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分析 周小香 李季英 周瑞萍 张金玲 徐淑丽 王小珍 汪丽娜 单学栋摘要 目的:了解输液过程 “三查七对”落实情况,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制定输液过程 “三查七对”落实情况表,由护理部及病区护士长组成调研组,对全院17个病区进行3次调查,共612人次结果:核对用法、时间的落实率在每个环节均达到100%;药液质量、有效期落实率相对较低,为13.72%~43.9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检查次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执行者高度重视,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关键词:静脉输液; 三查七对; 数据收集 静脉输液既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1],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三查七对”是重中之重但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错液、换错液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给护理工作、医院和患者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认真落实“三查七对”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现象,我院于2007年7月至9月在全院各临床护理单元对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共调查我院17个病区的护理人员612人次,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 35.5岁职称:主管护师140人次,护师160人次,护士160人次,新上岗人员152人次 1.2方法1.2.1 调查方法 根据查对制度中服药、注射、输液制度内容制定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评价表三查七对”中三查为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此次调研是针对病区的集体治疗,液体和药品一般于前1d下午摆好,因此,本次调研的“三查”加入了摆药时查七对”中除床号、姓名、药液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外,增加药液质量和有效期由护理部及病区护士长共8人组成调研组,分成4组,每组单独行动,小组活动时间自定,每组每月对全院17个病区调查1次,每次每个病区随机调查3人,共调查612人次要求调研组成员明确调研目的,严格评价标准,实事求是。
我们采用现场查看并提问床号、姓名、药液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时间、药液质量和有效期并提前让护士长混入一些不同批号的药品和液体的看能否查出,只有以上几项全部回答正确才算合格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检验2.结果 2.1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 见表1 表1 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 人次(%)内容 人数摆药时查操作前查 操作中查 操作后查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床号 612姓名 612 药液名称 612剂量 612浓度 612用法 612时间 612药液质量 612有效期 612612 (100.00)612 (100.00)612 (100.00)612 (100.00)612 (100.00)612 (100.00)612 (100.00)269 (43.95)263 (42.97 ) 612 (100.00)612 (100.00)576 (94.12)404 (66.01)332 (54.25)612 (100.00)612 (100.00)250 (40.85)232 (37.91 ) 472 (77.12)436 (71.24 )430 (70.26)254 (41.50)284 (46.41)612 (100.00)612 (100.00)112 (18.30 ) 124 (20.26)312 (50.98)324 (52.94)372 (60.78)234 (38.24)234 (38.24)612 612 124 (20.26)84 (13.73) 操作后查2.2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三查七对”落实率比较见表2。
表2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三查七对”落实率比较 检查时段 人数 摆药时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 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主管护师 140 护师 160护士 160新上岗人员 152X2P58 41.4258 36.2554 33.7556 36.841.943>0.0556 40.0060 37.5060 37.5056 36.840.356>0.0528 20.0024 15.0026 16.5228 18.421.560>0.0520 14.2922 13.7522 13.7520 13.160.079>0.052.3不同检查次数“三查七对”落实率比较 见表3表3 不同检查次数“三查七对”落实率比较检查次数 人数 摆药时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合格 合格率(%) 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合格 合格率(%)第一次检查 204第二次检查 204第三次检查 204X2P 20 9.80 76 37.25 130 63.73127.344 <0.01 10 4.9052 25.49170 83.33286.618<0.014 1.9616 7.8486 42.15134.276<0.010 016 7.8468 33.33104.649<0.01注:第3次与第1、2次比较,均p<0.0125表3示:摆药时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二次检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第二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进行X2检验分别为42.7、127.6、28.6;操作前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二次检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第二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进行X2检验分别为33.6、254.5、137.6;操作中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二次检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第二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进行X2检验分别为7.6、95.9、64.1;操作后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二次检查、第一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第二次检查与第三次检查进行X2检验分别为16.7、81.6、40.5。
X2均大于6.63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3.讨论3.1 “三查七对”落实中存在问题的原因3.1.1 管理人员监控不力 各级护理管理者预见性差,没有针对性地超前预防及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后,不能深究问题的根源、查找安全隐患,只做表面文章如出现输错液、换错液现象,差错讨论查找原因时总是概括为“三查七对”不认真,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进行调研与细致分析,找不出薄弱环节,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病区护士长、质控员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对本科室的工作督促检查不够、不认真,不能发挥病区质控小组的作用由于管理人员的因素,“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就失去了根本保证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三查七对”落实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在“三查七对”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缺陷,这是导致换错液、将有絮状物的液体输给病人的直接原因一直以来,大部分管理人员认为换错液是因为人员少、工作量大难以避免发生,而没有认识到由于管理存在缺陷,再加上以前住院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出现差错很少追究,造成高年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养成了不良习惯,在传、帮、带过程中也没有按规程带教,因此造成不同护理人员的“三查七对”落实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3.1.2 护理人员对“三查七对”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调查中发现,根据检查内容,核对用法、时间的落实率在每个环节均达到100%;药液质量、有效期落实率相对较低根据检查时段,摆药时查、操作前查落实率相对较高,但对操作中、操作后查对重视程度不够,走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每个人的大脑都会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瞬间“生理性盲区”,如果输液的第1次查对恰巧出现在盲区,因而拿错了液,又未进行第2次、第3次正确的查对,差错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个别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3.1.3 相互依赖 这种现象发生在集体治疗时,在摆药时不检查药液质量、不查对有效期,认为治疗前还要查对;治疗前不检查,认为摆药时已经查对了由于各个环节人员的相互依赖,造成对药液质量、有效期检查的缺陷 3.2出现差错的不良影响 ①影响到病人的预后: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②影响护理质量: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准确地执行医嘱,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护理质量保障才得到根本的体现护理差错事故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2]③影响医院信誉:誉从信中来,信从安全出信誉是医院最大的财富,如果我们护理工作不重视安全,发生差错、事故,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还给护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损坏护士形象,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影响。
④影响自身利益:出现差错后,直接涉及到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经济惩罚、晋职晋级等,甚至追究法律和行事责任3.3 防范措施3.3.1明确责任,强化职能 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检查、分析、讲评,特别是病区护士长,要做到每天一小查,严格检查输液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及时纠正调研组第1次检查存在问题较多,第2次有所减少,第3次明显减少.第1次检查是在各科护理人员均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检查后对被检查的护理人员给予指导;第2次检查于第1次检查后1个月进行,然后召开各科护士长会议给予强调;第3次检查是在第2次检查后一个月进行的说明通过检查并反复强调,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核对意识3.3.2事前控制,重在预防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2]而不规范的护理操作常常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的联系[3]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工作无小事观念,培养护士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严谨作风,使安全警钟长鸣3.3.3加强“三查七对”细节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强调二人核对:接到医嘱后;下午集中摆药时;上午集中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