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卷 第 2 期1998 年 6 月 广 西 工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 F GUAN GX I IN ST ITU T E O F T ECHNOLO GY V o l. 9 N o. 2Jun. 1998 a赖特的有机建筑论唐丽娜(广西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柳州 545005)摘 要本文指出了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实际上就是他的泛神论自然观的真实反映 , 并全面论述了赖特的有机建筑论的真正含义及其发展关键词 有机建筑 ; 自然 ; 环境 ; 可持续发展分类号 TU - 8590 引 言赖特 (F rank L loyd W righ t, 1867- 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他一生的全部实践和论著都是以有机建筑理论为指导核心 , 创作了大量的有机建筑什么是有机建筑呢 ? 也许难以确切地对这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作出定义 1931 年 , 在一次讲演中他提出了 51 条解释 , 以说明他的有机建筑观点不难看出他的有机建筑论的大致意向1 有机建筑是“活”的有生命的建筑赖特将建筑看成是有机生命的 , 与一切有机生命相类似 , 处在连续不断地发展进程之中。
在建筑上独创性地使用这个词 , 指的是局部与整体和整体与局部一样 , 整体统一正是有机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 内在的本质的含义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 , 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西这种在任何动植物中可以发现的关系是有机生命的根本所谓的有机建筑就是人类精神活的表现 , 活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必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 这种活的建筑是现代新的整体 \[ 1 \]他特别强调整体统一才是有机建筑的根本 , 完美的相互关系、整体才是生命 , 任何生长的事物的第一原理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集合 , 最关键的是作为统一性的整体性 , 意味着任何事物的每一部分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 除非它是和谐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 2 \]这种整体与局部不可分割的特性是所有有机生命所固有的赖特善于从这种自然界生物生长中的自然规律获得启发 , 寻求创作灵感 , 注意按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材料特性、技术条件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 创作出能真实地体现建筑的基地环境 , 建造它的材料a 本文于 1998 年 3 月 1 日收到特性的建筑表达形式2 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这个观点表明了赖特对大自然的崇敬。
自然的建筑即是适应其环境的建筑对特定环境形成特定的建筑 , 它是环境天然的一部分 , 它应使环境增色而不是毁坏环境文献 \[3 \]认为事物的内在特性总包蕴着本身的解答 , 建筑应是基地环境的产物 , 土生土长 , 与环境融为一体 , 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他为自己设计的住所是二个塔里埃森 , 东塔里埃森位于离山头顶部之下的斜坡上他认为没有一座房屋应凌驾于山丘或任何事物之上 , 而应从属于这座山丘 , 只有这样房屋才能与山丘共生而相得益彰西塔里森呈 45 倾斜的混凝土结构则是以当地的巨大园石头为骨料 , 加上木屋架和帆布蓬的有机结合体 , 使得该建筑与亚利桑那沙漠融为一体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 , 尤如植物一样从地上长出来似的 , 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这些建筑均是那些特定地点的特定建筑3 有机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 , 其准则是“形式和功能合一”建筑的目的和形式合一 , 它们是一体的这与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不同 , 赖特提出的形式和功能合一是从更高层次来理解的 ,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的精神 , 为生命的 , 形式可以超越功能建筑在精神上是可供居住的内部空间的围护 , 中间被围合的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的主体。
后来发现这个观点竟与公元前 500 年的中国老子的观点相同 , 即房屋的实在不是在四片墙和屋项而是在其内部居住的空间取有机形式作为建筑物实体的内部空间则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更高的精神秩序 , 通过运用地方材料和结构的自然方式 , 使建筑物成为整体 \[ 3 \]这种观点就是把人对房间空间本身的感觉看成是建筑的目的 ,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这一目的的建筑形式有机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 , 它的目标是整体性 , 即总体属于局部 , 局部属于总体 , 密不可分的运用材料和建筑目标的本质 , 从这种本质出发 , 可确定出特定环境中建筑的性格 , 有机建筑自然地从特定的环境中产生 , 于是其独有的形式则表达了人的个性 , 而不应是那种毫无性格的僵死的建筑4 有机建筑理论充分表现材料的内在性能和外部形态赖特泛神论信仰的深刻影响决定了他对材料天然特性的认识和尊重对建筑材料的内在特性 , 如形态、纹理、色泽、力学和化学性能等都经过了研究 , 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他认为想要做好根本不了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因此很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木材、玻璃、金属板材、陶土、水泥、钢材、混凝土等 , 并且要了解怎样切合实际地、巧妙地使用那些材料的有效手段 \[ 4 \]。
他主张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 , 真实地体现材料的本来面目 , 而不能歪曲它他曾经批评希腊、罗马和哥特式建筑 , 认为希腊人用石材模仿木结构是不了解石材的本性 , 滥用了石料 , 歪曲材料的性能对于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现 , 应努力创造出新的形式去表达新的材料 ; 对于使用混凝土32第 2 期 唐丽娜 : 赖特的有机建筑论 材料 , 他充分利用这种材料的可塑性 , 设计了不少有创新的建筑赖特还认为应根据建筑特定的环境和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每一种不同的材料要求不同的处理 , 每一种不同的处理以及材料本身都有特别适合某一性质的使用可能 , 适宜于某种材料的设计不一定适合其他材料他设计的建在沙漠上的西塔里埃森 , 大量使用了当地产的红木作房屋的上部结构清水砖墙也常出现在他的设计作品中 , 都恰如其分地展现材料的纹理、色彩和工艺5 有机建筑是整体的概念建筑从内到外 , 整体统一才是有机建筑的根本有机建筑只有实现整体统一才是更高层次的理想十八世纪末的美国大多数的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国际式住宅除了是“现代”的充满装饰的外壳之外 , 没有地域感、没有思想。
因此赖特提出了有机简洁的概念 ,“有机简洁”的理想实际上就是完美整体 , 即所有建筑的组成部分包括装修、悬挂物、地毯、家具等都应保持同一类特征 , 雕塑和绘画同样也属建筑上的一部分 , 必须由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师的合作完成 , 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真正有生命力实现建筑整体性的手段是建筑的可塑性和连续性连续性是作为美学原则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 一旦理解了建筑的连续性的充分意义 , 美学和结构就成为完整的一体赖特的可塑性和连续性体现在建筑结构上 , 主张消除梁柱体系构件过于分明的做法任何建筑都应是完整的 ,包括它内部的一切 , 墙、天棚、楼板不仅是各组成部分 , 同时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 互为连续的赖特将美学上的连续性引入到建筑物的建造方法中去如建筑结构中悬臂的运用 , 板被加强后从支撑处悬挑 , 从而形成平行于地面的悬臂板结构 , 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结构 , 这种悬挑成为建筑形式的新特点 , 这也是赖特设计的东京帝国饭店的特点之一这种连续性体现在空间处理上 , 则表达了赖特的空间观念——连续性和时间性赖特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流动空间概念他认为建筑是整体的 , 在整体的建筑中 , 房屋内部的生存空间应显示出来。
建筑就是这样 , 不再有只作为外部的外部 , 内外不可分 , 外部可以进入内部 ,内部也可向外部发展 , 只有材料的特性以及方法和目的都一体化了 , 那么形式和功能在设计和建造中也就会成为一体了 \[ 5 \]赖特的作品具有连续的动态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 他早期设计的住宅 , 采用 + 字形平面即向四个方面延伸走廊和平台 , 表现出空间的内外连续 ,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 , 将空间连续发展到垂直向的空间连续如约翰逊制腊公司和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垂直空间的处理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6 有机建筑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赖特的有机建筑论的形成 , 是他泛神论自然观的反映 , 来源于他对自然界有机生物的观察和对自然界有机生命的深刻理解 , 他的大多数建筑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 , 他的作品极富个性但应该说明的是 , 赖特的有机建筑论 , 有其时代局限性 , 其观点中许多方面 , 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在他以后的一些建筑师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曾受到他的有限建筑观点和设计方法的影响在人类进入现代高科技时代的今天 ,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生42 广西工学院学报 1998 年 6 月态的破坏 , 城市环境的污染 , 能源危机 ,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到极大破坏时 , 我们重又提起赖特的有机建筑论 , 其目的加深我们对自然的理解 , 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从而反思我们以往的违背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建筑活动去寻求自然生态的保护 , 人与自然的共生 , 建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 从而建立有效的相应的建筑观今天 , 人类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 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就会影响到自身的持续发展人类在求其生存发展中都离不开与自然的关系 , 可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它像有机系统一样 , 是一个具有生机的活性体 , 它必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 保持可持续的生机和活力 , 随着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中的进化而进化依照自然的启示 , 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正是有机建筑论的继承和发展 , 它主张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 强调天人合一 , 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要善待地球 , 尊重自然 , 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的建筑实践 , 就会发现我们以往的建筑活动常常是不考虑地形地貌、地区的气候 , 更不考虑建成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 为讲求风格与流派 , 一味追求豪华、追求建筑造型、形式 , 浪费土地、能源、资金、材料 , 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地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环境污染环境 , 这些现象到处可见。
发展的结果只会带给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 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以及过份消耗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所致我们有必要更新观念 , 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赖特已逝世近四十年了 , 但他的有机建筑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 其观点也被后人继承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参 考 文 献\[ 1 \] F. L l. W. T he Future of A rch itecture. N ew Yo rk; Ho rizon P ress. 1953, 296~ 330\[ 2 \] 项秉仁 . 赖特 . 有机建筑 . 北京 : 建工出版社 , 1992: 191~ 198\[ 3 \] 项秉仁 . 赖特 . 一次谈话 . 北京 : 建工出版社 , 1992: 171~ 181\[ 4 \] F. Gutheim. In the Cause of A rch itecture. N ew Yo rk: the M cGraw - H ill Book Company, 1928, 136\[ 5 \] F. L I. w. A n A utobiography. N ew Yo rk: D uell sloan and Pearce, 1943: 338F rank L loyd W righ t’s O rgan ic Bu ilding T heo ryT ang L ina(D ep t. of A rch itectu ra l E ng ineering of Guang x i Institu te of T echnology L iuz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