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定性、定量评价5.1周边环境与总平面布置单元评价5.1.1周边环境与总平面布置安全性评价表5.1-1 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事实记录1沼气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尽量靠近发酵原料的产地和沼气利用地区,还应与总排出口相衔接;2)在厂区或场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3)便于处理后的污水、污泥的排放与利用;4)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5)满足安全生产和卫生防疫要求;6)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开挖与回填;7)不受洪水威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1条√2沼气站内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站内各建(构)筑物的功能和工艺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应便于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1条√3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理建筑物或生活设施除必须与生产建(构)筑物结合外,宜集中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与生产建(构)筑物的距离符合GBJ16-87第3章、第4章的规定;2)建(构)筑物间距宜紧凑、合理,并应满足各建(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管道及维护管理的要求。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3条√4厌氧消化器、储气柜、输配气管道和其它危险品仓库等的平面位置,应符合GBJ16-87的规定《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4条√5各种输液、输气管(渠)和电缆线的布置,应统一考虑,避免迂回曲折和相互干扰输送污水、污泥和沼气管线的布置尽量短而直,防止堵塞和便于清通,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明渠各种管线应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5条√6沼气站内必须设置给水系统,并应避免与处理装置衔接当与处理装置相衔接时,必须有防止污染给水系统的措施《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6条√7沼气站内应留有汽车通行主道和人行道,各建构筑物间应留有连续通道,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车行转弯半径不小于6m;2)人行道的宽度为1.5m-2.0m《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7条√8沼气站内必须设置排水系统,拦截暴雨的截水沟和排水沟应与区域或厂区(场区)总排水通道相连接。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8条√9沼气站四周应设置有不低2.0m高度的围墙(栏),与其他生产区、生活区分开《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9条√10沼气站内的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总面积的30%《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6.2.10条√11沼气干法脱硫装置宜在地上架空布置在寒冷和严寒地区脱硫装置应设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可设置在室外《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3.5条12沼气储气柜宜布置在气源附近,根据需要也可远离气源布置或分散布置《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6.1.3条13具有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气体、异味、粉尘和环境潮湿的地点,必须通风良好《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运行管理)》NY/T1220.4-2006第5.3.14条本表共检查了13项,1项不涉及,其他全部符合5.2生产工艺装置(设施)单元评价5.2.1生产工艺装置(设施)单元安全性评价该单元评价对象及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工艺装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用安全检查表(SCA)对该单元进行分析评价,如表5.2.1-1所示表5.2.1-1 主要工艺装置、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事实记录1泵的选择应根据用途和输送介质的种类、流量计扬程等因素确定当被输送的介质悬浮物浓度较高或杂质较大时,宜选用无堵塞泵《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3.1条√2宜选用同一型号设备的泵,当水量变化大时,应考虑泵大、小搭配,或采用可调速电动机《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3.2条√3在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出水管时,各水泵的出水管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止回阀;单独出水管为自由出流时,一般可不设止回阀《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3.5条√4泵房内应有排除积水和通风的设施《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3.7条5固液分离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被分离的原料性质、要求分离的程度和综合利用的要求等因素确定《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4.1条6固液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被处理的原料量相匹配。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4.2条7对固形物去除率要求达80%以上、且滤渣含水率<80%的固液分离,宜选用箱式压滤机《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4.3条8对于固形物去除率要求不太高的固液分离,宜选用立式离心机或螺旋回转滚筒式离心机或螺旋回转滚筒式固液分离机或固液分离筛《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7.4.4条9应根据发酵原料的特性和本单元拟达到的处理目标选择适合的厌氧消化器溶解性有机废水宜选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滤器(AF)、升流式厌氧复合床(UBF);高固体含量或其他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选用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厌氧接触工艺(AC)和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1条10厌氧消化器应能适应多种类似性质的发酵原料《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2条11厌氧消化器的设计流量宜按发酵原料最大月日平均流量计算。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3条12厌氧消化器的个数以大于或等于2个为宜,根据不同工艺按串联或并联设计《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4条13除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外,其他类型的厌氧消化器均应密闭,并能承受沼气的工作压力还应有防止产生超正、负压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对易受液体、气体腐蚀的部分应采取有效的防腐防腐措施《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5条14厌氧消化器溢流管可采用倒U型管或溢流堰方式,应设有水封和通气孔,出口不得放在室内《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6条15厌氧消化器在适当的位置应设有取样口和测温点《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NY/T1220.1-2006第8.1.7条16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应经过脱水、脱硫处理后进入沼气储存和输配系统《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1.1条17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沼气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沼气低位发热值大于18MJ/m3;2)沼气中硫化氢含量小于20mg/ m3;3)沼气温度低于35℃。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1.2条18沼气中水分宜采用重力法脱除对日产气量大于10000m3的沼气工程,可采用冷分离法、固体吸附法、溶剂吸收法等脱水工艺处理《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2.1条19采用重力法沼气气水分离器空塔流速宜为0.21m/s—0.23m/s《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2.3条20沼气进口管应设置在筒体的切线方向;沼气气水分离器下部应设有积液包和排污管《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2.4条21沼气气水分离器的入口管内流速宜为15m/s, 出口管内流速宜为10m/s《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2.5条22沼气气水分离器内宜装入填料,填料可选用不锈钢丝网、紫铜丝网、聚乙烯丝网、聚四氟丝网或陶瓷拉西环等《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2.6条23沼气管道的最低点必须设沼气凝水器,定期或自动排放管道中的冷凝水。
沼气凝水器直径宜为进气管的3倍-5倍,高度宜为直径的1.5倍-2.0倍《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2.7条24沼气中含有少量硫化氢气体,脱除沼气中硫化氢可采用干法与湿法;沼气脱硫方案设计应根据沼气中硫化氢含量和要求去除的程度,作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3.1条25干法脱硫装置应设置两套,一备一用《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3.3条26干法脱硫装置的罐(塔)体床层应根据脱硫量设计为单床层、双床层或多床层《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3.4条27脱硫剂的反应温度应控制在生产厂家提供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般情况当沼气温度低于10℃时,应有保温防冻和增温措施;当温度大于35℃,应对沼气进行降温《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NY/T1220.2-2006第5.3.6条28沼气工程干法脱硫宜采用氧化铁作脱硫剂《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