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教案课件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3.69MB
约47页
文档ID:604760356
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教案课件_第1页
1/4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1,空冷系统介绍,目前国内外电厂采用的空冷形式主要为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1.1,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系统是指汽轮机的排汽直接用空气来冷凝,空气与蒸汽间进行热交换所需冷却空气,通常由机械通风方式供应直接空冷所用的空冷凝汽器是由外表面镀锌的椭圆形钢管外套翅片的若干个管束组成的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如图,1,所示汽轮机排汽通过粗大的排汽管道送到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流过散热器外表面,将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再经泵送回汽轮机的回热系统大型机组的空冷凝汽器通常在紧靠汽机房,A,列柱外侧,与主厂房平行的纵向平台上布置若干单元组,其总长度与主厂房长度基本一致每个单元组由按一定比例的主凝器和分凝器组成“人”字形排列结构,并在其下部设置多台大直径轴流风机直接空冷系统的特点是设备少,系统简单,防冻性能好,占地少,通过对风机转速调节或投切风机可灵活调节空气量,基建投资相对较低不足之处是对环境风速及风向很敏感,风机群噪声较大,厂用电略高,启动时造成凝汽系统内真空建立的时间长,冬季运行背压高于间冷。

第1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1,直接空冷系统,第2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2 间接空冷系统,带喷射式(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以下简称为海勒系统),海勒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由喷射式凝汽器和空冷塔构成系统中的中性冷却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汽轮机排汽混合并将其冷凝,受热后的冷却水绝大部分由冷却水循环泵送至空冷塔散热器,经与空气对流换热冷却后通过调压水轮机将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入下一个循环受热的循环冷却水的极少部分经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处理后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该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冷却,散热器垂直安装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外圈其优点是以微正压的低压水系统运行,凝汽器端差小,年平均背压低,可以使机组在较低的背压下运行,发电煤耗优于其它空冷方式,同时较之直接空冷系统适应不同风向大风的能力要高缺点是设备多、系统复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比较复杂,全铝制散热器在极端寒冷地区的防冻性能略差第3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2 间接空冷系统,带喷射式(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以下简称为海勒系统),第4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2 间接空冷系统,带喷射式(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以下简称为海勒系统),第5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2 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以下简称为哈蒙系统),哈蒙系统如图,3,所示。

该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构成与常规的湿冷系统基本相仿,不同之处是用表面式对流换热的空冷塔代替混合式蒸发冷却换热的湿冷塔,通常用不锈钢管凝汽器代替铜管凝汽器,用除盐水代替循环水,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代替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该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冷却,将散热器水平安装在自然通风冷却塔中其优点是节约厂用电,设备少,冷却水系统与汽水系统分开,两者水质可按各自要求控制,该系统可以使机组在较低的背压下运行,较之直接空冷系统适应不同风向大风的能力要高缺点是空冷塔占地大,基建投资多,系统中需进行两次表面式换热(汽,水,水,空气),全厂热效率低,冷季必须注意散热器的防冻第6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2 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以下简称为哈蒙系统),第7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2 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散热器垂直布置的间接空冷系统(以下简称,SCAl,系统),SCAl,系统为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SCAl,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构成与常规的湿冷系统基本相仿,不同之处是用表面式对流换热的空冷塔代替混合式蒸发冷却换热的湿冷塔,使用铝制散热器,用除盐水代替循环水,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代替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SCAl,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冷却,将散热器垂直安装在自然通风冷却塔中其优点是节约厂用电,设备少,冷却水系统与汽水系统分开,两者水质可按各自要求控制,该系统可以使机组在较低的背压下运行,较之直接空冷系统适应不同风向大风的能力要高缺点是系统中需进行两次表面式换热(汽,水,水,空气),全厂热效率低,冷季必须注意散热器的防冻第8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空冷技术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即应用于火力发电厂,,1938,年在德国北部玻特罗波地区投运了一台,1.5MW,直接空冷汽轮机组50,年代,匈牙利海勒教授提出采用混合式凝汽器和铝制散热器的间接空冷系统,英国的拉格莱电厂在一台,120MW,机组上投运了这种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随着空冷技术的发展,又相继出现了应用表面式凝汽器和钢制散热器的间接空冷系统1977,年在南非的格鲁特夫莱投产了一台,200MW,电站配表面式凝汽器及自然通风冷却塔1978,年美国怀俄明州,Wyodak,电厂的一台,365MW,直接空冷机组投入运行,并经过了,-40,严冬和,+45,高温的考验国外投运的,600MW,等级的空冷汽轮机组多数在南非,例如:,Matimba,电厂,6x665MW,直接空冷机组,,Kendal,电厂,6686MW,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机组,,Majuba,电厂,3665MW,直接空冷机组。

第9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国内空冷技术研究工作开始于,60,年代,,196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验电站的,50kW,机组上首次进行了直接空冷系统的试验,,1967,年在山西侯马电厂,1.5MW,机组上进行了直接空冷系统的工业性试验,,80,年代庆阳石化总厂自备电站,3MW,机组的直接空冷系统投运国内大型空冷机组应用于,80,年代末期,,1987,年、,1988,年在山西大同第二发电厂投产两台,200MW,国产空冷机组,引进匈牙利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1993,年内蒙丰镇电厂投产,4200MW,空冷机组,采用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1993,年、,1994,年在山西太原第二热电厂投产两台,200MW,国产空冷机组,采用哈蒙间接空冷系统第10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1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2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3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4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5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6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3,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第17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国际上发电厂的烟气排放的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由于烟囱排放防腐要求中需要采用烟气换热器(,GGH,)增加了电厂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而且增大了电厂的检修维护的困难。

从而出现了利用冷却塔排烟的烟塔合一技术除湿式冷却塔,间接空冷塔也开始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冷却塔中的热能来提升烟气的排放高度从而使烟气排放扩散范围更广,扩散高度更高因而采用烟塔合一技术排放烟气是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之一第18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第19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第20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第21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第22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第23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第24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4,间接空冷烟塔合一的技术发展,采用烟塔合一,可以将锅炉的烟气通过空冷塔排出与常规的烟囱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地面污染物的浓度;,2,)节约了烟囱的投资;,3,)将脱硫也放置在空冷塔内,烟气脱硫装置可不需要再热器;,4,)空冷塔采用烟塔合一,排出空气通流量大、湿度小;,5,)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从国内外投运的空冷电站来看,直接空冷系统、哈蒙系统、海勒系统及,SCAl,系统都有,300MW,级以上机组的运行实践而且在国外两台机组共用一座空冷塔以及烟囱包括脱硫装置均布置在空冷塔内的设计和运行均有成功的经验第25页/共46页,1,空冷系统介绍,1.,5,我公司的烟塔合一工程的应用情况,第26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1,概述,项目概况,本期建设规模:,2600MW,空冷纯凝机组;规划容量:,2600MW,空冷纯凝机组,+2600MW,空冷纯凝机组,留扩建可能本工程位于北方缺水地区,机组选型确定采用空冷机组,同时需经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采用直接空冷或间接空冷方式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气压:,89.01kPa,年平均相对湿度:,54%,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低气温:,-32.4,(),30a,一遇最低气温,:-32.5,50a,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25.2m/s,第27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2,基础资料,经济分析参数,标准煤价:,450,元,/,吨(根据同类电厂、同等煤质假定),成本电价(暂定):,0.2,元,/kWh,经济运行年限:,20,年,年利用小时数:,5500,投资利润率:,10,维修费用率:,2.5,征地费用(暂定):,8,万元,/,亩,第28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3,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经济比较,本次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均按汽动泵方式考虑,为降低耗水指标,汽动泵的冷却采用间接空冷的方案,本报告根据该原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直接空冷系统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气温:,15,设计背压:,13kPa,夏季满发气温:,31(,全年,154,小时不满发,),汽轮机满发背压:,30.0kPa,设计初始温差(,ITD,值):,32,空冷凝汽器迎面风速:,2.2m/s,空冷凝汽器总散热面积:,1500000m2,空冷凝汽器基本单元:,56,个,空冷风机直径:,9.14m,空冷风机数量:,56,第29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3,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经济比较,汽动给水泵小汽轮机机械通风间接空冷主要参数,冷却方式:机力通风;,散热器形式:铝管铝翅片;,散热器三角组数:,48,组;,散热器高度:,12 m,;,风机台数:,6,台;,风机直径:,9754mm,;,风机配电机功率:,160kW,;,占地面积:,69.9 m16.42 m,;,最高冷却水出水温度:,38,(大气温度,31,);,温差:,10,;,第30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3,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经济比较,间接空冷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气温:,15,汽轮机设计背压:,12kPa,汽轮机夏季满发背压:,28kPa,夏季满发气温:,31,(不满发小时数:,154h,),空冷散热器形式:铝管铝翅片,散热器冷却三角数:,190,组,散热器总散热面积:约,1700000m2,空冷塔座数:,1,座,空冷塔总高:约,150m,空冷塔直径:约,155m,第31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3,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经济比较,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特性比较,第32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3,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经济比较,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特性比较,第33页/共46页,2,直接、间接空冷及烟塔合一选型比较,2.3,直接、间接空冷技术经济比较,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