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女性领导特征调查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09KB
约9页
文档ID:209652881
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女性领导特征调查研究_第1页
1/9

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女性领导特征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履历研究法,对我国1166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7796位校级领导的简历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领导中女性数量较少,且存在女性领导担任正职少、副职多的纵向隔离现象,以及女性担任党委领导多、行政领导少的横向隔离现象此外,女性自身教育与学术背景偏低、国际化经历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女性领导的发展我国的高校领导研究还未将性别因素作为一个主要的分析范畴和内容来对待,这一领域还需要更多的学术与政策关注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女性领导,女校长一、研究背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高等学校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是男性独领风骚之地,女性进入高等教育的历史非常短无论是亨利纽曼理念中培养“绅士”(gentlemen)的大学[1],还是旨在教育“抵美商界精英的儿子们”(sons of the arriving mercantile elite)的哈佛大学[2],显然都未给女性留有任何空间成立于1096年的牛津大学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但在其建校的前900年里,女性都不能在其中正式学习——直到1920年牛津大学才允许女性成为该校的正式学生(而且必须在专门的女子学院中学习),而牛津大学的所有学院向女性开放则不过是近30余年的事情[3]。

当居里夫人在1900年加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成为教师的时候,她实际上是这所成立于1794年的大学的第一名女性教师[4];而她和丈夫在1903年受邀前往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Royal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就放射性议题进行演讲时,还因为其女性身份不能发言,只能由其丈夫介绍他们的研究[5]1636年哈佛学院建成,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里,美国又陆续出现了十余所高等学校,但无一接收女生1869年受聘为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在就职演讲中提到,哈佛大学不会把“心智不成熟又处于适婚年龄的数百名男女安排在一起”[6],并且他还对女性的心智能力有所怀疑[2]哈佛大学直到1963年才开始向女性授予学位,直到1977年才废除“女性录取人数不得超过男性的四分之一”这一规定[2]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多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已经淡化或消失如今,女性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2012年,全世界的高等院校中,已有超过一半(50.5%)的在读学生为女性,41.9%的教师为女性[7]在校领导方面,1994年朱迪斯鲁丁就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成为美国常春藤大学联盟中的第一位女校长。

进入21世纪,常春藤大学联盟的8所大学中已经出现5位女校长,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由女性担任大学校长的浪潮然而,女性在教育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不协调,也与女性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很不相称在高等学校教职团队的金字塔队伍中,女性队伍主要集中分布于基数庞大的普通教职人员这一低层,越往金字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稀少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年度报告2012》指出,全美大学的正校长中有26%为女性[8]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协会联合会的报告指出,2009年,澳大利亚18%的高等学校的正校长是女性[9]而根据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在我国1792所高等院校的时任校长中,正校长中女性比例仅占4.5%[10]对高等学校领导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并且长期受到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相关研究的关注点集中于高等学校领导的特征与贡献、晋升路径与职业生涯,以及领导方式与风格等高等学校领导的群体特征研究多倾向于研究大学校长群体的背景资料,如年龄、性别、种族、宗教、学历、研究方向、地理位置、就任前的职务、家庭婚姻、晋升方式等方面。

美国教育理事会自1986年起对全美大学校长进行了多次调查,通过卡内基分类对大学校长的形象特征进行评估,大学校长被分为来自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副学士学位的学校以及专业高等学校[11]在我国,白保中对国内排名在前50名的大学的校长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12];张光进对中美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进行了探究[13];尚冠军对国内115所大学校长的职业背景进行了研究[14];姜朝晖、郭俊对“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国际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郭俊、孙钰、黄鑫对115所“211工程”大学校长的教育学术背景进行了研究[15];林挺进、储妍对国内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长和书记的角色特征进行了比较[16]高等学校中的女性领导处于教育管理领域职业阶梯的顶层身处职业阶梯顶端的她们具备怎样的共性特征?这是本研究尝试回答的问题二、研究对象本研究运用履历(Curriculum Vitae)研究法对我国高等学校女性领导的职业特征情况进行研究履历研究法主要是以人员的履历作为数据来源和基础,对履历中包含的人员信息进行编码和分析,同时借助相应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人才的职业发展轨迹、职业特征、流动模式以及个人和组织的评价等问题。

该方法在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与发展根据教育部《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我国共有879所普通本科院校(含民办)和287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这1 166所高等学校即为本研究的样本来源本研究中所指的领导,包括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校长、副校长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校领导行政级别以及任命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部分高校党政一把手为副部级并由中央任命,民办院校的校领导为非体制内聘用形式,而独立学院的校领导则一般是由其母体学校管理因此,不同类型高校对于女性领导的任用标准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女性领导群体特征的考察,故不做具体区分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开始于2013年11月,完成于2014年3月共对39所“985”高校、76所“211”(非“985”)高校、764所普通高校(含民办)以及287所独立学院的所有校级领导的简历进行检索采集,最终共收集履历7796份,在剔除姓名缺失、性别缺失以及职位缺失等无效数据后,确定的最大有效样本(回收率最高的变量所具有的有效样本)为6765份其中,39所“985”高校有423人,76所“211”(非“985”)高校有664人,764所普通高校有4805人,287所独立学院有873人。

三、研究结果(一)性别比例相较于男性领导群体,女性领导人数少、比重小如图1所示,本研究6765份有效样本中,男性领导共5995位,占样本总量的88.6%;女性领导仅有770位,占样本总量的11.4%图1 高校领导性别比例(二)学校分布我国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中,女性领导相对于男性领导所占的比重有一定区别如表1所示,四类学校中,独立学院的女性领导所占比例最高,为15.8%;“211”高校的女性领导所占比例最低,为9.5%;“985”高校和普通高校女性领导所占比例均接近11%表1 高校男性、女性领导的任职学校分布学校层次男女合计Pearon卡方检验人数行N%列N%人数行N%列N%人数列N%p“985”学校37789.1%6.3%4610.9%6.0%4236.3%<0.001“211”学校60190.5%10.0%639.5%8.2%6649.8%普通学校428289.1%71.4%52310.9%67.9%480571.0%独立学院73584.2%12.3%13815.8%17.9%87312.9%(三)职位分布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6765位高校领导中,有1924位为正职,即高校的校长或党委书记;有4841位为副职,担任学校的副校长或副书记(纪委书记)。

同时,职位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校长和党委书记共134人,仅占正职领导数的7.0%;女性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共636人,占副职领导总数的13.1%相对于男性领导而言,我国高等学校的女性领导更多担任副职职位表2 高校男性、女性领导的职位分布职位男女合计Pearson卡方检验人数行N%列N%人数行N%列N%人数列N%p正职179093.0%29.9%1347.0%17.4%192428.4%<0.001副职420586.9%70.1%63613.1%82.6%484171.6%(四)职务分布在我国高校中,党委领导代表中国共产党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上的领导,对学校改革和发展做出战略决策以及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党委领导通常具体负责学校的工会、纪检、监察、审计、统战、离退休、档案管理等事务;而行政领导管理着学校发展的各项对内对外行政事务,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在职务方面,6765位高校领导中,担任校长职务的有1017人,担任党委书记职务的有968人,担任副校长职务的有3668人,担任党委副书记或纪委书记职务的有1834人其中,有722位领导身兼两种职务,如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或纪委书记、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副校长兼副书记或纪委书记等。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女领导在不同职务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女性高层行政领导共425人,占行政领导有效样本数的10.7%;女性高层党委领导共290人,占党委领导有效样本数的13.9%722位身兼两职的领导中,女性仅有55人,比例为7.6%,其余全为男性从两大班子的相对比例来看,我国高校的女性领导更有可能任职于党委班子,而在负责高校核心学术事务的行政班子里担任职务的女性较少;从兼任职务的比例来看,女性担任两大班子领导职务的比例较低表3 高校男性、女性领导的职务分布职务男女合计Pearson卡方检验人数行N%列N%人数行N%列N%人数列N%p行政353889.3%59.0%42510.7%55.2%3963586%<0.001党委179086.1%29.9%29013.9%37.7%208030.7%兼任两职66792.4%11.1%557.6%7.1%72210.7%(五)年龄分布在样本年龄结构中,有明确出生年份的领导为3713人,占最大样本数的55%现任年龄分布在27-85岁,平均年龄为53.4岁,样本标准差为5.443初任年龄表示现任领导初任现职时的年龄,该年龄指标能够反映进入我国高校领导层的平均年龄段。

样本中同时回收到出生年份和初任现职年份的领导有1971人,占最大样本数的29.1%样本中领导的初任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67岁,平均为48.48岁,见表4表4 高校男性、女性领导的现任年龄和初任年龄性别现任年龄初任年龄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男53.55.4298548.65.42567女52.45.9277047.75.82361合计53.45.4278548.55.52367统计显示,相比于男性领导,女性领导相对年轻,且年龄跨度小在现任年龄方面,女性领导的平均年龄为52.4岁,比男性领导的平均年龄小1.1岁;年龄跨度上,女性比起男性相差13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