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拜金王朝西晋覆灭启示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40KB
约6页
文档ID:311554567
拜金王朝西晋覆灭启示_第1页
1/6

    拜金王朝西晋覆灭启示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和它建立的政权对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这就是司马氏及其建立的晋王朝司马氏先后建立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政权西晋建立于265 年,280 年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十年之后(291年),爆发“八王之乱”,接着永嘉之乱、五胡内迁,流民起义,全国陷入大混乱316 年,西晋灭亡,立国共51 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偏安的东晋政权东晋从317 年到420 年,共103 年研究西晋的兴衰过程,可以深刻、形象地体察“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一兴亡周期律,从而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开局良好,居安忘危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即位之初,以国事为重,励精图治,实行无为而治的宽松政治,使社会矛盾有所缓解泰始四年(268 年),司马炎发布诏书:“永惟保皇基,思与万国以无为为政意思是,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治理国家的核心无为,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本意是无所作为,但是运用到治国理念上,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主要是对人民少干扰,轻徭薄赋,不大兴土木,不瞎折腾,让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历史证明,国家在社会动荡之后实行这样的政策,会使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同年,司马炎又在诏书中提出治国5 条原则: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正身”,就是当政者要以身作则,起好作用“; 勤百姓”,关注百姓的生活“; 抚孤寡”,关心社会上老年人、家里有困难的那些人“; 敦本息末”,这是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本”指农业,“末”指商业,“敦本息末”就是要重农抑商“; 去人事”就是不要把人际关系弄得太繁琐复杂为使诏书的精神落到实处,司马炎带头遵守执行比如,他严禁奢侈有一年司马炎患病初愈,一些大臣带礼物前来祝贺,司马炎止之有一太医向司马炎献上一件雉头裘,精美无比司马炎不但没有接受,一怒之下当众将裘袍焚烧于殿前司马炎在位期间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发动灭东吴的战争,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400 年群雄割据的历史,中华终归一统这对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下,司马炎逐渐滋长了骄奢之气,生活开始腐化;以致上行下效,泛滥成风,大臣争相敛财,炫富比富;社会拜金为尚,学子清谈误国,加速了西晋王朝的沦落拜金庸腐,清谈误国当时的西晋社会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严重地腐蚀社会机体。

第一,奢侈腐化之风晋武帝司马炎坐稳皇帝宝座后即在民间大选宫女后宫宫女多达数千,但他仍不满足,灭吴之后,又把吴国宫中数千名宫女运到洛阳这样,后宫宫女达到万人由于宫女太多,司马炎不知所从,有时就坐在一辆羊拉的车上在宫里转悠,车停在哪个宫女的门口,就在哪儿过夜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些皇亲国戚、官僚大臣紧随其后,纵情声色,极尽奢华何曾任朝廷高官,大肆聚敛钱财,每天用于吃的费用多达一万钱面对无比丰盛的食物,他居然说:“简直没有值得下筷子的东西!”其子何劭,更加奢侈,一天吃饭的花费达到两万,超过其父一倍!西晋的富豪们还热衷于炫富、比富,而且贪得无厌,凶残暴戾,甚至以杀人当儿戏!据《晋书·王恺传》记载:外戚王恺在宴请宾客时常安排一些女伎奏乐助兴,一次一位吹笛的女子吹得有些走调,王恺便当众把她处死石崇也是个以杀人为乐的残忍家伙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王敦与他的从兄王导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美人劝酒,王敦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却恶狠狠地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第二,金钱崇拜之风西晋是中国古代金钱拜物教最盛行的时期钱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物。

人们痛感这一风气对社会的腐蚀,纷纷写文章予以抨击其中鲁褒写了一篇著名的《钱神论》,辛辣地讥讽这一社会现象鲁褒他把官僚贵族对钱的贪婪掠夺和钱的作用剖析的入木三分文中写道:“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辨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发,怨仇嫌恨非钱不解……”鲁褒认为,钱变成了社会的有力“杠杆”,人们毫不隐晦地谈钱、爱钱、贪钱、掠钱,朝野上下,一切向“钱”看,一切可以用钱换,社会风气腐败透顶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在钱的驱动下,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西晋王朝岌岌可危第三,清谈虚浮之风清谈又称“谈玄”、“玄言”,专门讨论一些抽象的脱离实际的问题西晋官僚们也大畅玄风他们以“名士”自居,一边潇洒地挥着麈尾,一边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琅琊大族王衍,被誉为玄谈领袖他历任中领军、尚书令,职务很高,却不干实事人们鄙薄他“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由于清谈之风盛行,使西晋的官员们“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当官的不干实事,办事又不认真去办,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每天乐此不彼的就是清谈。

西晋官员们的玄谈放纵之风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西晋将亡,大臣王衍被杀前,叹息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就是所谓“清谈误国”其实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腐败导致的社会动乱,官员清谈是政治腐败的表现,是表而非本唐太宗李世民在《晋书·武帝纪》中点评晋武帝司马炎说:“不知处广而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可谓一语中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来自wWw.Lw5u.coM]西晋与强大的汉唐王朝相比,缺少一个较为稳定、连续的统治群体是致其短命的硬伤《晋书·惠帝纪》讲到西晋的社会风气时这样说:“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所谓“互市”就是交换权与钱、权与人、权与色、权与所有有用的东西都可以交换,权钱交易,钱能通神,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铜臭味,严重腐蚀了社会机体西晋灭亡给后人两点启示:一是民生最重要在西晋社会连绵不断的动乱中,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人们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四处逃亡,死于战火或逃难之中由于战乱不已,政府无暇顾及民生导致保障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如水利工程得不到维护,自然灾害来临,防御能力低下,加剧了自然灾害破坏程度,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晋怀帝永嘉三年(309 年),大旱,严重缺水,“河、洛、江、汉皆竭,可涉”涉,即徒步渡水,黄河、洛河、长江和汉江的水都干了,可以趟水过河,可见旱到什么程度!永嘉四年(310 年),闹蝗灾,“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马毛鬣(马颈上的长毛)皆尽”这是说整个北方地区,蝗虫太多了,不仅草木被吃光,连牲畜身上的毛也被吃光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二是生命最可贵在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和建立晋政权的过程中,许多士人遭到杀戮,他们自以为参与政治,可以“治国平天下”,到头来却陷入残酷的灭顶之灾《晋书》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士人不断被杀的惨痛教训,人口大量逃亡的惨状,使当时的有识之士渐渐清醒起来他们意识到,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生命,最舒心的生活是“贵适宜”他们逐渐认识到“自我”,张扬个性,珍爱自我,行为举止,标新立异,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魏晋风度”在文学史上,这被称为“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时代西晋的兴亡史发人深省,居安[来自www.lW5U.coM]思危,戒奢以俭,关注民生,远离战乱,是为治国之道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