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学Ask: “乌云 ”VS“太阳 ”Answer 1:向往太阳,相信太阳—现实主义Answer 2:恐惧、焦虑、绝望—现代主义Answer 3:恐惧、焦虑、绝望+期待↓ —后现代主义嘲笑自己、幽默化解一、背景社会、时代背景、非理性哲学思潮→现代、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摹仿说”↓“世纪末文学”:唯美主义、前期象征主义↓现代、后现代主义1、战争、经济危机、高科技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和谐状态不复存在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度加深↓精神惶恐不安,理性文化毁灭2、非理性主义哲学叔本华——唯意志论 尼采——权力意志论、超人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直觉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德)叔本华——唯意志论 世界最内在的本质和核心是“自在之物”——意志德)尼采——权力意志论、 “超人”哲学 权力是生命意义的最高目标人类要由具有最高权力意志的“超人”来拯救 “上帝死了”(法)柏格森——生命哲学、直觉主义世界的本质是超越于物质和精神之外的“生命冲动”生命基本特征是“绵延” ,只能通过直觉去把握(法)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试图解释人的存在状态:世界上没有上帝来规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通过人的行为来确定。
世界是荒诞的,人对自己的处境难以理解,所以存在即是虚无、孤独、不安和痛苦存在先于本质” “自由选择”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潜意识:存在于人们内心底层隐秘的非理性世界,对它的解析只有通过对梦与行为的解析和自由联想的特定心理学方法才能实现意识:人们清醒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前意识:处于两者之间的边缘部分,担任警戒任务,对潜意识系统中妄图进入意识的部分加以一一鉴别,凡不合要求的加以压抑↓“伊德、自我、超我”现代主义特点:异化主题、主观性和内倾性、象征隐喻、以丑为美、形式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特点(p329):削平深度,走向平面;颠覆体裁,解构形式;元小说与元叙述宇宙意识与迷宫形式;话语的膨胀与扭曲二、发展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19 世纪 80 年代前后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流派,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精确线条和固定轮廓,主张用间接的象征表现内心世界,用暗示反映人的意念,强调诗歌的音乐效果作品往往晦涩难懂,着力宣扬神秘主义、充满悲观、颓废情调代表作家:叶芝、瓦莱里、庞德、艾略特(《荒原》 )表现主义:首先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德国,然后影响到欧美。
理论纲领“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 ,反对以文学作为现实的反映,要求作家表现事物的永恒性和本质性,表现强烈的内心感受艺术上追求夸张、变形、模糊,追求奇异和梦呓般的混乱戏剧代表: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 (瑞典)斯特林堡 三部曲《去往大马士革》 、 《鬼魂奏鸣曲》等(美国)奥尼尔戏剧《毛猿》 、 《榆树下的欲望》 小说代表——(奥地利)卡夫卡 代表作:短篇小说《变形记》 (格里高尔)作品主题:无结果无意义的人生求索;人生存的孤独、焦虑和异化“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 ,在我的手杖上却刻着‘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 ”未来主义:20 世纪初流行于意大利后波及欧洲各国的文学流派否定过去、面向未来、冲上创造和运动艺术上彻底否定传统形式而追求全新的艺术形式提倡不连续的想象和“自由不羁的词句” ,用拟声、数学符号、乐谱、取消标点、不同字体等形式来追求视觉效果代表人物:马里奈蒂、奥博利奈尔超现实主义:2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描绘“超现实” ,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甚至让文学变成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强调梦幻、贬斥理性变成了超现实主要美学的重要标志。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布勒东、艾吕雅,英国的托马斯等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的意识流程,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法)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尤利西斯》(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存在主义: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注揭示世界和人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下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法)萨特:《恶心》 (法)加缪:《局外人》 、 《鼠疫》新小说:形成于 50 年代的法国,60 年代影响跨出国界反对传统小说模式,注重写物,反对将人物作为小说核心,人物被看做与周围物质世界等同的描写对象采取迷宫式的情节结构,将现实、幻觉、回忆混为一团代表人物:罗伯—格里耶、布托等荒诞派戏剧: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戏剧形式荒诞化,揭示世界、人的外境、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法)贝克特《等待戈多》 (法)尤奈斯库《秃头歌女》黑色幽默:兴起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幽默,渲染人类愚蠢的行为所造成的灾难,加以讽刺挖苦,使人们在幽默的表面下发现一种深刻的悲哀,引起对社会现实不合理所产生的失望和无可奈何的感觉。
美)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吸收古印第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化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拉美的神奇现实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