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微课设计 微课具备“短”“小”“精”的特点,教学目标明确,指向清淅,能很好地服务于课堂,可用作课前的预习,也可用作课后的补给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微课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中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尤其是重难点10岁后的青少年专注注意时长约为10-15分钟,微课的时长约为10分钟,符合初中学生的注意规律一个班几十位同学,听课效率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如能引入微课,学生便可因应自己的不同需要自主选择进行二次学习,既可用于正课前的指导自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也可用于课后加固,其辅佐于课堂的效果是不言而喻关于初中古诗词的微课已有不少,但还需要做到进一步完善制作初中古诗词微课要做好以下几个点:1. 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所蕴含的浓厚文化底蕴值得每一位同学深入学习,吸收中华文化的智慧制作古诗词微课时,要围绕着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和审美情趣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诵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感悟诗词的意境之美,理解古人在诗词背后所传递的情感。
其次,如何理解古诗词丰厚的文化意蕴成了古诗词的重难点学生在学生古诗词时要通过联想和想像来感受诗人在字里行间所创设的“境”,然后通过这一“境”的感受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如《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果学生不能想像日、月、星晨从大海里升起,学生就不会感受到曹操博大的胸襟,不能理解到曹操的伟大抱负再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也是古诗词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可制作成一些炼字型微课,通过品析某一个字或某一个词的妙处,让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之美;通过从古代诗词的意象或情感等入手,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塑造的的形象之美以及情感之美2. 基于古诗词的知识体系合理选择课型在制作古诗词微课时,要考虑到古诗词的知识体系,从而选择合适的课型根据《古代诗词常识》所提及古诗词相关知识有种类名称、平仄、押韵、句式、修辞手段、艺术形式以及风格流派等等,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不断积累,但却不是语文老师必须在每节语文课内都涉及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确定哪些古诗知识是适合于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其使用方式,是属于课前使用、课中使用、还是课后使用;从作用上来看,更要选择合适课型。
微课如果是侧重于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即是从词语的理解、作者介绍、诗词创作的背景、识记等,可以选择知识传授的授业课型,比如在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了解得并不及,可以做关于“词的题目与词牌名”、“如何区分绝句与律诗”、“诗词的停顿”等,也可以就单篇诗词进行单篇知识点的设计,内容不宜于过满,宜于以单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到学生有了量的积累,还可以进行有深度的知识设计,比如可以确定主题为“走进陶渊明”,通过《爱莲说》中“菊,花之隐逸者”、“晋陶渊明独爱菊”,通过《桃花源记》,通过《饮酒》来深入了解陶渊明其人,了解其内心的闲适,了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渴望过上隐逸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态度如果是侧重于赏析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及思想情感,则应选择鉴赏课型,以增进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美的感悟这类型的微课可以从诗词中的用典、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进行用字的赏析,还可以从古诗词的意象以及情感之美进行赏析,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艺术之美老师在开发微课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进行选择合适的课型,以期让学生喜欢上微课,制作的微课内容也不宜过于简单,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打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课型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古诗词的自学能力的形成。
3. 基于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微课的优点是供学习对象随时下载学习而不受课堂限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古诗词的学情来决定微课的内容,根据学生在课堂、小测或作业中反馈出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错误点来制作相关微课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这样根据学生学情而制作的微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此外,根据古诗词所涉及的框架大体可为分为本体知识:体裁、种类、押韵、对仗、平仄;鉴赏知识:意象、意境、知人论世、修辞手法、艺术形式;思想情感:寄情山水、忧国伤时、思乡怀人、赠友送别、托物言志、建功立业、伤春悲秋如以《望岳》为例,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有:1.体裁:五言古诗;2、押韵“了”“晓”“鸟”“小”;3、平仄;4、意境:《望岳》通过描绘了哪些景物来塑造了怎样的意境;5、知人论世:杜甫是一位有着怎样经历的作家,他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写下这首诗的;6、修辞手法: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设问, 颔联的“阴阳割昏晓”的比喻;“造化钟神秀”的炼字“钟”;7、艺术形式:“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云彩本是在天上生,作者看到眼前的云,在胸中也层层激荡的生起云彩,以实显虚,前三联是亲眼所望是实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是虚写,虚写通过感受,想象,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8、言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等。
但是不是所有以上的内容都选择用来做微课呢?不然以上的知识都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会学习到的知识,但并不适合于都用作微课展示,过深如体裁“五言古诗”和平仄则不需要制作,超出学生当时学习水平的知识不宜于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需要展开讲述的内容适合用于课堂详讲,如“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结全,10分钟的微课,没有与学生产生沟通,采用单向的传授的方式,学生很难听得明白;“言志”是这首诗的重难点,课堂上会重点讲授,但也可以重新制作微课,对课堂没有明白的同学进行二次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修辞手法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既可用于课前学习,也可以用于课后复习;“知人论世”可以用作课前预习,让同学们提前认识作者其人,诗的背景,非常适合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学习入选作部编版教材的古诗词都有其承载的文化价值,有很多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可以滋养学生,但选择哪方面的内容,考得便是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备课深入、对考点的把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