对象”[20] 古德曼与蒯因站在相同的立场上,像“飞马”这一类词的语用问题得到了解决, 所以古德曼在宽泛的意义上使用 “指称”这个词, “我所使用‘指称’ (reference)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和原生态的词项,涵盖所有种类的符号,包括所有象征的种类[21] 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古德曼的指称论“关注的是包含在一个词、一个指号、一个符号与它所指称内容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不关心这些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我研究的主体是指称的本质和多样性,而不关心它们如何指称、 何时指称、为何指称或者由谁指称等有关指称的一些惯常理论”[22] 在绘画中,指称涉及的两类最基本的问题是再现与表现通常的理解是, 图画用视觉符号要么再现了现实中的某一个客体,要么表现了艺术家某种情绪或认识古德曼说,一幅画再现或表现,绘画本身就必须是这个对象的一个符号,代表(stand for) 它,指向它; [23] 艺术符号的具体应用就是指它所处的指谓系统,符号与对象之间形成一种指称关系; 这种指称关系成为图像与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与纽带;而指称建立的中介是“符号”(symbol) 。
符号”从其希腊语源上说含有帮助阐明指称、联系和交流关系的内涵,本义是把两个部分(counterparts)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只要建立了这种连接, 在指称论的框架下就不再问这种连接究竟有没有现实性因而,再现的前提是指称关系的建立,表现则是由于例示的存在至于“飞马”究竟再现了什么,这个问题要从记谱理论得到支持对于“何时为艺术”而言,例示是解释隐喻的前提因此,何谓例示是下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例示是指通过样本来指称样本的特征古德曼认为一个非常重要但却经常被忽视的指称就是例示 [24] 例示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的指称具有一定针对性, 即当被例示对象由符号来指称并且符号本身也具有被例示对象的特点时,才构成例示,如前文所述关于“红”这个字符用红色墨水书写而才成为“红”这种颜色的例示所以“例示是具有 (possession) 加上指称” [25] 这时的“红”字符成为“红”颜色的一个样本 (sample) ,这里的“红”字符便具有了符号表征的功能指称如同物理中的矢量,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从归类上来说, 例示与再现指称的方向正好相反: 再现是从样本到样本的指称, 例示却是从一个样本的应用回到样本本身,或者回到与样本相联系的特征。
例示不仅仅是机械地占有这些特征,同时还要求指称到这些特征上,在某种程度上, 例示是颠倒性指称的亚指称所以,“表现”从符号学上来说,是一个符号隐喻性的而非文字性所指谓的特征比如,一曲表现了悲伤情感的交响乐并不是在字符上表达了这种情感,也不是演奏者或者指挥者所具有的情感,它是作品本身通过符号隐喻地传达着这样的意思,并通过符号来指称这种情感所以说,当一个对象所例示的宾词是一个隐喻性的宾词时,就形成了隐喻性的例示指称方向发生了回转,这就是表现例示解释了艺术符号为什么具有表现的性质,是因为其所包含的隐喻性 ( 亚)指称这样,五个审美征候其中复杂的指称关系与例示得到了阐释,其余要从记谱理论获得进一步支撑三、从记谱到审美征候从组成部分上来说, 符号系统由字符 (characters)构成,因此,记谱系统的第一个句法要求针对字符的本质特征而言不同记谱版本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受影响,只有字符在句法上完全等同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否则记谱的可复制性就不能得到保证由此记谱系统的第一个句法要求是字符拼写的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