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题目讲解】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亭的名称,就是由欧阳修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如今江西永诗歌《踏莎行》、《醉翁亭记》背景链接】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霏〔fēi〕携〔xié〕洌〔liè〕蔌〔sù〕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è〕晦明〔huì〕朝暮〔zhāo mù〕酣〔hān〕、颓然〔tuí〕⒉一词多义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名:①名之者谁:命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得: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②余因得遍观群书:可以③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②每有会意:意旨③此中有真意:心思;高:①而年又最高:大②风霜高洁:高爽;宴:①太守宴也:宴请②宴酣之乐:宴会;出:①水落而石出者:显露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在: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②已而夕阳在山:挂在;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靠近③把酒临风:面对⒊虚词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②而年又最高:表递进;③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④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⒋词类活用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③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④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⑤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⑥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⑦鸣声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⒌古今异义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②至于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分开今义:到、往;④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⑤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⑥射者中古义:投壶今义:射箭⒍成语①觥筹交织: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②峰回路转:本意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④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⑤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句段解读】体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妙处此句确是传神笔致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色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重点探究】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剖析】“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完毕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主旨归纳】本文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写作借鉴】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l〕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知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竭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构造图解】醉翁亭记欧阳修醉景:山水、朝暮、四时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以醉写乐醉情:与民同乐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句式灵敏,骈散相间我们醉文美韵律独特,回环往复【资料集锦】欧阳修虚心请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
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场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那么文字精练,含义倍增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1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3分〕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àng〕繁阴〔fán〕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2、以下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3分〕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味〕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答: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答: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4、填空〔5分〕〔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最能表达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3〕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4〕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一样和不同?〔4分〕答:一样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奉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㈠阅读“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一段,完成6~13题〔21分〕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①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②树林阴翳〔遮盖〕③鸣声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④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分开〕⑥醒能述以文者〔记述〕7、翻译句子〔4分〕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在叫,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答:游人知道跟着太守玩耍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8、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3分〕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3分〕答: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10、课文以〔乐〕字贯穿全文〔2分〕11、描写山间夕照全景的起句是:已而夕阳在山,结句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分〕12、文段中共写了太守乐、众宾乐、禽鸟乐三种乐,其中最高境界的乐是太守乐,原因是醉能同其乐〔3分〕㈡阅读《丰乐亭记〔节选〕》,完成12~15题〔17分〕丰乐亭记〔节选〕修〔即欧阳修自称〕既治滁〔即滁州〕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那么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批滁州〕,乐其地僻而事简,又晨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娟秀,四时三景,无不得意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辜生无事之时也13、概括短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3分〕答:写丰乐亭周围美景及丰乐亭建造情况1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下那么幽谷〔是,为〕〔2〕顾而乐之〔喜欢〕〔3〕掇幽芳而荫乔木〔乘凉,歇阴〕〔4〕于是疏泉凿石〔疏通〕13、本文写景也有它的顺序第一段和第二段写景各主要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答: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下→下→中;第二段是以时间顺序为主或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1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①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那么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答: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答: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快乐,乐意与我同游15、欧阳修在几篇文章都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请你从文中找出能表达“与民同乐”思想的句子来〔3分〕答:“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乃日与滁人……府而听泉”“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1分〕1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3分〕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