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厨厕防水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完整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32页
文档ID:544283460
厨厕防水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完整_第1页
1/32

厨厕防水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酒店厨房防水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厨房地面垫层完成后,穿过厨房地面与楼面的所有立管、套管需固定牢固,经过验收管周围缝隙用1∶2∶4 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楼板底需吊模板) 2.厨房地面找平层完成后,标高符合要求,平整,无空鼓、裂缝、起砂等缺陷,含水率不大于9% 3.找平层的泛水坡度应在2% (即1∶50),以上不得局部积水,与墙交接处与转角处、管根部,均要抹成半径为100mm 的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小圆角、要用专用抹子凡是靠墙的管根处均要抹出5%(1∶20)坡度,避免此处积水 4.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灰浆硬块与高出部分应刮平对管根周围不易清扫的部位,应用毛刷将灰尘等清除,如有坑洼不平处或阴阳角未抹成圆弧处,可用众霸胶∶水泥∶砂=1∶1.5∶2.5 砂浆修补 5.基层做防水涂料之前,首先将需要敷设的线管提前预埋,在突出地面和墙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角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应做附加层增补 6.厨房墙面按设计要求与施工规定(四周至少上卷300mm)有防水的部位,墙面基层抹灰要压光,要求平整,无空鼓、裂缝、起砂等缺陷。

穿过防水层的管道与固定卡具应提前安装,并在距管50mm 范围内凹进表层5mm,管根做成半径为10mm 的圆弧 7.根据墙上的30cm 标高线,弹出墙面防水高度线,标出立管与标准地面的交界线,涂料涂刷时要与此线平 8.厨房做防水之前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安全低压灯等)和通风设备 9.防水材料一般为易燃有毒物品,储存、保管和使用要远离火源,施工现场要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施工人员要着工作服,穿软底鞋,并设专业工长监管 10.环境温度保持在+5℃以上 1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先做样板间,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全面施工 (二)材质要求 HB厨卫专用防水涂料是在防水涂料市场中的一次飞跃,它既具有SBS改性沥青卷材良好的耐候性、防水性、稳定性等优点,又易于成型为一整体防水膜,是理想的防水材料该产品是以石油沥青为基料,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与增塑剂和填充料制成的高性能、低价格的厚质涂料 其性能指标如下: HB厨卫专用防水涂料性能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固 含 量:% ≥ 43 低温柔性:℃ -10 -15 耐 热 性:℃ 80 不透水性:MPa 0.1,30min不透水 粘结强度: ≥ 0.2 延 伸 性: mm 无处理≥ 5 热、紫、碱≥ 3.5 耐 碱 性:23±2℃温度下,Ca(OH)2饱和液浸泡7d 耐 酸 性:23±2℃温度下,2%H2SO4溶液浸泡7d 干燥时间:h ≤ 表干2 实干10 二、质量要求 (一)主控项目 1.防水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排水坡度、预埋管道、设备、固定螺栓的密封符合设计要求 3.排水沟应为地面最低处,易于排水,系统畅通 (二)一般项目 1.排水坡、排水沟周边节点应密封严密,无渗漏现象 2.密封材料应使用柔性材料,嵌填密实,粘结牢固 3.防水涂层均匀,不龟裂,不鼓泡 4.防水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工艺流程 HB厨卫专用防水涂料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细部附加层施工→第一层涂膜→第二层涂膜→第三层涂膜→第一次试水→保护层施工→第二次试水→工程质量验收 四、操作工艺 (一)基层清理 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上的灰皮用铲刀除掉,用笤帚将尘土、砂粒等杂物清扫干净,尤其是管根,地漏和排水口等部位要仔细清理如有油污时,应用钢丝刷和砂纸刷掉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凹陷处要用水泥腻子补平 (二)细部附加层施工 1.打开包装桶后先搅拌均匀严禁用水或其他材料稀释产品 2.细部附加层施工:用油漆刷蘸搅拌好的涂料在管根、地漏、阴阳角、等容易漏水的薄弱部位均匀涂刷,不得漏涂(地面与墙角交接处,涂膜防水上卷墙上300mm 高)常温4h 表干后,再刷第二道涂膜防水涂料,24h 实干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层施工,每层附加层厚度宜为0.6mm。

(三)涂膜防水层施工 HB厨卫专用防水涂料一般厚度为1.1mm,1.5mm,2.0mm,根据设计厚度不同,可分成两遍或三遍进行涂膜施工 1.打开包装桶先搅拌均匀 2. 第一层涂膜:将已搅拌好的HB厨卫专用防水涂料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在已涂好底胶的基层表面上,厚度为0.6mm,要均匀一致,刮涂量以0.6~0.8kg/m2 为宜,操作时先墙面后地面,从内向外退着操作 3.第二道涂膜:第一层涂膜固化到不粘手时,按第一遍材料施工方法,进行第二道涂膜防水施工为使涂膜厚度均匀,刮涂方向必须与第一遍刮涂方向垂直,刮涂量比第一遍略少,厚度为0.5mm 为宜 4.第三层涂膜:第二层涂膜固化后,按前述两遍的施工方法,进行第三遍刮涂,刮涂量以0.4~0.5k/m2 为宜(如设计厚度为1.5mm 以上时,可进行第四次涂刷) 5.撤粗砂结合层:为了保护防水层,地面的防水层可不撤石渣结合层,其结合层可用1:1 的108 胶或众霸胶水泥浆进行扫毛处理,地面防水保护层施工后,在墙面防水层滚涂一遍防水涂料,未固化时,在其表面上撤干净的2~3mm 砂粒,以增加其与面层的粘结力 6.保护层或饰面层施工 (四)防水层细部施工 防水层细部做法如下图: 1.管根与墙角 1—楼板, 2—找平层(管根与墙角做半径R=10mm 圆弧,凡靠墙的管根处均抹出5%坡度)。

3—防水附加层(宽150mm,墙角高100mm,管根处与标准地面平) 4—防水层 5—防水保护层 6—地面面层 2、排水沟做法 将原排水沟加深至200mm,宽度380mm,防护层,防水层按标准制作3、门口细部做法 1—楼板 2—找平层(转角处做成半径R=10mm 圆弧) 3—防水附加层(宽150mm, 高与地面) 4—防水层(出外墙面250mm) 5—防水保护层 6—地面面层 (五)涂膜防水层的验收 根据防水涂膜施工工艺流程,对每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做好记录,并拍照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防水层完成并实干后,对涂膜质量进行全面验收,要求满涂,厚度均匀一致,封闭严密,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做切片检查)防水层无起鼓、开裂、翘边等缺陷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可进行蓄水试验,(水面高出标准地20mm),24h 无渗漏,做 好记录,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六)成品保护 1.涂膜防水层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穿平底鞋作业,穿肌面与墙面等处的管件和套管、地漏、固定卡子等,不得碰损、变位涂防水涂膜施工时,不得污染其它部位的墙地面、门窗、电气线盒、暖气,天然气管道等 2.涂膜防水层每层施工后,要严格加以保护,在厨房门口要设醒目的禁入标志,在保护层施工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也不得在上面堆放杂物,以免损坏防水层。

3.地漏或排水口在防水施工之前,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杂物进入,确保排水畅通,蓄水合格,将地漏内清理干净 4.防水保护层施工时,不得在防水层上拌砂浆,铺砂浆时铁锹不得触与防水层,要精工细做,不得损坏防水层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涂膜防水层空鼓、有气泡:主要是基层清理不干净,涂刷不匀或者找平层潮湿,含水率高于9%;涂刷之前未进行含水率检验,造成空鼓,严重者造成大面积鼓包因此在涂刷防水层之前,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并保证含水率合适 2.地面面层施工后,进行蓄水试验,有渗漏现象:主要原因是穿过地面和墙面的管件、地漏等松,烟风道下沉,撕裂防水层;其它部位由于管根松动或粘结不牢、接触面清理不 干净产生空隙,接槎、封口处搭接长度不够,粘贴不紧密;做防水保护层时可能损坏防水层:第一次蓄水试验蓄水深度不够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工序应认真操作,加强责任 心,严格按工艺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涂膜防水层施工后,进行第一次蓄水试验,蓄水 深度必须高于标准地面20mm,72h 不渗漏为止,如有渗漏现象,可根据渗漏具体部位进行修补,甚至于全部返工地面面层施工后,再进行第二遍蓄水试验,72h 无渗漏为最终合格, 填写蓄水检查记录。

3.地面排水不畅:主要原因是地面面层与找平层施工时未按设计要求找坡,造成倒坡或凹凸不平而存水因此在涂膜防水层施工之前,先检查基层坡度是否符合要求,与设计不符时,应进行处理再做防水,面层施工时也要按设计要求找坡 刚性防水屋面工程施工工艺1 总 则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防水等级为I~Ⅲ级的屋面防水层1.2编制参考标准与规范(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200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2 术 语(1)基层处理剂:为了增强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在防水层施工之前,预先涂刷在基层上的涂料2)分格缝:屋面找平层、刚性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上预先留设的缝刚性保护层在表面上做成V型槽,称为表面分格缝3)改性沥青密封材料:用沥青为基料,用适量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加入填充料和其他化学助剂配制而成的膏状密封材料 (4)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体,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填充料和着色剂,经过特定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密封材料3 基本规定(1)刚性防水层中细石混凝土中不得使用火山灰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减少泌水性的措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刚性防水层与立墙与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密封处理;刚性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3)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减水剂、防水剂等外加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4)刚性防水层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5)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图纸与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编制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2)按照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要求做好技术、安全交底4.2材料要求(1)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O.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30kg,含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补偿收缩混凝土连续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min2)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火山灰质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石子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应有良好的级配;砂子应采用中砂或粗砂,粒径在O.3~0.5mm,含泥量不应大于2%3)采用直径4~6mm、间距为100~2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也可采用冷拔低碳钢丝,网片应采用绑扎或电焊制作,在分格缝处断开,绑扎钢筋的搭接长度满足搭接要求,其保护层不应小于lOmm。

4)细石混凝土宜掺人膨胀剂、减水剂、防水剂等外加剂,应根据不同品种的使用范围、技术要求选定,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细石混凝土应用机械充分搅拌均匀,坍落度控制在30~50mm,达到密实以提高其防水性能5)用于密封处理的密封材料应具有弹塑性、粘结性、耐候性以与防水、气密性和耐疲劳性,如改性沥青嵌缝油膏、聚氨酯类和硅酮类等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质量要求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规定,其储存、保管应避免日晒、雨淋,避开火源,防止碰撞4.3主要机具主要机具见表4.3主要机具 表4.3序号机具名称型号备注序号机具名称型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