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欣***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9页
文档ID:201818056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_第1页
1/9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1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 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_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__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缂丝 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 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特点: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 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 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形势:人员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宗教往来: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 拜火教(波斯) 佛教:玄奘取经 原因: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 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 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 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 ⑤城市的繁荣:城市 特点: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县以下禁止设市; 坊市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长安城布局:①宫城在最北,体现皇权至上(坐北朝南) ②市坊分开,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体现政府对贸易严格控制. 代表性城市:安史之乱前: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安史之乱后:扬州.益州.长安.洛阳(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丝绸之路:敦煌.龟兹.疏勒 交通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文化:世界.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原因: 经济高度繁荣; 国家统一强盛,政治稳定; 统治者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 ①思想: 三教合一: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文学艺术: 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最能体现盛唐特点的是楷书. 绘画:吴道子(唐)吴带当风 唐诗: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科举制;继承前人成果;开明的文化政策; 受各民族和外来文学艺术的影响. 代表:边塞诗:王昌龄 豪放派.浪漫主义:李白 山水田园派:孟浩然 现实主义:杜甫.白居易 ③科技: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火药:孙思邈(唐初)《丹经》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 高二历史知识点2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 rdquo高中数学;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3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_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知识点4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