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现场模拟导游》课件之一,景点讲解要点,面:崇圣寺概况、塔的基本知识 线点:“永镇山川”照壁——千寻塔——南北小塔——陈列馆——建极大钟——雨铜观音殿,崇圣寺概况,塔的知识,地位,历史、建筑布局,崇圣寺概况讲解要点,崇圣寺,始建于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现存崇圣寺于2005年在原址恢复重建佛国”与“佛都”,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崇圣寺有“佛都”之誉,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把佛教奉为“国教”,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为僧在崇圣寺修行塔,佛塔起源于印度,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所以又称舍利塔中国古塔有亭阁式、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等塔的组成部分,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永镇山川”照壁,千寻塔,南北小塔,来历、含义,特点,特点,千寻塔、南北小塔讲解要点,“永镇山川”照壁,“永镇山川”照壁上的四个楷体字由明万历十一年黔国公沐世阶所书,每字高1.7米意为世代镇守云南山川和镇服水患两层含义三塔,三塔前一后二,大塔在前,与两小塔等距70米,两小塔一南一北,相距97米,与大塔形成等腰三角形。
千寻塔,,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由塔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刹,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现金鹏已无存,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塔身,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第2—15级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相邻两级窗洞方向交替错开,利于塔内采光通风,且增强塔的坚固性南北小塔,南北小塔,建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08~1172年),是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土层掩埋法,脚手架法,建塔方法讲解要点,土层掩埋法,由塔基开始,每修好一级塔,就用土层掩埋一级,并把土堆压成一个斜坡形的土台子,有利于运送建筑材料和修建上一级塔,等到大塔封顶时,土台的斜坡延伸数里远,接下来又一层一层地挖去埋塔的土层,直到完全显露出整座塔脚手架法,,沿塔身四周用竹竿、木杆、木板、绳子搭成一座可从操作、堆放建筑材料的临时架子,建筑落成后将架子拆除。
建极大钟,,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铸造现在寺内的钟楼是近年才重新修建的,重铸的建极大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目前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雨铜观音殿,寺内的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赤足,造型精妙相传在殿内铸造高三丈的观音,铸到一半时铜已用完,这时天上下了一场铜雨,人们便收集这些如珠 铜雨才铸完了观音,故名雨铜观音 雨铜观音毁于十年文革,现在寺内雨铜观音殿是近年才重新修建的《南诏国史图传》,《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宫廷画师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画卷全长552厘米、高31.5厘米,描绘观音在大理传教的故事:阿嵯观音化为梵僧到细奴逻家化斋,途中再次求斋,均受敬奉;显现神奇圣迹,为农耕的细奴逻、逻盛从此,阿嵯耶观音受到举国上下的供奉卷中画面均有相关的注释,人像旁标明身份和姓名的文字,还附有一个二千多字的文字卷,不愧是我国最早的图文俱工的优秀连环画卷《张胜温画卷》,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所绘的《张胜温画梵像卷》整个画卷长117米,高1.8米,目前也是国内之最原有的《张胜温画卷》为纸本彩绘,总长1635.5厘米,高30.47厘米,成画于公元1180年,现存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与《清明上河图》一道被称为“南北双娇”。
但是从艺术造诣上来说,《张胜温画卷》还要略高一筹整个画卷分三个部分:蛮王礼佛图、法界源流图、十六国大众图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