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圣经中的音乐与崇拜.doc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50KB
约10页
文档ID:558383395
圣经中的音乐与崇拜.doc_第1页
1/10

《圣经》中的音乐与崇拜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1 对基督徒而言,这本书记载了上帝在人类历史中的所有作为从史料的角度说,《圣经》记述了众多古代民族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其有关音乐的资料,显示它们主要使用在宗教礼仪中这些宗教礼仪也称"崇拜”,音乐包含在当中在这里,音乐的目的是赞颂上帝,功用是讲解《圣经》,因此被称为教会音乐或圣乐2当欧洲艺术音乐从中世纪崇拜仪式中逐渐发展起来,教会音乐最主要的功用也被悄然淡化宗教改革前,高级的艺术音乐在教会里发展成熟,它们像天主教礼仪一样极尽精工细作与华美繁缛,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路德宗新教徒巴赫的创作,他的宗教作品标志了基督教音乐的成熟但问题是:越来越复杂的音乐让信徒们听不清歌词,这直接影响了教义的传达教会音乐的目的——赞颂上帝,正在被音乐本身所替代,教会不能容忍这种情况所以,宗教改革大潮来临时,教会音乐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局面:艺术音乐离开教会转向世俗社会欧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为恢复被教皇权威所替代的《圣经》在信仰和实践中的最高权威,带来的结果是:信仰上圣经与天主教传统的分裂、艺术上专业与业余的分裂。

在这本影响人类历史的书中,我们可以溯源基督教和希伯来-犹太-以色列——西方文化“两希”源头之一的传统一、《圣经》与以色列的音乐传统《圣经》包括39卷旧约全书和27卷新约全书两部分(简称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还多有旁经(次经)3旧约是犹太教《圣经》(称为“妥拉”Torah),不过在犹太教里它们被分为22卷旧约陆续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最初用希伯来文写在羊皮纸卷上,部分用亚兰文写成希伯来文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元音,也不分字母的大小写但这些文字是活的,因为它们被大声吟咏并世代相传以色列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的劫难和分离却没有失传他们的文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宗教信仰而来的传统:旧约全书的吟咏按照犹太人的说法,如果不这样吟咏,那就不允许阅读这些文字同样,它们不仅存在于纸上,而且存在于听者的耳朵里只有当它们被大声诵读,并被听者理解之后,它们才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的这是对文字新的理解当时,在埃及人眼里,文字是专家的财产(民众看不懂这种象形文字),随着犹太人迁离埃及,文字也成了民众的财产每一个人都应该阅读,并都应该读得懂整个民族成了书面传承的载体这时,书面传承与口头传承的文本吟诵方法得到了结合。

4有意思的是,这段话恰好解释了另一个问题——古埃及文字失传的原因,这是当今埃及考古界的难题吟咏的原则被用在所有相关事务上最早开始,由被称为“文士”的犹太学者精心抄写这些书卷在他们的工作要求中,有这样一条:“他们写的时候,自己必须大声念出每个词5 这样的传统成为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犹太民族的不灭之源旧约全书吟咏是‘生育文字’的音乐这里,音乐承担了这样一种任务:恢复诸如发音、语调和强调关系等语言的音乐因素,因为在固定的文字中,这些因素都消失了6“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希伯来语的人来说,旧约全书的吟咏只能是一种既无抑扬顿挫、有无法理解的单调哼唱,因为旋律恰恰为文本补充了它所没有提供的信息…我们能够看到,在旧约全书的吟咏中,词与曲必须相互依赖…从自身角度看,两者均为残缺不全之物,两者只有通过结合,才能构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语言7对不懂希伯来文的基督徒来说,最能被体会的吟咏方式莫过于诗篇当然还有雅歌、耶利米哀歌等希伯来抒情诗歌诗篇颂唱,这一最为古老的犹太音乐形式,就是一种‘吟咏’形式语言展示了音乐性犹太教堂的这份遗产,就是语言音乐,它被新的宗教基督教所接受8慢慢地,“新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了犹太人至今不能接受的新约全书,它们用希腊文写成,成书于公元4世纪。

基督徒继承了犹太教传统,在希腊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约全书当然也要在希腊教堂里唱颂不过“它不再是为了清楚地表达文本的思想结构,而是为了提升礼拜仪式的氛围吟咏卸去了作为标点拖腔的负担和任务,并朝着‘表现审美’的方向发展9 尽管早期基督徒音乐家尽力保持古老的传统,但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说明似唱非念式的吟咏不可避免地走向“表现审美”的歌唱形式现代犹太教仪式或许保留了古代吟咏音乐的原貌,部分希腊东正教的传统中也留有一些早期以色列的音乐此时的新约时代,希伯来因素和希腊文化的张力已开始在基督教身上凸显两希”的神观完全冲突:希腊的神祗根本不具位格(位格特指具有理智和意志的独立存在的实体)是相对性的产物,希伯来的上帝是一位无限的位格者并绝对性的创造主希腊人认为生命之流是循环反复的,所以事物没有任何改变的希望,其宗教观没有往前发展的余地;而希伯来人关于创造的思想是从旧约中论述上帝的话语而来,其能力的启示意义是听从远胜于看见,时间是直线进步而不是循环往复的希腊人的生命之流是空间性的周而复始,这种思维影响到单声部的圣咏向复调形式发展;希伯来人不断前进的历史观使欧洲艺术音乐一直发展进步希腊人的二元对立论造成音乐观念的冲突与辨证,而希伯来人世界的创造、堕落与救赎因素成为音乐观念的精神体验。

历史安排这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相遇,并最终在基督教身上合流成为所有文化黏合剂的基督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妥协的宗教,它是希腊哲学传统渗入并改造犹太教的结果两希”文化的对立统一,就这样开始作用在基督教思想史并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二、《圣经》中的乐器和音乐术语“笛、笙、鼓、钹、锣、琵琶、鼓瑟弹琴、丝弦的乐器…”这些相对于中国读者大概能理解的乐器的翻译名称,频繁出现在旧约经文中它们可分为:弦乐类、管乐类和打击乐类弦乐类:“琴或瑟”kinnor差不多是一种与希腊里拉琴或基萨拉琴有关的乐器,用手指拨弹,由檀香木制成琴”本身有“歌唱时的工具”的意思;“琴或瑟”nebel可能是一种竖琴类乐器,最多有十根弦,由檀香木制成瑟”有“献给歌唱者”的意思琵琶”sabkha英文有译为zither齐特拉琴,也可能是一种定调很高、琴弦交叉排列的乐器管乐类:“角”shofar是用羊、牛等兽类角做的弯角号,信号类响器;“笛”halil由空心芦杆制成的,多用于酒宴等非正式场合;“号”或“喇叭”(天主教牧灵圣经译本)hazozerah,圣殿祭司用具;“萧”Ugab是竖吹的一种管乐器,用于非宗教场合打击乐类:“铃铛”pa' amonim挂在祭司袍子上的小铃铛,现在仍被很多基督教的派别使用;“鼓”tof由女性使用,是一种铃鼓或小手鼓。

另外,在古埃及考古和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堂古老的圣像画中,有铜鼓和串铃(铜制马蹄形叉铃)它们现在依然被使用在埃塞俄比亚科普特教会的崇拜中;“钹”tziltzelim、metziltayim铜制,有希伯来式也有埃及式的,用于圣殿礼拜仪式;“磬”“锣”mena'anim一种嘎嘎作响的玩具类音响器,或是古埃及的串铃人们用这些乐器进行心理治疗和驱魔“从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开了他”(撒上16:23);用它们载歌载舞来欢庆胜利“大卫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同众人回来的时候,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唱歌跳舞,迎接扫罗王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18:6-7);用有规模的乐队用来传递君王的好大喜功: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为自己造了一个金制偶像,要求所有的人民都要朝拜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但3:5-7,10)这里,乐队作为辅佐典礼的部分,在王的命令下将所有乐器一起奏响音乐如同信号般提醒民众下跪朝拜偶像,君王个人形象在声音的烘托下被神化。

不过旧约中的乐器主要用来歌颂上帝,单独的乐器和集体的乐队都可使用大卫王和他的儿子所罗门王执政时期,都建立了用于崇拜的大型乐队其成员都是有音乐天分被选上并受过严格训练的利未人专职音乐家,相当于祭司的身份最多时总数达288人,所有人分工明确,由亚萨、希幔、耶杜顿三位乐师指挥或作曲(代下5:12;志上25:1-8)当规模宏大的声乐歌唱、器乐演奏和舞蹈开始崇拜“那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代下5:14)那么多乐器和歌声同时响起,当然需要音乐的提示:用什么调演唱(奏),什么时候停顿等诸如此类的音乐术语,大量存在于旧约诗篇中如诗6,12题记“大卫的诗,交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调用第八”:“交于伶长”(其他的题记还注明交于利未各支派的伶长:如亚萨、可拉等)可能是指这些诗歌选自不同唱诗班收集的曲谱,“用丝弦的乐器”是很多首诗歌都标明的伴奏方式,“调用第八”也许是用八弦的乐器或是音调名称其他,如“金诗、向耶和华唱的流离歌、爱慕歌…”也许是诗歌或者音乐的结构调用朝鹿、调用女音、爱慕歌调用百合花、调用麻哈拉、调用远方无声鸽、调用休要毁坏…”也许是音调名称、配乐指导或表情术语,也有可能是如何在圣殿礼仪中使用诗歌的附注。

细拉”一词在诗篇中出现超过70次,通常它被译成“休止”意思可能是提示乐师或会众提高音量,或是暂停奏乐,或是会众在崇拜时做出的某些动作(如在赞美上帝时俯伏于地)等这些音乐术语大多晦涩难懂,我们并不清楚它们的真正意思三、《圣经》中的音乐活动在《圣经》中可以看到:旧约时代充满了以音乐、诗歌和乐器来敬拜赞美上帝的例子,不过所记述的音乐活动不仅仅限于宗教礼仪到了新约时期,具体的音乐活动则很难在经文中看到,话语的教导成为重点:使徒保罗劝导信徒要用诗章、颂词、灵歌来赞美歌颂上帝一)崇拜中的音乐活动教会音乐为宗教崇拜服务,它该如何在礼仪中使用是长久以来争论的问题《圣经》中的音乐与崇拜,为后来教会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据其中记述崇拜场所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模式1.旧约之会幕式崇拜:旧约记述,上帝和人的关系之约藉着献祭礼仪来确立摩西带领以色列民逃离埃及,上帝解救了他们,并在西乃山上与之立约以色列人接受此约同意顺服和敬拜,从此成为上帝的子民,耶和华就晓谕摩西建造一个可移动的帐幕(会幕)做崇拜之用出埃及事件”从这时开始成为以色列人崇拜的中心,一直到今天出埃及记中详细介绍了会幕的制作过程这个场所归上帝专用,人们必须藉着祭司才能接近神。

因为旧约记述,人不能也无法面对面地站在上帝面前摩西的哥哥利未人亚伦是犹太教第一任大祭司,他在会幕工作时外人不得进入观看,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当祭司进入或离开圣所时,祭袍上的铃铛行走发出声音使他不至于死去,百姓也就知道他还活着经文说明祭司作为中介代表人来到上帝面前,以色列人和上帝之关系最核心的表达是在会幕里以特定的场景来完成献祭,这意味着他们用这种方式与上帝接近献祭仪式成为旧约崇拜的中心:开始的时候献祭的人首先洁净自己,合乎礼仪要求第二步将祭物带到会幕前由祭司收取,并带领献祭者到会幕外院的燔祭坛前在认罪、祷告或赞美之后,献祭者割开祭品动物的喉管,祭司收集血液并将动物去皮、分块,再把它们放在祭坛上燃烧这时,献祭者以祷告、唱咏、静默或礼仪唱颂回应当祭物烧完后,祭司以祝福和祷告告别献祭者(不同的祭礼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这种献动物祭为核心的崇拜中,音乐作为高度程式化内容的一部分发挥着礼仪性的功用2. 旧约之大卫式崇拜:大卫王统治时期音乐在希伯来人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指定在圣殿进行音乐事奉的利未族民有上千人代上9:33;15,16,23,25章)大卫选用音乐家的目的是要他们作先知,先知是把上帝的话语传达给民众的人。

所以这些利未人受先知的教育,有严格的管理和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