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科版小学科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件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8.67MB
约43页
文档ID:601308324
教科版小学科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件_第1页
1/43

正文级别 1文级别 2,正文级别 3,正文级别 4,正文级别 5,标题文本,#,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科学科教版 五年级上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1.地震的形成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有两种:一种是“构造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产生的地震,;,另一种是由火山喷发而产生的“火山地震”人工地震是用人为方法产生的地震,如工业爆破或地下核爆炸等2.地震发生时的情景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地震后的公路路面隆起、断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说明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河道堵塞、公路毁坏、房屋倒塌等3.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1)造成地面的沉降与隆升,,,这是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的升降运动2)形成地面裂缝、塌陷和堰塞湖:地震造成山崩地陷,地面和山头出现裂缝,,,崩塌的石块和泥沙堵塞河流形成了堰塞湖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和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地震主要发生在两个大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横贯欧亚地震带。

中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1,了解地震的成因地下深处出现塌陷,导致地面震动可能是地下什么物体发生爆炸,导致地面裂开1.,交流我们对地震成因的看法1,2.做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泡沫小盒(切成两半)、塑料薄膜、土、清水、小锹、手套(可选择使用)实验步骤,:(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2)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1,(,3,),观察发生的现象拉开 挤压,实验现象,: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土地会出现断层,;,当挤压这个小盒的两半时,土地会产生隆起,,,同时碎的土渣会散落到挤压周围形成弯曲或错位1,3.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1,分析,:,当地球表面受到地球运动的影响时,会马上做出反应、有所表现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土堆一样发生弯曲,又称褶皱,,,岩层褶皱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结论,:,地壳运动时,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使岩层发生弯曲,褶皱断裂或错动,这一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这就是绝大多数地震产生的原因。

2,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的倒塌、桥梁断裂、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除此之外还可导致地面裂缝,場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起次生灾害,如水灾和火灾等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1,)试着描述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情景2,(,2,),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资料,一,: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唐山,地震,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地震后路面裂缝、塌陷,铁轨扭曲变形的情况其原因是:地震使地面隆升与沉降,,,这是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的升降运动,此时,地面会出现裂缝、塌陷,地面上铁轨也被扭曲变形2,资料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寒湖图片中呈现的是汶川地震后,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其成因是:汶川地震造成山崩地陷,地面和山头出现裂缝,崩塌的石块和泥沙堵塞河流形成了唐家山,堰塞湖,汶川地震后,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2,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熔岩流堵截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就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堰塞湖,3,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搜集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1.在家中如何进行自救头脑保持清醒冷静,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3,2.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自救正在演出的影剧院应立即停止演出,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里,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体育场进行比赛的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躲避在课桌下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3,3.制作地震宣传海报可以从,地震预防,、,地震自救,、,地震救灾,几个方面来制作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

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弯曲断裂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一且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错动,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发生地震2.,地震会引起地面震动,,,产生裂缝带,山崩地裂,地基沉陷,山体等自然物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还会引发海啸、形成堰塞湖等地震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时间短、破坏力强,,,能在短时间内使地表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练习,判断题1.地震不会改变地形地貌),2.地震是因为地下某种物质发生爆炸引起的地面震动),3.地震通常比较强烈,破坏力强4.发生地震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往外跑),5.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6.地震时会出现房屋倒塌道路损毁),7.地震发生时静悄悄的,没有声响),选择题,1,.()是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A.盆地 B.堰塞湖 C.平原,2,.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一部分。

A.地核 B.地幔 C.地壳,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内部温度太高 B.地壳的运动 C.人类的活动,4.绝大多数地震是由()造成的A.火山爆发 B.岩层断裂 C.山洪暴发,B,C,B,B,课堂总结,地震的成因及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通过模拟实验对地震的成因建构自己的解释,将自然界的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将实验中获得的证据应用于解释自然现象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五年级 科学,CONTENTS,目 录,1,聚 焦,2,探 索,3,研 讨,4,拓 展,聚 焦,01,亲历观察,-,原型,猜想: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提出假说,如何检验假说?,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核中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震是怎样形成的?要想解开地震成因之谜,我们需要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假设基于上节课的学习及课后同学们对地震相关资料的收集,大部分同学们提出了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假说,那么,如何检验我们的假说呢?,探 索,02,(一)了解地震的成因,塑料小盒,(裁成两半),保鲜膜,泥土,用什么模拟什么?,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上的泥代表陆地;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准备好了裁成两半的塑料小盒、泥土、保鲜膜在这些实验材料中,分别用什么模拟什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很快地,将自然界的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正如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可以用,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上的泥代表陆地;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观察现象时,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有的同学提醒大家观察现象时,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还有同学认为除了观察“地面”的变化外,还要认真地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屏幕外的你们做好实验的准备了吗?下面是老师在咱们教材的备课系统里找到的实验视频,我们就一起通过模拟实验来检验我们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吧资料,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模型解释,拉 开,挤 压,模拟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原型解释,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

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褶皱、断裂、地震等板块边缘构成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高发地区岩层发生弯曲,岩层断裂、错动,利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否对这两张照片中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呢?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褶皱、断裂、地震等板块边缘构成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高发地区二)了解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有的同学描述了他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过的地震情景:地震会破坏房屋、路面,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还有同学从科普读物的阅读中知道了地震会引起山体滑坡在咱们教材,28,页有两篇关于地震的资料,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通过对,两份资料,的,深入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唐山大地震,“资料一”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资料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南丰一带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波及天津、北京累计死亡,24.2,万多人,重伤,16.4,万多人工业城市唐山成为一片废墟,损失惨重。

图片中,可以看到地震后路面裂缝、塌陷,铁轨扭曲变形的情况堰塞湖,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湖泊资料二”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资料及图片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的的特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映秀镇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以四川、山西、甘肃三省震情最为严重,且余震不断,次生灾害严重图片中呈现的是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湖泊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二)了解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呢?,(三)制作抗震防灾海报,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呢?老师班里的同学给我们提供了几条避震要点: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地方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减小、有支撑的地方在室外避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