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固定资产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征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特征: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3、有形资产二、固定资产的确认符合定义且同时满足 2 个条件: 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三、固定资产的分类(一)按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二)按使用情况分类: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3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4 .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三)按所有权分类: 1. 自有固定资产2.租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四)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3 .经营租出固定资产4.未使用的固定资产5 .不需用的固定资产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 .土地※土地: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补充: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1、原始价值(又称原值、实际成本、历史成本)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一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用和专业人员服务费、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等2、净值(又称折余价值):净值 =原始价值-累计折旧3、重置价值(重置完全价值)重置价值是指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该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四、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2009 年 1 月 1 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改扩建和安装)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此处的“相关税费”中不包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关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车辆购置税等均应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一)外购固定资产1 .买价2 .相关税费(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口关税等)3 .相关费用(运杂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关于两个特殊情况的处理:( 1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判断: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延期支付,通常信用期在3 年以上的补充: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建(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自制(含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可凭相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 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 (简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账户纳税人外购和自制的不动产不属于本办法的扣除范围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1 . 工程物资成本2 .人工成本3 .相关税费4 .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5 .应分摊的间接费用(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准则确定其成本补充:接受捐赠固定资产1 、捐赠者提供发票账单的2、捐赠者未提供发票账单的第二节 固定资产取得一、账户设置1 . “固定资产”账户2 . “累计折旧”账户( “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3 . “工程物资”账户4 . “在建工程”账户固定资产企业购入、接受投资等原 因因出售、报废、毁损及投资转出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余额: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该账户按固定资产类别、 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累计折旧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 而相应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余额:已提折旧的累计数累计折旧”是 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工程建设发生的各项支出 交付使用工程的实际成本余额:尚未完工的工程 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该账户应分别设置 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待摊支出”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折旧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会计意义上,按照准则: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1.固定资产原值;2.固定资产净残值;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提折旧以下情况除外: (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在确定计提折旧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需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2.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3.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5.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6. 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2或: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X100%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率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可分为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三种特点:各年折旧额相等,不受固定资产使用频率或生产量多少的影响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简便易行,应用最广;缺:忽视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违背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未考虑无形损耗;适用于使用状况比较均衡的固定资产例:车间设备一台,价值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残值收入 2000元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金额以及每月的折旧金额答:年折旧额=(50000 — 2000) /10= 4800(元)月折旧额=4800/12 = 400 (元)(二)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简单实用、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缺:未考虑无形损耗、前后各期采用一致的“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不合理;适用范围:使用情况不均衡,季节性较明显的固定资产,如:大型设备或机械、运输工具等。
例:某企业有卡车一辆,原值12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 6%,预计总行驶里程为 80万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8000公里,计算该卡车该月的折旧金额答:每公里应负担的折旧 =(120000 — 120000X6%) + 800000= 0.141(元/公里)该月折旧额=0.141 X 8000= 1128 (元)(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二年初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年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一已经计提的折旧最后两年每年的折旧金额 =(账面原值—已提折旧—净残值)+2最后两年改用年限平均法的原因是如果一直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会出现折旧不完的情况例: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5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年,预计净残值为 2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答:年折旧率=2/5*100%=40%年 限折旧基数折旧率年折归额累计 折旧班一期末折余价值03.1250 0000150 00040%20 00020 00030 0000530 00040%12 00032 00018 000(M>18 0004m1 20039 20010 80007(1080一2000)亍 24 40043 6006 400086 400——4 40048 0002 000i 面时他皿震计使刖■限之和可折IH舔二L廨倒 我仙)xq折tf中H 2—+N. I为调就“曲小额二年挑打触wH1、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解:双倍余额递减折旧率 =2/5X 100%=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 =20 000 X 40%=8 000 (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 =(20 000—8 000) X 40%=4 800 (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 =(20 000-8 000-4 800) X 40%=2 880 (元)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 =(20 000— 8 000-4 800-2 880 — 200) + 2=2 060 (元)2、如上例:该固定资产是 2007年8月购入的,那么应该从 9月开始计提折旧计算每年折旧额I段设次□?1年E:月 购入SOOO♦要口才、J23BO2C6O20609. 19 19 13 19. 19. 1SOOT2OOS2CMJS25 0201 1201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