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中亚国家的炼油工业与燃油质量现状摘要: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境内,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一些分布,但数量较少其中石油以哈萨克斯坦最为丰富,天然气以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最多独联体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5 个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在里海地区拥有最大的油气资源,也是继俄罗斯之后的独联体最大的产油国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尽管濒临里海,但油气产量并不高, 为提高油气产量, 这两个国家正在制定有利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投资政策, 以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原油产量很低,甚至无原油产量,所需石油资源基本上依赖进口独联体中亚 5 国燃油质量法规主要参照前苏联和俄罗斯有关标准,严重依赖进口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燃油质量法规取决于进口国燃油质量水平1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超过本国加工量,大量原油向外出口, 其中向中国出口石油约 3 万桶/ 天预计 2015 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将达到300 万桶/ 天,这样将远远超过本国需求量和加工量,必须寻找新的途径向外出口大量的石油。
为使其原油资源供应达到多样化,2006 年年中由哈萨克斯坦运往中国的新原油输油管道开始投运,输送能力为 20 万桶/ 天,主要输往独山子炼油厂 通过签署协议,获得使用阿塞拜疆一条输油管道的权利,此外国家石油公司KazMunayGaz还于2008 年 2 月购买了巴统乔治亚市的一个输油终端,从而打通了通往欧洲的输油管道KazMunayGaz 公司将使用该石油终端, 并透漏计划在该地区建一座炼油厂1.1 炼油厂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哈萨克斯坦在加强对原油上游产品战略资源控制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的国家控制目前,哈萨克斯坦国内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商社”公司拥有阿特劳炼油厂99.09%的股份、希姆肯特炼油厂 50%的股份和巴甫洛达尔炼油厂42%的股份增大国有控股比重,有利于哈萨克斯坦有效调控成品油价格,稳定成品油市场, 增强国家干预市场的能力目前,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商社”公司拥有的成品油供应网络覆盖了哈萨克斯坦全境,发挥着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哈萨克斯坦炼油工业并不发达首先是原油加工深度不够, 产品成本高。
石油加工业的效益主要取决于原油加工深度和产品质量哈目前原油加工深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那些富含有用物质的重油(渣油)通常用作了热电厂的发电燃料随着重质石油开采量的增加, 哈加工深度低的问题日见突出由于成本较高, 哈成品油也难以与俄罗斯等国的产品相竞争其次是加工工艺不高, 高标号燃油不足, 尤其是近几年哈国内的高标号燃油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 为了提高机动车燃油辛烷值, 哈曾一度使用过含铅添加剂,由于这种添加剂会污染自然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后来被禁止使用 为增加高标号燃油产量,哈油气公司已决定近期对阿特劳炼油厂进行第二阶段改造,安装新设备和改造现有设施另外,由于脱胎于前苏联的原油加工产业,哈石油加工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生产粗放、产品单一、质量不高、管理落后等问题哈萨克斯坦有 3 座主要的炼油厂,包括阿特劳炼油厂(Atyrau ) 、希姆肯特炼油厂 (Shymkent) 和巴甫洛达尔炼油厂 (Pavlodar) ,3 座炼油厂生产的产品各有自己的供应市场,巴甫洛达尔炼油厂供应北部地区, 阿特劳炼油厂供应西部地区,而最现代化的希姆肯特炼油厂产品提供到南方地区3 座炼油厂都隶属于国家石油公司 KazMunayGaz ,炼油能力合计最大为1870万吨/ 年。
阿特劳炼油厂建于1945 年,设计炼油能力为430万吨/ 年该厂拥有的二次加工设备包括催化重整装置、延迟焦化装置、焦炭煅烧等2003~2006年,建成了汽油、柴油加氢精制组合工艺技术、硫磺回收装置、氢生产和净化装置等炼油厂改造完工后可以生产满足欧洲质量规格要求的燃油,以前 AI-96 等级的汽油甚至航空煤油都要从俄罗斯购买,而现在已经在阿特劳炼油厂实现了生产同时该炼油厂向大气排出的污染物下降了2/3 2007 年加工原油 370 万吨,计划2008年达到 385万吨, 2009 年达到 400 万吨, 2010年达到 418 万吨巴甫洛达尔炼油厂建于1978 年, 主要加工来自西西伯利亚输油管道的原油,最大加工能力为 750 万吨/ 年,产品有 А-76、АИ-93、АИ-95、А-80 标号汽油、柴油、燃料油等,产品质量符合Euro Ⅱ标准希姆肯特炼油厂 1984 年投产建厂之初设计加工能力为1200 万吨/ 年,但由于苏联解体,第二条600 万吨生产线未能建成 2000年对柴油加氢精制设备进行了改造主要加工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哈本国原油,生产А-76、АИ-93、АИ-95、А-80 标号汽油、柴油、燃料油等,产品质量符合EuroⅡ标准。
2007年 3座炼油厂加工了总计1200万吨的原油为生产满足 Euro Ⅳ和 Euro Ⅴ排放要求的燃油,哈萨克斯坦计划向3 座炼油厂进行大规模投资进行现代化改造哈萨克斯坦生产的柴油比汽油多30% ,自2000年以来,燃油消费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只是柴油出口强劲1.2 燃油规格2007 年哈萨克斯坦允许使用两种规格的汽油,苏联GOST 2084-77 和 2003年 9 月强制生效的较新的CIS 31077-2002 规格,新规格相似于EN228 :1993,2005年已经导出含铅汽油,市场上已经没有含铅汽油销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0 年市场上 85% 的汽油是无铅汽油,炼油厂已不再生产含铅汽油2006 年相当于欧 2 汽车排放标准的汽油已强制在全国执行立法规定的汽油硫含量最低为500ppm 关于柴油,哈萨克斯坦允许使用的柴油规格为苏联GOST 305-82,该规格允许柴油的硫含量分别为2000ppm和 5000ppm 自 2006 年起,相当于 Euro Ⅱ排放标准的道路柴油 (硫含量 500 ppm )强制在全国执行, 但实际质量预计可能更差哈萨克斯坦拥有生产高质量柴油的巨大潜力,但不向国内市场提供高质量柴油,而是用于出口。
这主要是基于出口的需要以及国内柴油车车龄老化不需要高质量低硫柴油所致1.3 汽车市场与排放法规哈萨克斯坦 70% 的汽车集中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大城市,运输部提交的报告表明,2002~2006年哈萨克斯坦约增加80 万辆的轿车,年平均汽车增加达到14 万辆,2006 年哈萨克斯坦汽车保有量达到160 万辆,估计到 2007 年将达到 170 万辆, 预计未来几年汽车数量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国外进口新车(包括俄罗斯汽车)哈萨克斯坦汽车老化现象比较突出,2005 年进口的二手车中, 60% 的汽车车龄超过 7 年,只有 15% 的汽车是国外新车 2007年由 14700辆俄罗斯制造的汽车进口到哈萨克斯坦, 其目的主要是替代老式俄罗斯汽车,预计俄罗斯制造的汽车市场份额不会增加首都阿拉木图2006~2007 年进口的汽车80% 以上都是国际品牌的汽车随着国外品牌汽车的增加, 要求炼油厂商提供高质量的车用燃油,预计高质量燃油的市场份额将会在哈萨克斯坦市场逐渐提高为促进本国汽车排放标准的提高,2007 年 5 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将分阶段执行欧洲排放标准: 2008年 1 月 1 日汽车将执行相当于EuroⅡ的排放标准,2009年 1 月 1日执行 Euro Ⅲ排放标准,2010年 1 月 1 日执行 EuroⅣ排放标准。
与此同时政府要求哈萨克斯坦三座炼油厂在2008年开始向市场提供相当于EuroⅡ排放标准的燃油,但能否实现值得怀疑,到2008 年 1 月没有任何信息表明汽车排放标准达到 EuroⅡ要求2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拥有两座炼油厂,其中一座位于前恰德州(Chardzhou)的赛迪(Seidi )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2 万桶 / 天,另外一座位于里海东岸的炼油厂,加工能力达到11.6 万桶/ 天,两座炼油厂的总炼油能力达到1200 万吨/年土库曼斯坦是独联体中亚各国中炼油工业技术设备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目前位于里海东岸的炼油厂正在与德国和日本金融机构合作投资14 亿美元进行炼油厂现代化改造,以便生产相当于Euro Ⅲ汽车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油2008 年土库曼斯坦制定本国法律,以代替老式的苏联和最先进的俄罗斯2003(汽油) 、2005(柴油)规格,但是根据土库曼斯坦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制定的燃油质量法规仍低于Euro Ⅱ汽车排放标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的禁令并没有生效日期,虽然将无铅汽油中铅含量限制在最大0.01 g/m3,但炼油厂已不生产这种铅含量的无铅汽油,目前汽油中的硫含量估计在150~500ppm之间。
柴油硫含量限制在 2000~5000ppm之间,但位于里海东岸的炼油厂通过建设一个加氢装置已得以升级,使其能够生产150 万吨/ 年的硫含量低于 10ppm的柴油土库曼斯坦本国轿车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3 乌兹别克斯坦根据 200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乌兹别克斯坦拥有3 座炼油厂, 即 Alty-Arik、Fergana 和 Bukhara 炼油厂 , 另外在 Dharkurgan 还有一座炼油能力为2600 桶/天的微型炼油厂, 由于炼油技术设备落后, 炼油厂生产的车用燃油仅能满足国内燃油质量要求,但不能满足国际燃油质量标准要求Bukhara 炼油厂是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国家中新建的第一座炼油厂,目前炼油能力为250 万吨/ 年,但已经计划将炼油厂产能提高1 倍Alty-Arik、Fergana 两座炼油厂的加工能力合计为 870 万吨/ 年,由于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石油产量下降,导致炼油厂装置负荷率低于设计值 尽管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可观的原油资源,但产量不足, 导致该国在 2004~2005 年期间寻求俄罗斯原油以满足国内炼油厂对原油的需求,乌兹别克斯坦严格限制经由铁路和公路运往邻国和黑海各港口的精炼油石油产品出口,为满足对高质量燃油的生产需要,需要对炼油厂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含铅汽油中的铅含量限制在0.15g/m3, 无铅汽油中的铅含量限制在 0.013g/m3,法规规定的最大硫含量为500ppm ,但根据炼油厂提供的数据,汽油中的平均硫含量在130~300ppm之间关于柴油, 2007 年乌兹别克斯坦生产的柴油中的硫含量在1500~5000ppm之间2006 年乌兹别克斯坦汽车保有量达到120 万辆,比 2005 年增长 4% (2005年汽车保有量为 115 万辆) ,2006 年汽油车数量为 100 万辆,柴油车数量为9.8万辆乌兹别克斯坦拥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且本国产汽车数量不断增长汽车排放要求,乌兹别克斯坦沿用苏联和俄罗斯标准和试验方法,另外2007 年 3 月1 日禁止进口不能满足Euro Ⅱ排放要求的汽车,禁止进口不能满足Euro Ⅲ排放标准要求的禁令将于2010 年 1 月 1 日生效,同时禁止进口车龄超过10 年的二手车4 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本国不产原油, 关于炼油厂信息报道不多见, 据悉该国只有一座小型炼油厂, 生产能力为 400b/d,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 根据 2004年有关数据统计,塔吉克斯坦石油产品消耗量为28000 b/d ,因此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对产品的需求, 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完全依赖于进口,进口石油产品主要来自独联体其他国家, 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炼油能力很有限,只有位于 Jalal-Abad地区的一座炼油厂,本国原油产量和石油产品产量都非常低,原油和石油产品对外依赖性强,过去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近年来国内石油和石油产品需求的90% 都来自俄罗斯塔吉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