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塔山游记(7篇).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32页
文档ID:403788299
白塔山游记(7篇).doc_第1页
1/32

白塔山导游词800字 白塔山游记(7篇)白塔山导游词800字 白塔山游记篇一白塔山属黄土梁塬地貌,海拔1700多米,是祁连山的余脉它巍峨起伏,重峦叠嶂,有“拱抱金城”之雄姿,是兰州北面的天然屏障白塔层峦”被誉为“兰州八景”之一,山上的白塔与山下的黄河以及飞跨黄河的中山铁桥仰俯错落,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观各位游客:如今我们看见的是白塔山公园内著名的一、二、三台建筑群该建筑群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以石阶、石壁、砖雕、亭台、回廊互相连接,上下通达,层次清楚,这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一台建筑,是一座四面敞开的中央大厅,雕梁画栋大厅回廊两侧各有重叠交织的重檐四角亭,迂回而上便是对称式的二台牌厦牌厦面阔五楹,居中一楹有七级斗拱,为全国罕见过二台广场,沿石阶而上便是砖木构造的三台大厅,气势庄重大厅长80米,宽20米,高约10米,屋顶饰有琉璃花脊,墙面镶嵌各种砖雕,檩梁及悬角等处又有木雕彩绘坐落在三台大厅内的“黄河奇石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奇石博物馆,创办于1993年,藏石丰富,独具魅力兰州的黄河石与南京的雨花石、湖北的宜昌石、山东的长岛石同列为中国四大名砾石兰州黄河石特点是石质光滑,形状多变,色彩深而艳丽。

黄河奇石馆”珍藏着兰州民间家宋志刚先生的黄河奇石上万方造型石有石佛、周仓、关帝、神龟等;纹理石有孔子、老子、如来佛祖、十二生肖、梅兰竹菊、山水风景等它们生动逼真,惟妙惟肖,令游人一览如醉,流连忘返该馆分三个陈列室:正厅第一展室的展品形态宏巨,气势磅礴,表达了母亲河的宏伟气魄;正厅西侧的第二展室,展品以黄河流域的古生物化石、出土文物、民俗礼器为主,展示了母亲河的悠久文明;正厅东部的第三展室,展出的石头以造型和纹理图像令人叹为观止,分伟人系列、山水诗意、生命象征、万物肖形等黄河奇石镌刻着历史博大精深的足迹,有典型的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特色,许多名人参观后都留下了墨宝,予以赞颂原国务院副谷牧题词:“黄河奇石美天下”;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题词:“黄河奇石,华夏一绝”;齐白石大师的弟子娄师白先生,那么把它们誉之为“黄河瑰宝”各位游客:沿三台东侧盘山小道上来,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牌坊,正面题额为“凤林香袅”,反面题额为“秀映三台”,都是清朝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91年,皋兰举人李存中留下的墨宝这座牌坊号称“白塔山第一牌坊”,站在这里俯视山下,黄河如带,凤林关一带炊烟袅袅,仿佛能闻到飘来的饭香;放眼远眺,皋兰山三台阁遥遥相望,恍假设天上宫阙。

穿过牌坊,呈如今我们眼前的便是“法雨寺”法雨寺原名“罗汉殿”,位于三台大厅之上,在山道转弯处依山而建,是一座一进两院的古代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就是公元1884年整个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娟秀有悬楼五间,凭栏远眺,金城全貌,尽收眼底据记载,大殿原有对联云:“随处现身,只为众生开觉路;寻声救苦,永留宝筏渡迷津”,现已荡然无存罗汉殿历经沧桑,曾经殿舍俱废,香火灭绝,名存实亡0于1998年批准修复,改名“法雨寺”,现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堂等主体建筑法雨寺东西山头,各有三角亭一座,东曰“东风亭”,西曰“喜雨亭”,造型简洁、刚健,气势非凡西北顶峰有三皇殿和三教道统祠,往西即可到达白塔寺拾级而上,我们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白塔寺此白塔始建于元代元太宗窝阔台执政时,他的皇子阔端为西凉王阔端邀请当时最具实力的-教萨迦派法王萨班.贡噶坚赞(被称为班智达,意为大学者),前往蒙古地方传教,在凉州--就是如今的武威--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凉州会谈”,就的局势进展了磋商,议定了地方归顺蒙古大汗的条件,标志着正式纳入中国的幅员传说萨班.贡噶坚赞在返回的途中病逝于兰州,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黄河北山修建一座通体雪白的佛塔,以纪念他的历史功绩。

萨班.贡噶坚赞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他死在兰州的说法,至今找不到历史证据据史载,萨班.贡噶坚赞于1251年圆寂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市),葬于凉州白塔寺,如今遗址尚存原塔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被毁,如今的白塔是明代景泰七年,就是公元1456年,由镇守甘肃的太监刘永诚重建当时还建造了佛寺、僧舍等建筑,成为兰州的胜境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就是公元1720xx年,甘肃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为“慈恩寺”白塔如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身洁白,通高17米,下筑圆台式塔基,塔身下半局部为覆钵式,上半局部为楼阁式楼阁七层八面,大小佛龛分列其上,塔顶为绿色的古印度式塔刹塔上方檐角,有铜铃装饰,微风吹过,悦耳动听站立于此,也能眺望黄河,是欣赏兰州市容的最正确之处白塔山紧邻黄河,山下只有一线通道,自古以来被兵家视作军事要冲白塔山西侧是古金城关所在地,白塔山东侧约1公里的山腰间,元末将领扩廓贴木儿,汉名王保保,曾在那里修城固守,妄图保住元朝的仰望白塔,俯视黄河,正应了“宝塔镇河妖”的古语围塔而走,大家会发现塔的八面雕刻有藏传--就是-教的桔祥八净图:轮、螺、伞、盖、花、罐、鱼、长轮就是0,古时在印度是一种兵器,后来吸收为法器,象征着佛法永不熄灭,像____一样旋转不停,也就是说佛法不停留在某人某地某处,而是到处传播。

轮内有八根辐条,象征释迦牟尼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白海螺是法会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法,释迦-时声音洪亮,如大海螺的声音一样,响彻四方,所以用它来代表法音,即“妙音桔祥”白伞伞在古印度本是皇室和贵族的象征,是贵族们出行使用的仪仗工具,后来被采用,象征着遮蔽万障,守护佛法,即所谓的“张弛自如,曲复重生”盖即是幢,也叫“尊胜幢”它不像伞可以曲张,而是呈圆柱形幢本是印度的军旗,用来表示解脱烦恼、得到觉悟教认为,它是解脱、大悲、缘起和脱离偏见的象征,所谓108种烦恼,只有尊胜幢才能降服花即莲花佛经上说,莲有五种,颜色各异,但以白莲花最为高贵,所谓出五浊世,无所污染,是高尚、纯洁的象征罐汉传的图案是水罐形,-庙中所见到的是本巴瓶形,称为瓶这个瓶作为八清净之一是净瓶,同时也是修法灌顶时的法器之一庙中的瓶装有圣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如意树或孔雀翎,象征着桔祥清净和财运鱼有金鱼形的,有鲤鱼形的八桔祥中,鱼一般为双鱼形因为鱼是在水中目田游泳,自在生长的,用鱼来代表解脱盘长就是桔祥结,俗话叫“万字不断”,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图案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求无障碍白塔的南边是三大寺楼,北面是菩萨殿,东西两侧各有陪殿数间,将白塔围在其中。

寺内原有象皮鼓、青铜钟和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传说紫荆树是当年住持慈恩寺的一位姓田和尚所植,可惜现已可枯死另外二宝至今仍存寺中相传象皮鼓是印度和尚游历白塔山慈恩寺时奉献在释迦牟尼像前的,象皮有5厘米多厚,由印度带来铜钟为康熙五十七年,就是公元1720xx年铸造的,重约153.5公斤,造型庄严,声音洪亮,____时期日寇轰炸兰州时,曾用它发过防空警报钟、鼓、塔的构造,是中国寺庙建筑中典型的廊院式构造白塔的东侧立有著名的《夏禹岣嵝碑》,高3米,宽1米,碑首镂刻戏珠巨龙两条,碑面刻有古篆文77字,现存72字,记载大禹治水之事原碑在湖南衡山县西岣嵝峰(今称云密峰)上,字形怪异,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致摹刻于岳麓山巨石上(即今禹碑峰上),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洒泉郡侯建功又摹立于白塔山西端的金山寺禹王庙内,后因庙宇塌毁,于1964年移至后山的牡丹亭内,后来又移至白塔寺内珍存白塔寺四周,还有云月寺、三星殿、迎旭阁和三官殿等古建筑群,可欣赏日出,或远眺气象万千的九曲黄河,兰州市容尽在眼底,美不胜收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辟飞沙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漫黄河。

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这是古人赞颂兰州白塔寺的诗句宋末元初时期,白塔山一带为西夏占据,所以山后西北一带称“元昊台”,如今一般称“九州台”九州台的黄土层厚达287米,仅次于兰州西南部西津村的409.93米和皋兰山的297米,厚度居世界第三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李吉均先生由此测定,黄河已有160万年的历史在黄河形成之前,此地是一片荒原,而如今随着地壳运动的开展,形成了黄土高原,海拔1500-20xx米白塔山虽说是胜地,但是这里土质疏松,降雨量小,自古以来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为栽种树木,古人常挑水背冰上山,即便如此,解放前山上也只有七棵柏树1958年开拓为公园后,引水上山,栽种了松柏、垂柳、白杨和国槐等各种树木十几万株,培植了苹果梁、桃树沟、梨树坪、杏林园等林区,使白塔山变成了层峦叠翠,鸟语花香的游览胜地我们所在的白塔西面,如今已是树高林密,曲径通幽,成为兰州人休闲乘凉的好去处好了,亲爱的朋友们,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对白塔山有一个美妙的印象如今各位可以目田游览,拍照纪念,20分钟后,顺原路返回白塔山导游词800字 白塔山游记篇二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宏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屹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接一起,上下通达,层次清楚,构造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织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构造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____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xx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____云游白塔时所赠,如今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乘凉的好地方白塔山导游词800字 白塔山游记篇三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宏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屹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