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主要的艺术流派和著名画家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5页
文档ID:42426926
西方主要的艺术流派和著名画家_第1页
1/5

油画又称“西洋画”,是在布上以油彩颜料作画的一种创作方式在油画的不断发展中,出 现了各种流派和艺术风格,以下介绍一些西方主要的艺术流派和著名画家1、文艺复兴的三大巨匠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是文艺复兴的盛期这个时期由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艺术家 而使得意大利在这时期绽放出辉煌的艺术之光,除了提香、布拉曼特、乔尔乔涅、维琴察, 还有被称为“三大文艺巨匠”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所创造的不同凡响的高 超技艺的作品,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心与手的配合、技与艺的融合,不管是在遥远的15世纪 还是在艺术流派缤彩纷呈的现代社会,一直都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达?芬奇(1452—1519年)不但是一位画家、数学家、工程师、解剖学家,而且还是一 位诗人、发明家,几乎是美术史上最全才的杰出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化身由于达?芬奇对科 学的深入研究,使得他的绘画作品中有着严谨的透视,人物形象往往散发出一种和谐的、 理性的美感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当属油画《蒙娜丽莎》和壁画《最后的晚餐》 一头柔 软长发、身穿深色衣裳的蒙娜丽莎,脸上露出的谜一般的微笑吸引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人们 对它进行各种猜测和研究,虽然说法不一,但达?芬奇的高超技法无疑是令众人赞叹不已的, 他刻画出来的女子肖像常常具有一种柔和、端庄的气质,带领观众进入一种神秘的超然意 境,而《蒙娜丽莎》则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作品。

在《最后的晚餐》这样一幅描绘众多人物 形象的圣经题材故事中,达?芬奇以耶稣为视觉中心,将十二个门徒分置左右,突出了耶稣 的不可侵犯的庄严地位在耶稣说出“你们之中有以个人出卖了我 ”这句话后,十二个门徒 神态各异,身体的动态和眼神都极其细腻地表现出十二门徒或惊讶、或恐惧、或愤怒、或 紧张的微妙心理状态犹大的右手不自觉地抓住钱袋,身体向后倾斜,体现出因恐惧而想 逃避的卑劣心理,犹大在其中的比例都要比其他人小,表达了画家对其的褒贬态度 《最后 的晚餐》一画长8.65米,高4.6米,是为米兰的圣玛利亚?德尔?格拉契修道院而作的壁画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生于弗罗伦萨的一个小镇,由一个石匠的家人抚养成人 米开朗基罗在绘画、雕塑、建筑方面都有不斐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名诗人米开朗基罗 的雕塑作品颇多,有《哀悼基督》 、 《大卫》等等米开朗基罗为教堂所创作的天顶画中, 有很多不朽的大型作品,如为凡蒂冈的西斯廷教堂所作的天顶画《创世纪》 、祭坛画《最后 的审判》等等其中《创世纪》的一个场面画《创造亚当》犹为突出:在苍茫的天际中, 上帝和天使飞向亚当,上帝的手伸向似乎刚刚苏醒的亚当,简洁而凝重的背景很好地衬托 了宗教所宣扬的神圣力量。

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不管是雕塑还是绘画,他都喜欢用人体去表现一种精神价值 的崇高和圣洁,而且他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如雕塑质感般的凝重美,体现了一种他对人性美 的超前创造力英年早逝的拉斐尔(1483—1520年)在他如流星般的生命旅程里,不但是一位极有天 赋的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建筑大师他一生中的绘画题材和提香一样,大部分是以圣母、 圣子为主题,他塑造的圣母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其形象来源于生活中许多美丽女 子,因而他笔下的圣母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充满了母性的博爱光辉作于1513—1514年的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所作的圣母像中最优秀的一幅,像慈母一般的圣母玛利亚怀抱着 圣子耶稣,眼含悲悯和坚毅,耶稣小小的脸上写满了超乎其年龄的凝重与庄严,整幅画充 满了一种预示未来的忧患色调印象派油画出现于欧洲几百年以来,一直推崇的是学院派的画风,他们总是只在画室里面作 画,讲究的是老套的构图形式,作品总是缺少变化的的阴暗色调,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这 种和大自然隔绝的做法终于受到了新一派画家的唾弃,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法国画家提倡走出画室,奔向大自然的怀抱由于他们的作品追求的是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色调 明亮灿烂,造型松散,不求严谨的笔法,所以被称之为“印象派”。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较多, 有莫奈(1840—1926年) 、马奈(1832—1883年) 、毕沙罗(1830—1903年) 、雷诺阿 (1841—1919年) 、德加(1834—1917年) 、修拉(1859—1891年)等人莫奈的代表作 《日出》 (又名《日出?印象》 )成为宣告印象派诞生的标志画面中,一轮冉冉上升的朝阳 喷薄而出,水天共一色,都被暖色的云霞和淡淡的晨雾浸染得轻盈和神秘,近处的水倒映 出似乎透明的橙黄、淡紫、淡蓝??? ???象是神奇的魔术师在编织光与影的色彩篇章近处 的两、三叶轻舟,远处的吊车、林立的烟囱、厂房依稀可见长短不一、富有活力的笔触 生动活泼地描绘了海边小城阿尔及尔港口富有朦胧诗意的早晨由于对官方沙龙的抗议,印象派画家从1863年起举行了落选画展,共举行了八次,这 八次画展使得人们对新艺术、新画风的惊讶、嘲讽逐渐走向对真正艺术的接受、欣赏和喜 爱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 《柳树下的女人》 、马奈的《阿善特拉的桥》 、毕沙罗的《休息 的农妇》 、德加的《芭蕾舞女》等等画作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莫奈在晚年眼睛几乎失明的 状态下,还创作了他的最大的一组油画《睡莲》 印象派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甩掉了学院派沉重的“酱油色调”,奔向大 自然的怀抱,描绘阳光与色彩的永恒魅力。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俄国出现的三 位优秀画家也曾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对印象派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吸取,他 们在日后也对中国的美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三位就是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列宾 (1844—1930年) 、风景画家列维坦(1860—1900年)和列宾的学生谢洛夫(1865—1909年) 伊里亚?列宾有着深厚的绘画底子和高超的艺术天赋,他的很多作品都以现实主义手法 深刻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拉船的纤夫、坚强的革命者、残暴的沙皇都 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列宾的优秀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拒绝 忏悔》以及众多的写实肖像谢洛夫擅长表现阳光和空气下的室内景色,作有《少女和桃》 、 《阳光下的少女》等列维坦活了不到40岁,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风景油画,他性格忧郁,创作出来的风景 作品却色调明朗,犹如优美的旋律,画家的作品饱含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广 袤土地的热情讴歌 《墓地上空》被视为他的力作 印象派在中国不但吸引了刘海粟、吴冠中、孙建平等较老一辈的美术教育家对色彩进行积 极的探索,同时也影响了许多年轻的画家,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 、孙 为民的《人间七月》等等。

后印象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潜心研究,以及不管贫病疾苦仍然追求健康、光明和欢乐的精神深 深影响了很多画家,如凡高、塞尚、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伟大画家在早期都曾经深受 影响凡高、塞尚、高更便是在印象派影响下的产生的后印象派的三位先驱荷兰画家凡?高(1853—1890年)一生坎坷,大部分时间都在穷困潦倒的状态中度过, 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挡这位天才画家对光明和美好的追求和憧憬,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把 稻田、向日葵甚至星空都描绘成红色的,橙黄色的,画家手中的笔象是急促运动的波浪, 总是满怀激情地描着阳光下灿烂的景致凡?高一生都处于一种狂热的创作冲动之中,所以 在他自成一派的作品中,我们会很容易被他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痉挛的狂热所感染如 《向日葵》 ,瓶中一簇怒放的向日葵,从橙黄到淡黄的,各种丰富的黄色调子,鲜艳灿烂, 充分展示了阳光下的蓬勃的生命力;而《村庄》 、 《有房子和农夫的风景》中红色的田地、 云朵流溢的天空,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即使是在描绘夜晚景色时,凡?高也情不自禁地将星云笼上太阳的光环,在《星月之夜》中,流动的星云斑斓多彩,象 一朵朵彩色的梦,哪里还有黑夜的荒凉和恐惧?凡高在不过十年左右的绘画生涯中,共创 作了1400幅油画和素描,这位艺术史上并不多见的用自己的心灵和生命作画的天才画家, 在37岁的时候,由于精神失控用手枪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有着秘鲁血统的高更(1848—1903年)生于巴黎,当过水兵和和交易所金融职员,25 岁开始启蒙学习绘画,35岁时为了艺术毅然抛弃了所拥有一切家庭生活的失败、都市文 明生活下掩盖的虚伪使高更先是远离法国到了偏远的大洋州上的塔希提岛,后来更是远涉 重洋,去到尚未受到所谓“文明”熏染的热带岛屿,去寻找他追求的“原始、纯洁、自由”的 世外桃园,最后病死在孤岛上高更在塔希岛上的创作时期是他一生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 时期,他吸取了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画、壁画、日本版画等各种创作元素,创造了“综合”画 法高更很重视形式美,在他的后期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色块之间的关系和布局已经 抛开了早期印象派那琐碎的笔法表现,显得纯粹得多了的色块与色块之间表现出一种接近 平面的装饰美在高更的作品中,强烈体现出他对土著人原始自由的生活状态、黝黑健康 的皮肤的热爱,体现出他对工业文明的强烈憎恶高更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 被后人称之为绘画史上的“象征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有《游魂》 、 《姊妹俩》未完成的大型 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塞尚(1839—1906年)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其作品大多以妻子的肖像或苹果、面包 等静物为题材。

早期作品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较大,后期专注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和体积,摈 弃了印象派过于琐碎的造型笔触和受自然限制的束缚,更加注重自身主观意识的表现,并 着重解决色彩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其作品有《苹果盘》 《玩扑克牌的人》 《马赛湾》 《圣维多 克山》等等在油画的里程碑上,塞尚是“完成了色彩——结构的革命”的“现代绘画之父”原始主义原始主义画派的中坚人物是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半岛的卢梭(1844—1910年) 从中年才 开始作画的海关职员卢梭一生从未受过任何绘画训练,他的作品全然不顾西方传统绘画中 所重视的透视原理,各个画面元素之间根本没有“近实远虚”的关系,人物形象也有些近似 木偶;他画树叶是一片一片地画,画树杆和草丛是一根一根地画,画头发也是一根一根地 画得很清楚,色彩的使用比较单纯,这使得他的画看上去有点像通过拼贴手法获得的平面 装饰效果,而且他的画总是透出一股浓浓的原始气息在卢梭到底有没有离开过巴黎这一 点上,美术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从未离开过巴黎,有的则认为他曾在墨西 哥的热带丛林中服役一年多不管怎样,卢梭笔下常常出现的神秘的热带丛林和有些古怪 的人物形象,根本就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他似乎在自然而然地描绘着一个孩子的梦幻世 界,描绘着一个未受污染的美丽原始世界。

从他的画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他作画时的认真 和固执这位被称为天才的“雅拙艺术家”,其作品对“立体派”、 “野兽派”、 “超现实主义”等现 代派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就曾把自己收藏的卢梭的大量作品和一些非洲雕塑和 面具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巴黎当时的著名诗人阿波里奈(1880—1918年)曾写道,只要一 看到卢梭的画,他就“不得不推开窗子逃避”以逃避卢梭那神秘而荒诞的“自我诱惑”抽象 派的大画家康定斯基的评价也很高,他认为卢梭开辟了“一条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野兽派1905年,巴黎的一个画展上,一群年轻画家展出了令人吃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色彩 浓烈刺目、表现手法粗犷,带给画坛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人们把这个年轻的画派称之 “野 兽派” (“野兽”,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 )实际上,野兽派从未形成过任何运动,也还没来得及形成系统的艺术理论就解体了野兽派存在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三年左右,但 是作为早期的现代艺术流派,其影响是久远的它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马蒂斯 (1869—1954年) ,其代表作有《舞蹈》 、 《红色的和谐》 在处理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的手 法上,野兽派追求一种强烈的“蓄意的不调合”的对比效果,在透视上抛弃传统的透视法则, 在造型上追求形象的夸张性,这些力求打破传统的艺术法则的创作手法给人带来了随意而 又强烈的视觉效果;又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