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导论目的要求明确中国医学史的定义及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一 学科定义定义: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 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包括通史、断代史、发展史、专科史、学术史、文化史和疾病史) 性质:中国医学史是科技史的一个分支,属于医学与史学的边缘学科在自然科学领域属于应 用科学的范畴,在社会科学领域是一门特殊的历史学科二 学习目的作用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指出方向• 1 •认识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预见未来,未来是现实的发展• 2 •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至今仍有其优越性:毒副作用少,无抗药性,强调辩证,综合治疗• 3.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三 学习方法• 掌握历史上重要医家、医著、医事;• 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临床体会,总结提高四 考察方式• 闭卷独立完成;• 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早期的三部代表作•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 年出版)、• 《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1932 年英文版)• 《医学史纲》(李涛,1940 年出版)• 1936 年 医史学术团体• 1937 年 中华医史学会• 1940 年 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 《中华医学杂志》出版i°医史专号i 土• 1946年 《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 世纪)目的要求【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 医学起源论。
熟悉】远古时期人们掌握的医药学知识 【了解】传说中的医学人物•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云南元谋猿人一一距今170万年幻灯片11远古.■北京猿人一一距今69万年至50万年前幻灯片12旧石器时代.■ 广东马坝人一一距今20万年至5万年前(古人)幻灯片■ 四川资阳、广西柳江人一一距今4万至1万年前(新人)■ 伏羲、神农、黄帝时代一一距今约五千年,新石器时代 磨光石斧第一节 卫生保健■ 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建造房屋以避风雨野兽南巢北穴)■ 衣着:赤身裸体 - 以兽皮植物皮叶充当衣服 - 原始纺织缝纫衣服■ 用火(人类第一次掌握自然力):对人类卫生保健至关重要,火能御寒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导引:从舞蹈动作中发现有保健治疗作用,以后逐渐形成导引疗法■ 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繁衍第二节 医药知识1. 药物:植物药——采集植物动物药——渔猎动物 矿物药——冶炼矿物 人们经过长期无数次实践以后,认识到它们的治疗作用,这就是药物知识的起源(医食同源)2. 针灸:包括针、灸两部分。
■ 针——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距今一万年) 古以石为针石,砭石砭,以石刺病也古人以砭石治病,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砭石 和骨针■ 灸 —— 起源于烤火取暖,灼也火艾烧灼,谓之灸焫 (RU0 音若 ) 灸即以 “ 火 ”( 温热 ) 治病故 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经络与腧穴外治法3. 外治法——伤口裹敷古人通过外用一些植物、泥土或液体外敷或用手按压,逐渐发现一些于骨伤外科及内科疾病防治的方法和药物第三节 其他几种医药起源论1、 医源于圣人一一多指伏羲、神农、黄帝等2、 医源于巫_自然力量很强大,产生敬畏心里,开始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3、 医源于动物本能第四节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 神农,名炎帝,上古三皇之一,传说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发现草药以治民病,为 药学之始祖■ 黄帝,名轩辕,为华族祖先,传说其与臣子岐伯等讨论医学,《黄帝内经》乃托名黄帝之作,故后世以“岐黄”称谓中医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医药的起源包括哪些方面?■ 2、名词解释:(1)神农;(2)黄帝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目的要求【掌握】早期对疾病的认识、治疗及病因学说、药物知识 【熟悉】早期的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对医药知识形成的影响。
时代沿革夏(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商(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周 西周(前11-771年) 春秋(前770-476年)东周(前770 -221年)[ +I战国(前475-221年)西周金文中的干支纪时法: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一、 对疾病的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疾病的国家1、 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所载疾病的名称20余种大部分按人体不同部位来区分,有些根据 主要特征命名,有些则按生理功能失常命名 如:疾首、疾目、疾自、疾育、疾言、龋、 蛊、疾年、雨疾等2、 固定病名的出现:《山海经》已能据发病特点给以固定病名:痔、瘿、痈、疽、痹、风、疟 蛊、疫疾、狂、痴等3、 对自然条件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均对人体有影响二、 对疾病的诊治1、 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也积累了经验据五气、五声、五色的情况,九窍、九脏的变化判断病情 ——诊断学的雏形。
奴隶社会后期)2、 对疾病的治疗手段丰富:食养、药疗、酒剂、针刺火灸第二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1、相关的几种哲学思想气、精、神阴阳五行:阴阳源于《周易f—五行最早见于《尚书二洪范二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影响很大天人相应 -2、病因学医和“六气致病说”--我国最早的病因学说(重视自然致病因素,重视情志致病因素)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主要病因:四时、六气太过—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病理学说基本明确 五味、五色、五声概念基本形成: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第三节 药物知识的提高1、 药物知识的积累:药物知识较前丰富,考古和先秦古籍文献可证实《诗经》:最早旁涉药物文献《山海经》:涉猎药物最多文献,堪称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2、 酒的应用: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百药之长)3、 汤液制作:俗称汤药,中药的主要剂型之一,相传商代伊尹创制(汤液的制作—标志方剂诞 生)商代已经懂得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多种药物配成复方煮成汤液,应用于临床第四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1、 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食医(2):营养医生,主管王室饮食官 疾医(8):内科医生疡医(8):外伤科医生,专治肿疡、溃疡、金创骨伤 兽医(4)2、 医事制度:(1) 设医师之职官——总管医药行政。
医师为众医之长,下设士、府、史、徒等职周代宫廷 设立的医政组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建立的医事管理组织士:负责治病 府:掌药物,器具和会计实务史:掌管文书医案 徒:看护、役使(2) 医生考核俸禄制度:分为五等级,按年终考核情况享受不同的待遇(3) 病历记录和死因报告制度: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重要意义: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医学水平,把医疗列入国家朝政管理,有利于医疗经验的积累整理总结提高第五节 古代医家伊尹:医和:医缓:春秋时秦人■■■■复习思考题一、 先秦时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二、 医和“六气致病说”的内容三、 先秦时期药物知识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四、 概述《周礼》一书记载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第三章 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战国-三国(公元前475-公元265年)目的要求尊【掌握】这一时期重要经典医籍的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尊【熟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医家及成就 尊【了解】诸汉墓出土的医书和医学文物时代背景战国(前475-221年)f 秦(前221-207年)f 西汉(前206-公元8年)f 新(公元9-25年)4魏(公元220-265年) ” 三国(公元220-265年)— 东汉(公元25-220年) 蜀(公元221-263年)吴(公元229-280年)」第一节 汉墓出土医书文物简介1. 马王堆汉墓医书:如脉灸经、《五十二病方》、《导引图》等。
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现存10000余字,医方283个 《导引图》: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图2.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保存医方三十余首,所列药物近百味3.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药:五色石、羚羊角等;捣药工具;装药器皿4. 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医书《脉书》、《引书》5. 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了医针与医工盆等'《内经》《难经》一一奠定理论基础(中基)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气《神农本草经》一一奠定中药学基础《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第二节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一、《黄帝内经》•释名: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作者:托名黄帝,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成书年代:战国——秦汉时期(其中有的内容甚至包括隋唐某些医家补充)1. 内经的内容结构:《素问》:平素所讲学问,是谓素问偏重于医学理论原为九卷八十一篇,现为二十四卷八《灵枢》: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偏重于针灸故又名针经原为九卷八十一篇,现合并为十 二卷八十一篇2.《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一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J 1)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I 2)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1)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身功能的整体配合■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2) 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五脏与四时响应,阴阳依自然消长,气血随日月盛衰3. 重视脏腑经络:详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病理变化这是中医进行辨 证和诊断治疗的基础与依据,还提倡进行人体解剖4. 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5. 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二、《难经》 继《内经》之后又一部中医古典著作成书于东汉,全书以问难答疑的形式编撰而成难问 难之意,共问八十一难突出成就:脉学——最早提出“独取寸口”(提出七冲门之论) 关于奇经八脉、三焦、命门的论述等均为后世医家承袭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神农本草经》作者:托名神农,实非一时一人之作成书年代:东汉原著于唐代己佚,现流传本子为后世辑佚内容成就:⑴收录药物365种⑵据药物性能、功效分上、中、下三品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⑶概括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⑷注明药物产地、采集时间、加工炮制方法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是我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