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50KB
约4页
文档ID:47879957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7Z2,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太阳能 2.风能3.生物质能 4.地热能5.能源效率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外国语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专业选修课4 (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第一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程161秋一级、二级学科基础课硕士专业选修课程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学院必修≥3学分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学院122.500可再生能源基础理论483秋中欧能源学院能源学院必修≥17学分122.501可再生能源概论322秋中欧能源学院122.502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管理161秋中欧能源学院122.503太阳能基础322秋/春中欧能源学院中欧能源学院122.505风能基础322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06生物质能基础322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07地热能基础322秋/春中欧能源学院中欧能源学院122.508能源效率基础322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09电力基础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微网161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10太阳能技术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必选≥4学分122.511风能技术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中欧能源学院122.512生物质能技术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13地热能技术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必选≥8学分122.514氢能与储存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15电能效率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17分布式发电系统与能源转换及并网控制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18热能效率和建筑节能644秋/春中欧能源学院122.519能源经济学与系统生命周期分析342秋/春中欧能源学院能源学院必修≥2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能源经济学与系统生命周期分析342秋/春必修≥2学分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必修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必修650.503学位论文(硕)10必修六、具体培养要求(一)采用中欧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中方导师中方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能源效率等5个专业方向中的一个进行专门培养,学生必须修完这5个方向的基础课程并要求选修一门跨学科修课中方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研究计划(含实习计划)研究计划的制定应在HUB系统上操作,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欧方导师第四学期作为合作导师参与英文论文指导二)主要任务从第一学期开始在中方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中期报告的准备、实习准备、文献查阅、论文选题、公开进行学术报告等科研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方导师和研究生也可以在更早时候建立联系,讨论个人培养计划、实习、论文选题等相关事宜1.文献查阅与选题硕士研究生从第一学期起开始进入研究学习阶段,在中方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接触论文课题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等进行论证第二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见ICARE Guideline for the Subjects of Master Students ),提交研究主题表(见English Master Thesis Research Workplan ),通过研究主题审查后,才可进入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阶段。

第三学期由欧方合作大学依据通过审查的课题研究方向开始指派欧方导师一名2.中期报告评估中期报告评估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可以依据中方导师课题组的时间调整,采取书面或/和口头的方式由中方导师课题组组织评估小组,依据学习成绩、文献综述、文献阅读、论文选题报告等对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科研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评估,给出综合评估成绩(见 华中科技大学中期筛选表)评估分为初评和复评,初评合格者不再参加复评,初评不合格者可申请一次复评机会对初评不合格者,评估小组应提出改进建议初评不合格者应根据改进建议在3个月内进行改进,改进后再申请复评复评不合格者,应终止其在本学院的学习复评不合格者可领本学院的结业证离校或申请转到华中科技大学其它相关院系学习3.实习和研究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从第一学期起开始进入研究学习阶段,第三学期开始进入实质性研究或实习阶段可以到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公司、设计研究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单位进行实习和研究,以提高实际技能实习是以某一个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项目为对象,让学生在立项、规划和实施各环节过程中获得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经验,提升其综合素质学生完成欧方学位要求的研究实习应满6个月,完成中方学位的研究不少于一年,中方要求的一年研究可涵盖欧方要求的6个月研究实习。

实习和研究结束后,学生必须撰写与实习和研究项目相关的学位论文每年选派部分优秀研究生到欧方合作大学的相关实习基地进行为期6-12个月的国外实习(见《赴欧学习选拔申请表》,见《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研究生赴欧4-6个月项目自评推荐评分附则》)实习和研究期间,研究生还应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实习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中方导师应协助解决学生在实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欧方导师来华期间应与其研究生见面,并进行当面指导当具备远程视频的条件时,研究生应与欧方导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接受导师指导研究内容应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研究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好能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4.实习模式欧洲实习模式:部分受资助的优秀研究生到欧洲相关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公司、设计研究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单位实习,具体事宜按照中欧能源学院(ICARE)欧方合作大学各自的实习模式进行公司实习模式:学生到中国境内与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公司和企业单位实习研究机构实习模式:学生到中国境内与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设计、研究机构单位实习高校实验室实习模式:学生到中国境内的中方合作大学与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实验室实习。

5.学术活动在实习和课题研究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应经常主动与导师商讨遇到的问题,定期向导师汇报实习、课题研究进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实习/课题小组的学术讨论会、学院的学术交流会和校内外公开的学术会议,做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应及时总结已取得的成果,鼓励将已取得的成果凝练成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七、中方学位的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