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有益昆虫—普通长脚马蜂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0KB
约3页
文档ID:33439779
农业有益昆虫—普通长脚马蜂_第1页
1/3

农业有益昆虫—普通长脚马蜂普通长脚马蜂,拉丁学名:Pollstes okinawanasis Matsumura et Uchida,膜翅目马蜂科昆虫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 21 毫米左右,橙黄褐包头胸腹所有接合处具黑线纹,从头顶上后单眼至两复眼的 2 纹以及触角中间 1 纹黑色触角橙黄色中胸背板黑色,中间 2 条纵纹及其侧方的 2短纹棕色胸部侧板和腹板黑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后小盾片、中胸侧板上 3 纹、中胸腹板 1 纹、后胸侧板 1 纹橙黄色并胸腹节黑色,中间 2 条纵纹及其两侧各 1 纹淡黄包足橙黄包,基节、转节、腿节基半部、后足胫节大半部黑色腹部背面第一节前端大半部、第二节前缘、第一节甚至第四节后方的弓状线中央的短纵线、第 1—4 腹板前缘及两侧半环纹均黑色,第 2—4 节基都赤褐色触角 16 节,额和胸部的刻点较密并胸腹节具横行条纹,中央有宽纵槽,腹部纺锤形,可见节 6 节 雄蜂:雄蜂身体稍小,形态基本与雌蜂相似,但触角 13 节,末节端部扩大,腹部可见 7 节卵:卵长 4 毫米左右,白色,长茄形,前端圆钝,末端弯而尖圈,橙黄色,粘附在巢的内壁上 幼虫:幼虫刚孵化时白色,尾端仍粘附在巢壁上,长大后体黄色,略呈圆锥形,胸部肥大,腹部向后缩小弯转,头小,黑褐色。

蛹:长 22 毫米左右,瘦长,淡黄色,触焦在前胸腹面不达前足跗节末端复眼、翅芽褐色巢口封盖为白色,封盖不向巢口突出生物学特性:(1)历期:根据湖南省石门县棉花研究所观察,普通长脚马蜂第一代卵期 10—16 天,幼虫期 18—25 天,蛹期 12—19 天,全世代共 40—60 天;第二代卵期 7—9 天,幼虫期 9—12 天,蛹期 11—13 天,全世代共 27—34 天;第三代卵期 4—6 天,幼虫期 6—7 天,蛹期 9—10 天,全代共 19—23 天2)年生活史:普通长脚马蜂在湖北省与湖南省以雌性成虫在背风向阳、屋檐下、墙壁、草堆、树丛和树洞中群集或分散越冬翌年 3 月中旬,当气温达 12—15℃时开始活动4 月中旬开始建巢繁殖,6 月中、下旬为第一代成虫盛期第二代从6 月下旬开始至 7 月上、中旬为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第三代从 7 月中旬开始至 8 月上、中旬为第三代成虫羽化盛期,此时产生两性蜂,于 8 月下旬雌雄进行交配,之后,雄蜂陆续死亡,雌蜂不再产卵而进行越冬在该地区发生 3 代3)繁殖:经过交配而进行越冬的雌蜂于翌年 4 月中旬开始筑巢产卵繁殖,一般是 1 头蜂建 1 个巢。

巢高约 3—5 毫米,其中有六角形巢室数十至一百多个蜂巢为吊碗式,开始先筑巢柄,然后在柄的末端筑巢建一个蜂室约需 20 分钟,一天可建 1—3 个蜂室第一批蜂巢建成后便开始产卵,1 室 1 粒,也有 2—3 粒当第一代幼虫封盖化蛹后,雌蜂便开始在原来蜂巢周围建第二批蜂巢,或者把原来旧蜂巢加大不等第一代成虫羽化,继续产卵繁殖建巢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增高和食物来源丰富而加快同样在第二代幼虫封盖化蛹后,开始建第三批蜂巢一般在 8 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羽化后筑巢基本停止最大的蜂巢有 400 多个蜂室第一、二代未发现雄蜂,形成孤雌生殖群体:第三代出现雄蜂,雄蜂羽化后 1—2 天始交配雌雄均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时间一般在上午 7 时至下午 17 时交配后雄蜂陆续死亡,雌蜂准备越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