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识记),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识记),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 壁 之 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21年,刘备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定都,魏,蜀,吴,三国鼎立,中考链接,1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A魏 B蜀,C吴 D西晋,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杜甫赞扬谁的诗句?,A、诸葛亮 B、周瑜,C、曹操 D、孙权,3、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曹操的“志”指:,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西晋的兴亡,建立:,统一:,灭亡:,266年 司马炎 定都洛阳,280年灭吴,结束分裂,316年 匈奴灭亡了西晋,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作战双方:,东晋和前秦,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意义,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表现,东晋南朝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种植水稻为主小麦种植在江南推广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地区也得到开发作用:,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措施,迁都洛阳;,生活习俗的汉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北方的经济得到回复和发展;,南北朝的更替,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宋,齐,梁,陈,1、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考链接,2、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B.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C.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D.那时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3、“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词语与下列哪个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特征是:,A国家鼎立与对峙,B封建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C形成局部统一的政权,D民族之间战争频繁,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科学,技术,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著有缀术,数学,地理,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艺术,书法,绘画,雕塑,魏晋时由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的画题材广泛,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雕刻艺术的宝库,以佛像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