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家陈省身的趣味故事.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50KB
约3页
文档ID:550796773
数学家陈省身的趣味故事.doc_第1页
1/3

数学家陈省身的趣味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数学大师陈省身同意担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时,他正在担任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所长当时,他既要为美国的数学研究所创建尽心尽力,又要为南开数学所的建立未雨绸缪,因此,陈先生虽身在伯克利处理繁重的事务,却仍然关心着南开数学所建设的各项工作,并以至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关照我们从陈先生为南开数学所的建设给胡国定先生的信件中看到,内容多是介绍著名数学家来讲学,为中国学生出外留学以及争取他们回国,捐钱捐物,以及对南开未来的设想等等涉及的国内外人物有100多人 经过艰苦的努力,南开数学所于1985年正式挂牌成立宣布陈省身为所长,胡国定为副所长当时的中国数学,还处在恢复和发展的起步阶段陈省身认为,南开数学所要办成开放的数学所,使得南开的数学活动能够为全国服务因此,吴大任根据陈省身的建议,归纳提出南开数学所的办所宗旨是:“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就是组织“学术活动年”于是,每年在南开举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研究生都可以参加每班选择一个主题,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承担教学工作,为达到研究的前沿,多半由陈省身出面邀请一些国际名家来演讲,国内外专家从基础讲起,使大家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这样的“学术年”先后举办了10年,共12次连续10年举办学术年,使得南开数学所在全国数学界赢得了盛誉2019年,学术年活动告一段落许多国内一流的数学家如吴文俊、谷超豪、齐民友、王柔怀、张恭庆、杨乐等著文庆贺学术年”这一活动影响了中国的一代数学家可谓是得天时顺人心,得到了数学界老中青各阶层的广泛欢迎来自国内外的数学界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以陈省身为首的南开数学所进行学术交流,莫不感到兴致勃勃 陈省身对南开数学所的建设更是精心照料,胡国定先生在回忆数学所的发展时,曾讲述了一桩不为人知的逸事1987年,为南开数学的发展而建的“谊园”招待所在施工期间,学校基建处向胡国定报告,工期恐怕要拖后,可能赶不上暑期“学术年”的使用,胡先生听了眉头一皱也无可奈何陈先生知道后,拄着拐杖到工地找工人师傅聊天,看能不能提前竣工工人们看老先生的面子,说努力一下也许行陈先生大喜过望,立刻打给胡国定先生,说今天晚上我请客,请工人师傅吃饭,陈先生亲自为工人师傅敬酒几天后,胡先生看到夜间的工地灯火通明谊园”招待所工程,终于按期交付使用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报效祖国,着眼于中国本土的数学发展,用陈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为数学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多年来的行动陈先生把他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5万美金奖全数交给了数学所;1988年,陈省身到美国休斯顿授课和研究,所得酬金两万美金也捐给了数学所;还捐了汽车5辆1987年3月17日,在给胡国定的信中说:“我的遗嘱,会有一笔钱给南开数学所到了21世纪,他为南开数学所设立了上百万美金的基金,其中半数是他自己多年的积蓄至于图书、杂志以及其他的零星捐助,已无法精确统计他自己说,除了儿子伯龙、女儿陈璞之外,南开数学所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