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琵琶行的写作特点和后世影响.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3页
文档ID:534195860
琵琶行的写作特点和后世影响.doc_第1页
1/3

《琵琶行》的写作特点和后世影响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以情动人: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本诗在白居易生前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传诵极广   3、画面精采: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非常精采   ⑴ 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⑵ 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

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5、形象类比,抒情言志: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6、结构谨严: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尤其是对音乐的描绘,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技艺造诣仔细阅读事前的小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琵琶行》与《长恨歌》有所不同的是,这首诗由历史题材转到了现实题材,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就来得特别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就来得特别的哀婉、苍凉诚如《唐宋诗醇》所谓:“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 在表现手法上,《琵琶行》除了用秋天的枫叶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写来烘托人物感情外,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展示其性格、心理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都十分贴切地表现了弹奏者既因羞涩又因难言之痛而不愿见人的情态;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低眉信手续续弹”,以逐层递进的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进入角色、开始回味往事时的神情和心绪,非常形象、逼真至于其中对琵琶乐声的一段描写,更是精彩之至,诗人连续使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花下莺鸣、冰下流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把乐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扬的过程极形象地摹写出来,而随着乐声的抑扬起伏,弹奏者动荡变化的感情也溢出行墨之外更显出其描写的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和情感的潜流暗转、突放突收而独具特色在曲子接近终结时,作者这样写道: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一声“裂帛”般的音响之后,一切都归于静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置身斯时斯境,同怀天涯沦落之感的作者与弹者心境如何,不难想见;而由此刹那间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