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学史》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KB
约33页
文档ID:42586666
《古代文学史》_第1页
1/33

第一章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上古歌谣和神话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

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其次,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再次,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其四,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简述我国古神话的基本特征:简述我国古神话的基本特征:一.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三.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第二章第二章 诗经诗经1、《《诗三百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 305 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2、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 31 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 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 40 篇3、四家诗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4、毛传郑笺: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 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1、 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 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墉风•相鼠》二. 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鼓》 、 《王风•君子于役》三. 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 《魏风•硕鼠》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D.称颂执政者的诗情爱诗的内容:A. 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B. 《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 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简述简述《《诗经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对后代文学的影响《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尚书》的文体特点:《尚书》原称为《书》 ,到汉代改称为《尚书》 ,即上代的书《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文章的汇编,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应用文集,包括《虞书》 、《夏书》 、 《商书》 、 《周书》四部分它以记言为主,记事辅之其体例,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应用文体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写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述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简述简述《《春秋春秋》》的文体特点的文体特点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左传左传》》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的艺术成就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 500 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 19 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国语》的主要内容《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 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事迹,是汇集西周至春秋 时代各国史料的一部著作全书共 21 卷,243 则,记录了周穆王至鲁悼公的历史它 对史实采取重点选录的方式,目的在于取得经验教训,供执政 者参考,而不注意历史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它主要通过人物言 论来记载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谏言《国语》的艺术成就(一)长于讽谏、对话,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 该书以记言为主,主要记载历史人物的讽谏和对话,语言 古朴简洁而议论、对话时又旁征博引,巧譬善喻,使文章理 由充足,曲折尽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召公谏弭谤》仅 250 多字 (二)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国语》主要记言,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 征是该书的艺术特色之一,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谈对话和辩论驳 难,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人物的性格气质、品德修养以及对社会 问题的不同看法,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果我们结 合另一则记载来看,就可以发现邵公是一个富有机智和牺牲精 神的大臣。

(三)曲折而富于戏剧性的情节 《国语》中,首推《晋语》的篇幅最长,约占全书的二分 之一弱 《晋语》九卷之中前四卷则专门叙述晋献公和他的几个 儿子争立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简述简述《《战国策战国策》》的思想内容的思想内容《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得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试述试述《《战国策战国策》》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 《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纴,嫂不为炊” 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 “狡兔三窟” 、 “抱薪救火” ,寓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