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0例生长痛临床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09KB
约7页
文档ID:289898678
160例生长痛临床分析_第1页
1/7

          160例“生长痛”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生长痛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情况,指导生长痛的治疗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通过美国NIST校准品检测和BIO-RAD质控品检测在我院儿保科就诊的160例生长痛患儿结果生长痛患儿的VitD低于正常值者高达51.3%年龄越大,VitD值越低结论导致生长痛的原因可能是VitD缺乏所致关键词】生长痛血清25-羟维生素DR179A2095-1752(2013)16-0106-02ClinicalAnalysisof160CaseswiththeGrowingpainZhangRuixiachildrenspecializedhospital.ChengduSichuan,61001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serumof25-hydroxylvitaminDinthegrowingpain,andtodirectorgrowingpaintreatment.Methods:Totestingthe160childrenwiththegrowingpainintheChildhealthcareDepartmentinourhospitalbyusing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andthroughtheUnitedStatesNISTcalibratorassayandBIO-RADqualitycontrol.Results:ThepercentofthegrowingpainofchildrenwithVitDlowerthannormalaremorethan51.3%,theolderage,thelowertheVitDConclusion:ThereasonoflowresistancewiththeolderpatientchildrenwithgrowingpainmaybeduetoVitDdeficiency.【Keywords】growingpaintheserumof25-hydroxylvitaminD生长痛是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肢体疼痛症状,疼痛多见于下肢,特别是胫骨膝关节及其周边部位为重,偶有腰背痛、足跟痛等。

典型的生长痛多发生在半夜,不少患儿常在夜间疼醒,甚至哭闹呼痛,喜按摩、热敷,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疼痛呈反复发作性,间歇期患者一切正常因而此类疼痛被认为是生理性的,又多见于生长发育期,故而命名为生长痛但也有学者研究提出生长痛是一种晚发性佝偻病,也有不少报告补钙对生长痛有治疗作用[1,2]因此我们从营养学角度对一组生长痛患儿血钙、骨碱性磷酸酶及血清25-羟维生素D作了探讨,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保科就诊的“生长痛”患儿,临床诊断参考有关学者提出的“生长痛”诊断标准[2]共收集160例,其中男103例,女57例,男女之比1.8∶1,患儿年龄2-13岁(6.3±1.2岁),3~11岁140例(87.5%)1.2方法1.2.1血钙(Ca)、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测定: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血钙(正常值范围1.42~2.3mmol/L);采用比色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200U/L为正常;200~250为预防水平;>250U/L为异常应定期复查)1.2.2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通过美国NIST校准品检测和BIO—RAD质控品检测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检测标准[3]:<5ng/ml,VitD严重缺乏;5~15ng/ml,VitD缺乏;15~20ng/ml,VitD不足;20~100ng/ml,VitD正常2结果2.1生长痛患儿血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情况:血钙均在正常范围,平均1.6mmol/L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200u/L,82例,200~250u/L,71例,250~300u/L,7例,正常范围占52.2%2.2生长痛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情况:160例生长痛患者,82例血清25-羟维生素D<20ng/ml,占51.3%其中2~3岁维生素D平均30.3ng/ml;3~4岁维生素D平均21.6ng/ml;4~5岁维生素D平均20.1ng/ml;5~6岁维生素D平均19.4ng/ml;6~7岁维生素D平均22.6ng/ml;7~8岁维生素D平均21.2ng/ml;8~9岁维生素D平均20.4ng/ml;9~10岁维生素D平均17.7ng/ml;10~11岁维生素D平均21.2ng/ml;11~12岁维生素D平均17ng/ml;12~13岁维生素D平均14.7ng/ml;13~14岁维生素D平均14.4ng/ml生长痛患者维生素D平均水平:20.7ng/ml。

3讨论生长痛是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疼痛病症,估计其发病率为3.7%-5.7%,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者(8-12岁)发病率可能高达20%-30%[2],相当多的患儿遭受着这种疼痛折磨既往因为有此类疼痛症状的患儿很难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又几乎不能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故而被认为是生理性的,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生长痛有多种解说原理:有人认为是骨膜牵扯引起;有人认为与患儿肢体过度使用、下肢力线不正、骨骼生长及精神因素有关;最近也有学者研究提出生长痛是一种晚发性佝偻病[1],也有人研究提出生长痛可能是长期钙营养不良,骨钙沉积不足引起的一种骨痛本文结果与这些假设存在异同情况佝偻病是一种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中钙沉积障碍性疾病,其X线的特征性改变实际是骨中钙含量显著减少的表现由于灵敏度的差异,骨中矿物质含量往往要低于30%~40%才可能在X线片上显示异常改变[4]一般认为钙营养不良时,血钙应该是降低的,但由于血中钙离子浓度对许多生理活动极为重要,因而当血中钙浓度下降时,机体会动员骨骼矿物质中的钙以维持血钙正常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稳态机制,血钙并不是反映该营养的一个良好指标我们检测此组生长痛患者的血钙都是在正常范围。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由成骨细胞产生,能较准确反应机体成骨细胞功能状况,骨碱性磷酸酶为年龄依赖性的,年龄愈小,骨碱性磷酸酶所占的比例愈高4岁以下的小儿骨碱性磷酸酶占总碱性磷酸酶的50%处于发育中的骨组织富含骨碱性磷酸酶当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时,此酶的表达下降,最终消失骨碱性磷酸酶反应成骨细胞功能,其水平与机体的生长速率一致生长速率快的时期,骨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将是高的我们检测此组生长痛患者的骨碱性磷酸酶约有52.2%在正常范围(<200u/L)故而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也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维生素D不足可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调的骨骼改变,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由于维生素D的缺乏,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异常,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其免疫活性受损所致维生素D最小需要浓度是50nmol/L,要使骨骼达到最佳健康状况,预防许多慢性疾病浓度需达到78~100nmol/L[5]我们检测此组生长痛患者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0.7ng/ml,而2~3岁的生长痛患者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30.3ng/ml,11岁后生长痛患儿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20ng/ml所有病例儿童询问病史中,均发现患儿家长于患儿幼年时补充VitD过少有关,甚至有的农村儿童就未予补充VitD。

大多数家长是於幼儿期一般生病感冒时即停止服用VitAD,有的家长於患儿1岁时即停止服用VitAD,有的家长认为夏天即可减少VitAD的补充,由原来的每天一粒VitAD,改为隔日一粒VitAD的补充或干脆停止服用佝偻病是一种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中钙沉积障碍性疾病,骨密度是检测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灵敏指标,骨密度减低提示骨钙含量减少,钙营养不良,有报道生长痛患者骨密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诊断骨密度减少及严重减少者分别占26%和63%,绝大多数生长痛患者处于骨钙营养不良状态我们检测此组的生长痛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20ng/ml达51.3%;20~30ng/ml达42.5%虽然有48.7%的患儿的维生素D仍然在正常范围,可能未达到骨骼最佳的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浓度78~100nmol/L,患儿在剧烈运动后,尤其是在骨骼相对生长快的夜间开始出现疼痛,这可能跟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临床中我们对维生素D≤20ng/ml的患儿均予肌注维生素D3,维生素D在20~30ng/ml的患儿予肌注或口服维生素D制剂,同时也给予钙剂治疗及饮食营养指导2月后复查患儿均无疼痛症状发生既往门诊工作中,对生长痛的诊断都是根据生长痛的临床特点,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后考虑为“生长痛”。

通过对160例生长痛的分析,本人认为生长痛可能是长期钙营养不良,骨钙沉积不足引起的一种骨痛,晚发性佝偻病可能只占其中一部分故而,我们儿保科的工作要向家长普及维生素D补充的知识同时在儿保科门诊中,考虑生长痛的儿童要注意询问患儿维生素D补充史,有条件的可同时检测VitD,了解患儿维生素D的水平,以指导生长痛的诊断及治疗参考文献[1]武建文,夏经.常见儿童肢体疼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9(12):761~762.[2]韦立功.儿童生长痛(附10例报道).临床荟萃,2001,17(3):109.[3]儿科学分会保健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微量元素缺乏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0年7月,第48卷第7期).[4]韦小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621~622.[5]周文娣.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作用进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