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炭场地存储的条件及要求1、动力煤在堆存过程中会产生的变化1)质量损失A. 氧化掉卡煤炭在自然条件下,将发生缓慢的氧化现象煤的氧化是导致煤质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其质量下降程度,则随煤质特性、特别是挥发分与含硫的高低、煤堆特点(煤堆的大 小、形状、高度及压实程度)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各种煤性质不同,各港口堆场 所处条件的差异(包括煤堆状况及自然环境等),其煤质变化幅度有明显的差异B. 自燃掉卡引起煤炭自燃的条件:当煤炭暴露在空气中,煤中的碳就会被氧化,氧化产生的气体 就会积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氧化生成的热量较少并能及时散失,则煤炭温度不会升高; 若氧化生成的热量大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煤炭温度将升高随着煤炭温度的继续升高,氧 化急剧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煤炭温度也会急剧上升,当煤炭温度达到着火点(150〜 300°C )时,煤即自发燃烧煤炭自燃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煤型(即煤种有自燃倾向性,且以破碎状态存在,如烟煤);(2) 有连续的供氧条件(氧气浓度达到要求);(3) 有积聚氧化热量的条件(高内水、低灰分);( 4 )上述三个条件持续足够的时间( 1 . 5个月—3个月) 。
C. 煤堆不同深度煤质变化不同煤堆深lm层,其煤质变化幅度最小煤堆深度3m (煤堆中层)Ad值高,而VdQgr, d、St,d,均低,煤质变化幅度最大煤堆深5m层,煤质变化则介于二者之间2)重量损失卸货,转/移堆,港口过磅和铁路计量衡计量等每个环节都会产生2-5%不等的损耗3)盗灭损毁因港务局监管不利产生的非煤炭本质变化之外的损失2、影响动力煤长时间存放的因素:1)指标因素:挥发份(35-40以上),含硫量高(1以上)的煤炭较容易自然粒 度:不同粒度区间,其粒度所占百分率大体上均与存煤时间是线性关系,其中较大 颗粒者与存煤时间是负相关性,大粒度者(大于25mm)变化速度最快而较小粒度者则是 正相关2)天气因素高温(旱季):煤过度干燥很危险,因温度较高不易外散容易发生自燃地面煤场被确定为重大安全隐患即 是这一原因高湿(雨季):煤变湿时,温度可能会上升至危险的程度,这是因为水在“润湿热”现象中的作用润湿煤 是一种放热过程,而旁边的煤就会吸收这一热量,因而会升高温度并加速自燃季节差异:进入2月份后,煤堆各点温度多在20~30°C范围内变化;进入6月份后,煤堆各点温度急剧上升至40~50C;进入10月份后,煤堆各点温度又缓慢降低,但仍维持在40C左右的水平上。
当煤堆温度升至60C以上,则氧化反应迅速增大,并有导致自燃的可能这对高挥发分 的烟煤及褐煤来说,这种危险性更大不同煤种存放时间煤的发热量发生变化,与其相应的煤质其他特性指标值也将发生变化一般说来,贫煤、瘦煤为主体的混煤,储存6个月,发热量损失约为1.8%~2.0%;高挥发分的气煤、长焰煤,则损失约为5%左右;无烟煤储存6个月以至更长一些时间,其发热量变化甚微;而褐煤即使储存1个月,其发热量也会明显降低三、煤炭堆存需注意要点1.旱季要保持适当的水分延长煤炭的氧化期根据分析,煤炭自燃前的全水分为5%—7%, 当含水量达到12%时,不会发生自燃所以要对地面煤场 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流失,可杜绝 煤炭的氧化自燃2.雨季要注意场地排水,必要时可加防雨篷布3. 地面煤场在堆积中要用推煤机将煤一层一层压实压牢,这样可以使煤炭尽可能少地接触 到空气而被氧化4. 加强地面煤场 现场管理,及早发现煤炭自燃(局部温度升高、冒热气、冒烟等)征兆,抑 制煤炭自燃5. 有条件的港务局最好使用红外线自燃探测器检测煤炭自燃一是可以快速检查所有易受 影响的设备;二是高清晰度的热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煤炭自燃现状;三是可以探测煤炭表 面以下是否有阴燃;四是确定堆上内热点位置等,便于处置。
6. 避免“老煤”和“新煤”同堆存储 在“老煤”上放“新煤”可造成煤的粒度分离,从 而扩大氧化面积,所以要避免这一现象总之尽量减少煤炭的堆存期,一方面增加煤场管理的难度,增加煤的损耗,又积压资金表1煤的变质程度打燃心的关系煤类别燃点厂C煤类别燃点/ r褐煤260 -290焦煤360〜3兀长烟煤290-300瘦煤370—380气煤300 -340贫煤390-395肥煤340-350无烟煤400左右表2挥发分薦点拔火期矿名煤洪别挥发分(%)燃知r白懒览火期"H元宝山140-43260-290I + 5T辽逓1氐烟瑕50-4()290~3003-6各月初鹅岗r气瑕33-39300-3406-12BIJ54肥屁烟煤6-12340 ~400一般不自燃表3煤少爆炸危险性打挥发分的关系煤类别挥发分(%)爆炸危险性无烟煤< 10基本不爆炸菽煤10-15爆炸性很弱焦、焦肥煤15—15爆炸火焰较短褐代、长烟煤25—35爆炸性很强35-40爆炸性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