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导论中西医结合导论》 》课程教案(首页)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导论》 任课教师:王相东 职称:讲师所在系部:所在系部:中西医临床医学院 教教 研研 室:室: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12 级本科 2 班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章节:授课章节: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基本教材:基本教材:《中西医结合导论》 (戴恩来 罗再琼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年 7 月)自学资源:自学资源:1、 《中西医比较医学史》 (李志庸主编,高等中医院校精品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结合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陈可冀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3、《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陈士奎主编,卫生部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知识内容:知识内容:1).掌握: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气的实质、经络功能以及病因学研究;2).熟悉:四诊客观化研究等成果的主要内容;3).了解:内外妇儿以及传染病、针刺麻醉等诸多领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
2.2.能力培养:能力培养:通过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的了解,使学生了解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最新动态,增加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前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也使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分类以及基本的方法学生特点分析:学生特点分析:该班为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 2012 级本科班本届学生按照最新修改过的培养计划进行授课,先期已经学过《中医基础理论》 、 《中国医学史》 、 《中药学》 、 《中医诊断学》 、 《生理学》 、 《病理学》 、 《生物化学》等中、西医学课程,于第五学期开设《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学生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中西医学基本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前期也学习了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知识,第三章学习了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这一章了解在现代科研条件下,中西医结合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本班 62 名学生,小班授课,有助于开展讨论及与学生互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气的实质、经络功能以及病因学研究;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四诊客观化研究等成果的主要内容为教学难点;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学生对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气的实质、经络功能、病因学、四诊现代研究等都耳目一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释以上中医理论的本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利用理论讲授以及举例、案例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向该学科更深入,更前沿方面的发展探索。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板书为主,运用质疑设问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坚持知识传授与理论素养并重的原则,课堂教学注意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性,避免不必要重复充分运用图表、 幻灯、录像、模型、CAI 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开展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与评价: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的展示,说理性质的部分比较多,授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对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的兴趣上来引导学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走的更远,涉猎的更为深入教学改革:教学改革:1.1.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讲解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时,采取案例式教学法,通过不同科研项目案例,使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有基本的了解,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也明确科研的目的与方向 3.3. 广泛结合现代临床及研究成果:广泛结合现代临床及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中西医结合的现代科研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中西医结合科研的深刻意义,激发学生钻研中西医结合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启发和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掌握中医系结合现代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 学时 陕陕西中医学院西中医学院《 《中西医中西医结结合合导论导论》 》课课程程设计设计( (续页续页) )时间时间分配分配教学重点、内容和步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骤板板书书提要、提要、课课堂提堂提问问、 、举举例要点例要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与手段2 分钟首先导入问题----中西医结合科研所取得成果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教学法, 可以培养和发展 学生从事研究的 探究能力,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法3 分钟10 分钟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一)阴阳学说 1、人体阴阳物质基础研究一是细胞内功能调节的阴阳学说:环磷酸腺苷与环磷 酸鸟苷(cAMP/cGMP) ;二是从人体系统的动态变化中阐述阴阳学说:各系统、 器官,甚至细胞、分子等各层次均保持对立统一的平衡规律2、阴阳消长的临床研究 3、阴阳学说的多学科研究 (二)五行学说 1、五行与系统论 2、五行与控制论 3、五行生克关系与激素调节 4、五行学说与生态学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一)心 1、心主血脉 心脏舒缩功能减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 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升高,但其敏感性下降,且迷走神经受 损) 2、心主神志 ANF 激素,3、在体合脉,开窍于舌 4、心与小肠相表里 胃肠激素对心血管具有重要作用 5、心在液为汗 ANP 对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 肺气与肺功能: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减低 肺气与免疫功能:肺免疫功能,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基因研究示,免疫异常,易患外感 2、肺朝百脉 指肺对血液循环、血脉运动以及血流状态的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5 分钟5 分钟5 分钟5 分钟调节作用:肺调节血管活性物质 影响血管运动 3、肺主通调水道 4、肺主皮毛 5、肺与大肠相表里 从胚胎发育看,肺、器官与肠的结构 来源是相同,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结构基础三)脾 1、脾主运化 (1)脾与消化吸收:脾虚者——胃的改变、主细胞酶原颗粒少、 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等 (2)脾与机能代谢:(3)脾与自主神经: (4)脾与内分泌: (5)脾与黏膜防御功能: 2、脾统血:脾虚 模型见有心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空泡样变心肌糖原、脂类、 酯酶活性下降,血小板功能不良等 3、脾在液为涎 唾液渗透压:唾液蛋白质: 唾液淀粉酶活性; ( 四)肝 与心理应激和自主神经 1、肝主疏泄 2、肝藏血-肝为贮血器官之一:1000~2000ml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铜、锌、铁、镁”微量 元素是肝为“罢极之本”的物质基础。
(五)肾: 1、肾藏精:中医“肾”的功能包涵了现代内分泌系统的功 能——与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与自主神经功能;肾阴肾 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肾主水:通过肾小球滤过功能、无溶质水清除、血浆胶 体渗透压相对恒定及肾血流量等环节实现 3、肾主纳气: 4、开窍于耳:内耳生物电变化、肾病听力障碍、补肾改善 耳功能 5、主骨生髓:补肾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人体造血功能、 补肾改善脑功能 6、其华在发:微量元素反映生长发育以及衰老水平 7、在志为恐:恐吓伤肾-性腺轴的结构功能变化 8、肾应冬: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松 果体密切相关,内涵之一是肾的生殖功能在冬季减弱 三、气的实质已部分阐明 (一)气与现代场理论(二)气与生物能 (三)气与物理量能信息流(四)气与免疫功能(五)气与神经系统 四、经络功能、实质的多方位研究正在继续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二)循经感传与内脏及器官 效应:(三)经络实质研究-功能是联络、调节和反应通络 1、与神经-体液:分布区域和反应效应的同一性 2、与血管-淋巴管:分布的相关性、微循环生理功能以及病理论讲授教学法理论讲授教学法 穿插图片,多媒穿插图片,多媒 体教学体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理论讲授教学法 穿插图片,多媒穿插图片,多媒 体教学体教学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5 分钟3 分钟理及其逆转原理相似 3、与针感组织接收信号而传播相似 五、中西医病因学中存在的一定的通约性和互补性 (一)外感病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六淫 (1)气象病理-气温气压湿度气流四个因素:寒热燥湿风; (2)临床与实验: 风-散热、气溶胶;寒-新陈代谢减低,防御功能下降; 燥-间接高能态,渗透压大,呼吸道粘膜破损感染;湿- 功能低下,湿度适合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功能失调 暑热-高能态、病原微生物 2、戾气与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的病原微生物致病特征相似 (二)内伤病因的研究 1、七情内伤:70%与心理有关-致病机制与物质基础是中枢 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体统作用改变 2、饮食失宜:与生活方式病相联系 3、劳逸适度:力竭运动——性功能下降,不运动者其染色 体端粒短,且不可恢复,但再运动可缩短进程。
(三)病理产物的研究 1、痰饮:神经内分泌异常、病理过程:细胞萎缩坏死-代谢 紊乱-炎症渗出变质增生等 2、瘀血:血液流变性皆呈:浓、黏、凝、聚状态 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 (一)舌诊 1、正常舌象 淡红舌 薄白苔 2、病理舌象 淡白舌淡白舌-丝状乳头、增生、红细胞减少、菌状乳头萎缩,见 于营养不良、贫血 暗红舌暗红舌-轻度瘀血,微循环异常较轻 红降舌红降舌-舌上皮萎缩变薄,血管扩张充血,见于炎症发热、 基础代谢高的疾病 青紫舌青紫舌-与血液成分和微血管状态肝胆疾病、癌症、心脏病 镜面舌镜面舌-乳头缺少,脱落细胞多,且有坏死,并有核破裂等 白苔白苔-厚白苔厚白苔则因丝状乳头角化凸起增多,分化增多,见于 传染病早期、消化系统病 黄苔黄苔-炎症发热、严重营养不良 黑苔黑苔-其与真菌、细菌的繁殖有关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癌症晚 期 (二)脉诊 1、脉象形成机制 脉象与心血管功能、与生物力学、与器官共振 2、常见脉象生理病理基础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PBL 教学法教学法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PBL 教学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4 分钟利用课件,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整节课教学内容。
讨论: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具有哪些先进性?总结归纳法总结归纳法 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1 分钟1. 提供自主学习资源2.布置作业,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对中医发展的作用?课后评价法:课后评价法: 布置作业,培养 学生课后总结及 拓展知识的习惯陕陕西中医学院西中医学院《 《中西医中西医结结合合导论导论》 》课课程程设计设计( (续页续页) )时间时间分配分配教学重点、内容和步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骤板板书书提要、提要、课课堂提堂提问问、 、举举例要点例要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与手段2 分钟首先导入问题----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所取得成果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教学法, 可以培养和发展 学生从事研究的 探究能力,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法5 分钟5 分钟5 分钟5 分钟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一、传染病(一)青蒿素治疗疟疾:复方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速效高效无抗药性不良反应少疗程短和价格低的抗疟新药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SARS:配合中药减轻炎症提高和稳定血氧饱和度;减轻乏力气短等症状减少激素抗病毒药使用等世界死亡率 9.64%,我国 6.53%二、内科疾病呼吸:COPD,如哮喘、肺心病等COPD:西药优势抗菌解痉机械通气;中药化痰、抗病毒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减少发作,且有多种方法综合心脑血管: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老年血管性痴呆理论讲授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