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级别划分措施(内部试行)第一条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多目的综含运用,使河遣管理逐渐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六条“河道划分级别”的规定,制定本措施ﻫ第二条本措施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所有河道跨国河道和国际边界河道不合用本措施河道内的航道级别按交通部门有关航道原则划定ﻫ第三条河道的级别划分,重要根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限度等因素拟定表见后)第四条河道划分为五个级别,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在河道分级指标表中满足(1)和(2)项或(1)和(3)项者,可划分为相应级别;不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4)、(5)、(6)项之一,且(1)、(2)或(1)、(3)项不低于下一种级别指标者,可划为相应级别第五条河道级别划分程序:一、二、三级河道由水利部认定;四、五级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 各级河道均由主管机关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划出重要河段和一般河段ﻫ第六条具有某种特殊条件的河道(段),可由水利部直接认定其级别ﻫ第七条河道划分级别后,可因状况变化而变更其级别,其变更程序同等五条河道分级指标表级 别分 级 指 标流域面积(万km2)ﻫ(1)影 响 范 围也许开发的水利资源(万KW)(6)耕地(万亩)(2)人口(万人)(3)都市(4)交通及工矿公司(5)一>5.0>500>500特大特别重要>500二1-5100-500100-500大重要100-500三0.1-130-10030-100中档中档10-100四0.01-0.1<30<30小一般<10五<0.01 注:1.影响范畴中耕地及人口,指一定原则洪水也许沉没范畴;都市、交通及工矿公司指洪水沉没严重或供水中断对生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
2.特大都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不小于100万;大都市人口50-100万;中档都市人口20-50万;小城乡人口10-20万特别重要的交通及工矿公司是指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国民经济和对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工矿公司附件二:有关编制河道级别划分措施的阐明 根据《河道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河道划分级别”,河道级别划分等河道级别原则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为此,我们制定了《河道级别划分措施(内部实行)》,现作如下几点阐明:ﻫ一、制定河道级别划分措施的目的ﻫ 国内地区广阔,河道众多,流域面积不小于100平方公里流域共5万多条,自然属性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别都很大划分级别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各河道的不同状况实行不同规定的管理,贯彻河道管理责任制,使河道管理规范化因此河道级别划分要符合国内国情,有助于贯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ﻫ二、河道级别划分考虑的重要因素ﻫ 河道级别划分是个复杂的问题,波及到河道的自然属性在防洪方面和水资源运用方面的重要限度,流域的行政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ﻫ 河道自然属性重要是河道规模的大小,是级别划分的基本条件,由于其规模大小,一般就决定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影响、但由于国内自然条件复杂、为表述清晰起见、自然属性今仅选用流域面积大小为基本条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限度(涉及影响约耕地、人口、都市、交通及工矿公司、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则为划分的重要因素。
ﻫ 经研究,我部目前暂对河道干流的重要河段认定首批一级河道在各级河道令,各主管机关按照河道的重要限度划分出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以便实行重点管理三、河道级别的认定·ﻫ 根据河道级别划分措施,一、二级河道大多是跨越两省或数省的大江大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此类河道要由水利部认定;三级河道大部分影响一省或邻近省份,其重要限度略逊于一、二级级河道、但对地区性国民经济也具有相称的影响为了使省际之间的原则掌握大体一致,并便于跨省河道商定级,此类河道应由水利部委托所在流域机构会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斤(局)协商,报水利部认定;四、五级河道级别可以分期分批认定,其级别也可因状况变化而升降,变更程序则同认定程序考虑到在级别划分中不也许规定得很全面,特殊状况可由水利部直接指定河道的级别 跨国或国际边界河道的管理波及到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不能完全沿用国内措施,可暂不分级ﻫ四、河道级别与管理体制的关系ﻫ 《河道管理条例》第五条根据国内的实际状况规定:“国家对河道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意味着河道可因其重要性不同实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即中央和地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分别负责某些河道的管理任务,同步还意味着在管理内容上对同一条河道采用有统有分的管理措施。
ﻫ 河道划分级别一方面是为了对不同级别河道的管理明确不同的原则规定,便于贯彻管理责任制,而不是一刀切的变化既有管理体制对大江大河尽量维持既有的管理体制不变,确有问题的经必要程序后也可作合适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