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校审提纲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7页
文档ID:410269971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校审提纲_第1页
1/7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校审提纲1总则1.1 编制目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是工艺系统专业人员最重要的设计成品,是工厂和装置安装设计的依据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应能清楚地表示出设备、管道、阀门、管件及仪表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编制的完整,确保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提纲本提纲提出了PID的校核要点和审核要点,指导校核人或审核人进行校核、审核工作,但不约束校核人、审核人注意的范围PID的校审由工艺系统专业校审人员、安全专业校审人员及仪表专业校审人员共同完成1.2 适用范围本提纲适用于PID设计成品图的校核、审核中间版PID的校核、审核可以参考1.3 相关文件《工艺系统专业基础工程设计阶段文件内容规定》《工艺系统专业详细工程设计阶段文件内容规定》《工艺系统专业设计质量控制程序》《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版次及内容规定》《道及仪表流程图图例、符号规定》《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规定》《公用系统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规定》《管道标志编制规定》《设计文件校审及签署规定》(QW-0407-95)《质量职责规定》(QW-0101)2PID的校核要点2.1 设备校核2.1.1 设备是否齐全(包括备用设备),并标有正确位号、名称。

2.1.2 成套供货的机组有否清楚表示出制造厂供货内容、范围及界面条件2.1.3 塔、容器的安装标高及设备之间的相对标高该注的有否遗漏,已注的是否正确、合理2.1.4 设备管口是否表示齐全,其法兰的压力等级、口径与其连接管道的法兰等级、口径是否相一致,法兰体系是否相匹配2.1.5 与设备连接的公用系统管道及管径,对于有不同参数或等级的公用系统,有否标注其参数或等级2.1.6 某些表示设备特征的内件,如塔板形式等有否表示2.2 工艺管道、阀门、管道的校核2.2.1 检查工艺管道的设计是否满足各种情况下的操作要求(如开车、仃车、切换、不正常情况的处理、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置等)2.2.2 检查阀门的设置数量有无多余或不足,所选类型是否恰当,所有阀门及其类型是否表示清楚、齐全2.2.3 所设计的法兰数量是否满足需要,且为最少,全部的法兰连接包括设备与管道、管件与管道及管道与管道之间的法兰与法兰的连接,管道与法兰连接,其法兰体系与管道体系是否匹配,是否符合本工程管道等级规定2.2.4 两向流及重力流管道,有时会发生不稳定的流动,在此管线上或备注中有否注明两向流、重力流、易振动等有关说明2.2.5 检查换热设备特别是加热炉、空冷器并联使用时,其管道布置是否注明对称布置。

2.2.6 检查开仃车或试运转需要的放空、放净、吹扫及冲洗接头等的阀门、管线是否设置2.2.7 检查蒸汽、热水、电或其他型式的伴热管,夹套管以及隔热要求是否表达清楚2.2.8 公用系统管道(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等)与工艺管道或直接与工艺设备物料连接处,有否设置止逆阀或双阀,阀间设放空(净)管,以防止物料漏入公用物料系统,也防止空气、氮气等进入工艺物料系统2.2.9 检查工艺要求的埋地管道有否标注清楚,2.2.10 检查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介质管道的相互连接是否正确无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2.2.11 检查各种管道附件,例如补偿器、挠性软管、各种类型的管道过滤器、视镜、疏水器、限流孔板、盲板、可拆短管以及其他非标准管件等有无遗漏,是否需要注出必要的尺寸和提供样图2.2.12 检查取样点是否齐全,取样方式是否合适2.2.13 对管道及其附件的特殊要求有否交待清楚,例如管道的坡度和坡向,对称配置要求,不允许袋形配置,某些阀门或仪表的特殊位置要求和环路封闭的尺寸2.2.14 对需要加热的设备,有否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避免产生过热或高压2.2.15 检查有否水进入热油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并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2.2.16 检查汽轮机壳体,是否已采取有效的疏水措施2.2.17 当压缩机有可能在低流量下工作时,有否设循环管,注意检查是否需要设置冷却器,以免造成吸入口气体温度过高2.2.18 检查换热器的流道、流向安排是否合适,有否考虑换热器和管线放净2.2.19 当循环水温过高时,易造成设备、管道结垢,检查用循环水冷却器的换热器,水侧出口有否设温度计,循环水出口管高点有否设取样阀,以检查有否烃类等物料泄漏至循环水系统,冷却水侧有无受热膨胀的可能,是否设置安全泄压阀2.2.20 冬季气温低的地区要细致考虑防冻问题,有无放净管,隔热、伴热措施是否齐全2.2.21 需要温度调节、易漏、介质有腐蚀性的换热设备有否设置旁路线,主管及旁路有无切断阀和放净阀2.2.22 需经常拆卸的管道,应设置可拆卸短管,并在图上注明其可拆性2.2.23 偶尔使用的管道,如反应器再生管可安装回转弯头,使用时临时与反应器连接2.2.24 检查进出装置管线在界区处有否设置切断阀,其中输送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和有毒介质的管线除设置切断阀外,还需在装置侧加设盲板2.2.25 开仃车及事故处理时,使用氮气管线是否配置,其连接方式是否合适。

2.2.26 设备、管道应设置的放空、放净管是否齐全,是否接到合适的位置和系统2.2.27 检查液封的尺寸是否标注清楚,高度是否足够2.2.28 检查需要加锁或加铅封的阀门是否都已注明,处置是否得当2.2.29 检查是否考虑了防止凝固措施,例如苯管道、渣油管道等,应结合当地条件采取隔热或伴热措施2.2.30 对有可能产生超压的系统,是否都有安全保护措施安全阀、爆破片的尺寸、定压、编号是否标注清楚排往火炬系统的物料,有否分清干气和湿气对破真空(负压)如呼吸阀、破虹吸措施等也应检查2.2.31 检查直接放空或就地排放的管线是否允许直接排放介质有着火危险的排气管道是否已设置阻火器2.2.32 含少量轻烃的气体直接放空,可能会造成着火危险,是否已设置了阻火器及蒸汽灭火等设施2.2.33 装置突然仃水、仃电、仃汽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或其他保护措施是否齐全、有效2.2.34 对于误操作会导致事故的阀门在图上有否注明,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火灾时处理事故的阀门应注明建议设置在安全地带2.2.35PID设计能否满足开仃车要求,是否需设置事故紧急仃车系统2.2.36 泄压和火灾系统能否满足开仃车事故处理的要求2.2.37 开仃车物料会否发生相变,工艺能否允许相变,采取什么措施。

2.2.38 正常生产时要求常闭的阀门,在图中是否正确表示2.2.39 检查离心压缩机、离心机、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泵的配管及其辅助系统是否符合制造厂提出的要求,其中包括止回阀、底阀、放净阀、切断阀、安全阀、过滤器等管路附件、回流管线、暖泵管线、气液封管线、密封冲洗管线、冷却管线、保温管线、最小流量管线及压力表旁路管线等2.2.40 易堵塞管路是否考虑了疏通清理措施2.3图面检查2.3.1 图幅和图面绘制是否符合有关绘制规定2.3.2 设备、管线、阀门、管件的表示方法是否符合图例符号的统一规定采用非标准图例符号时是否有说明2.3.3 务种管线,如实线、虚线、点划线是否按规定正确、清楚表示2.3.4 图纸的管线在分界地是否标注了来去符号2.3.5名称是否恰当2.3.6图号是否正确2.3.7制图年、月、日是否已正确填写2.3.8版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3.9设计者是否已签署完毕3PID的审核要点3.1设计原则是否正确,设计方案是否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符合合同规定或经批准的前阶段设计文件的要求有关中间评审或审核的结论意见是否已认真贯彻3.2设计依据,重要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以及选用的电算程序是否正确。

3.3设备位号、选型、规格、数量和性能是否与数据表、厂商资料一致3.4 设计内容是否完整齐全,是否充分考虑了生产的安全性3.5 能否满足正常生产、开车、仃车及事故情况下紧急处理的各种操作要求3.6 是否符合有关的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4仪表校审见《仪表专业设计文件校审提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