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密度测试实验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的研究0001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36KB
约3页
文档ID:463976881
骨密度测试实验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的研究0001_第1页
1/3

骨密度测试实验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的研究边森焕机制091 109011017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骨密度现状,分析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探讨饮食习惯、运动强度等因素与 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浙江科技学院大一到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某些原因大四及留学生 不作研究对象),采用韩国产OSTEO RPO骨密度仪测试右足足跟,采用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仪 器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值测试结果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① 浙江科技学院学生骨质状况总体较高,除个别外,学生峰值骨量均正常② 骨密度与体重具有相关性,骨量流失程度与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运动方式、强度 和频率等都有关系结论:人体骨量储备的90%以上约在20岁前完成,青少年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补充钙 质可以增大峰值骨量,适当的体重和后期运动可以减缓骨量流失建议在青少年期保持充分 的钙元素吸收,提高骨量储备,并采取正确运动方式来减缓骨量流失,防止骨质疏松关键词:骨密度骨峰值营养运动健康前言: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力并按力学原理组成其内部结构的特殊结缔组织,骨骼构成机体坚 硬的骨架结构,对机体起着支撑、保护和负重等功能。

骨的生长主要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的相互作用,当破骨细胞增多时,易形成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营 养和生活习惯作为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因素,对骨密度和骨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体力活动的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际卫生组织 研究显示,在常见疾病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已跃居第七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全称骨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指单 位面积矿物质含量,以每立方厘米克数(g/cm2 )表示,WHO推荐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 通常用T值来判定骨密度的正常与否通过扫描的方式,对受检查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 提供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 种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无创面,无痛苦的检查项目1. 研究对象与结果1.1测试对象:浙江科技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60人,列入统计人数60人1.2研究方法1.2.1.1实验方法:准确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及身体指数采用韩国生产的 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仪进行检测。

测试部位为跟骨超声骨密度仪与电脑相连(计算机内 配置了亚洲人标准的分析软件)自动分析打印结果测试指标超声波衰减系数(Broadband Ultrasoni Attenuation,BUA),反映骨密度,通过计算机解析算出跟骨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BQI),反映骨强度1.2.1.2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和运动时间的调查1.2.2研究指标骨质疏松指数(OI)、T值、身高、体重采用中国标准判断骨质状况:T>-1SD为良好,-2SD

2.4户外运动对跟骨超声参数的影响见表2表2户外运动对研究对象跟骨超声参数的影响BUA( dB/MHz )BQI每天10分钟以下66.32± 15.5680.69± 14.77每天10到30分钟72.24± 17.4982.95 ±22.53每天30分钟以上76.36± 17.9090.49 ± 18.92由表2可以看出,每天户外运动的时间对跟骨超声参数均数大小排列顺序为:30 min 以上>10~30 min >10 min 以下3. 分析与讨论(由于研究对象年龄均不满30岁,部分结论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出)3.1骨密度与骨峰值骨骼骨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骨密度值在30岁前呈增加趋势;30到40 岁间,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BMD也达到峰值骨量(peak bone mount, PBM);此后骨量逐 渐流失,骨密度降低呈现骨密度与年龄成负相关,骨质疏松率与年龄成正相关的规律 在骨量储备方面,90%的骨量累积发生在20岁前,3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质疏松与成长时 期的峰值骨量密切相关,峰值越高,骨量储备越高,抗骨质疏松的潜力越大,将骨峰值提高 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建立良好的骨峰值,做 好充分的骨量储备,是延缓中老年时期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举措3.2补钙对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营养因素主要包括钙、磷、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镁、锌、氟、铜、锰等其中钙与骨质疏 松的关系非常的密切骨组织与细胞外液之间也是不断的进行钙的动态平衡当饮食中钙的 含量不足时,骨骼中的钙会释放以维持血钙水平,从而使各组织细胞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喝牛奶人群的骨密度和骨强度明显高于不喝牛奶的人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 性差异(P<0.01)对于青少年,应当补充足量钙,从而提高峰值骨量,延缓老年期发生骨 质疏松性骨折结果表明,经常喝牛奶组与不喝牛奶组对比,喝牛奶组跟骨超声参数均高于不喝牛奶组 说明钙的补充对骨的代谢提供合成的原料,良好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足量钙摄入是保证骨骼 健康发育的基本保证和骨骼正常生长及形成峰值骨量的物质基础补钙作用的机制,在骨的 生长过程中,足量的钙摄取可获得较高的骨峰值,在骨量下降期,补钙在于减少老年人负钙 平衡,增加肠道吸收,减少骨钙游离回吸入血钙和体育锻炼各自独立地促进骨形成,钙摄 入低时,锻炼似乎对骨密度无作用,钙摄入高时,无论何种体育锻炼对骨密度均有益处。

3.3运动时间对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骨组织受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内分泌、机械外力(运动)等因素调控,运动使成骨细胞活 动加强,骨组织内胶原组织含量增加,有机物成分增多、钙盐成分增加,骨变得有弹性、有 韧性,致密而坚固从力学角度分析,运动对骨产生直接和间接刺激两种负荷作用,间接刺 激包括肌肉收缩对骨骼的拉力、挤压和剪切力这些刺激增加骨的应力,增强成骨细胞的活 性,减少破骨作用,同时骨结构产生良好适应,骨强度增加从骨密度角度来讲,运动对骨 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持骨量、减缓骨量的流失速度研究报道,日光照射作用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有人认为维生素D3与暴露阳光呈 正相关,日光浴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促进了体内钙吸收 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调节钙磷 代谢,影响骨密度户外运动时间多者其骨密度明显高于户外运动时间少者结果表明,户 外运动的时间对跟骨超声参数均数大小排列顺序为:30 min以上/d>10~30 min/d >10 min 以下/d,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机制可能是,接受日光照射,皮肤内 的维生素D的合成增多,维生素D含量增高,它促进骨代谢,明显减少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 结论与建议4.1钙是骨合成代谢的原料,是骨骼正常生长及形成峰值骨量的物质基础,充足的钙摄入可 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4.2加强青少年期运动以提高峰值骨量和骨量储备采取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频 率来保证骨密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或减缓骨质的流失,并有意识针对腰椎、髋骨、前臂易发 生骨折的部位进行锻炼4.3骨密度测定的意义:检测骨矿含量,协助钙等营养缺乏的诊断,指导营养干预、治疗;根据年龄相对应骨密度的 状况,预测骨营养状态及生长速度;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医生利用骨密度测量判断患者是否患 有骨质疏松症;骨密度(BMD)能够预测骨折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有 多大,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参考文献:【1.】刘伯亮、游子海等,超声骨密度检测8000测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 14 (2): 114-116.【2.】段云波,刘忠厚.峰值骨量、骨丢失和骨折危险度评价.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J),1994,15 (5): 214.【3.】矫淑华,营养、运动和激素对骨质疏松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88, 8 (2): 84-8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