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供热第一节 分散供热单户采暖1960 年代中期前,临汾城区居民及周边区域,冬季用传统火炉取暖火炉有两种,一为 地面明炉,一 为建于地表以下的地炉明炉多用砖砌成且同炕相连,烟道建于炕体内,烧水做饭时可将炕烧热,节省燃料饭后,置鏊叶于火炉上,增加散 热面积 土炕过烟道的一侧称炕头, 为天寒地 冻时节老人、孩子取暖的处所,让座于炕头亦是招待亲戚、贵客的重要礼节地炉是在地下挖掘炉膛、烟道,再用少量砖砌成其特点是烧火时屋内烟尘少、干净、但因使用不便,修造者极少火炉多燃用烟煤或柴草1960 年代后期,砖砌火炉逐渐被铸铁炉取代,多以铁皮卷成圆柱形烟囱,提高采暖效果,亦有与土炕烟道相连者燃料多为无烟煤、焦炭粉状无烟煤掺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粘土,和成泥状直接使用,或摊成煤饼(俗称煤膏)晾干使用以铁炉、铁皮烟囱因烟道较窄容易堵塞,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且铁皮烟囱常常水平通向户外,遇风向变化,也易发生煤气中毒1970 年代末期,城市居民采暖方式未有大的变化至 2012 年底,城中村仍有少量以柴火或从燃煤灰渣中捡拾疙料、煤渣为燃料以火炉取暖的烧木炭取暖只有少数家庭偶尔使用其缺点为供热面小,费用高将铜或锡做成可密封的小型容器,天冷时灌入热水,置于棉被内暖被或手握暖手,亦为居民取暖方法之一,1980 年代开始渐被热水袋取代。
1980 年代初,一些居民开始燃用蜂窝煤及煤球此外,小锅炉供热已成为一部分家庭冬季采暖的方式1990 年代初期,约 15 万城市居民处在 17 平方公里的半农村、半城市生活环境之中,居住低矮的平房,冬季取暖依靠火炉或土暖气90 年代中后期,锅炉供暖在许多家庭取代火炉,一些家庭开始使用电热毯1990 年代末,有少数居民用电热器或空调取暖2004 年底,市区约 60 万平方米(含违法建房 )低矮平房住宅,多数为单户取暖2005 年后,单户取暖在全市区范围内逐年减少,且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等未实施改造的区域2008 年 11 月,临汾市区尧园社区有平房住户 500 余户,仍用 “土锅炉”或蜂窝煤炉取暖2008 年冬季,部分平房住户因煤价由每吨 450 元骤增至 689 元,弃土锅炉不用,改用火炉(燃用无烟煤)、电暖气取暖一些家庭采用分户式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碳纤维远红外低温地板电采暖系统、智能辐射电热地暖系统、独立式燃气(或电)采暖炉、新式蓄能式电暖器、数码模块组合燃气屋顶锅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地板辐射式水电采暖等新型采暖方式2009 年 11 月至 2010 年 3 月,临汾市区有 3137 户家庭使用煤气取暖锅炉单户采暖。
片区采暖1950 年代后期,一些工业企业安装锅炉向生产、办公场所及职工集体宿舍供热 核 查 第一家是 谁 ?包括 锅 炉型号及供 热 量 、供 热 面积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逐渐采用锅炉供暖1974 年,临汾地区电业局安装 1 台 2.5 吨暖气锅炉为局机关办公大楼供暖1977 年, 临 汾供电局使用锅炉为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的营业楼供暖 1970 年代,临汾市区新建近 20 万平方米住宅楼,多用锅炉片区供暖1980 年代新建片区供暖住宅楼约 70 万平方米1990 年代初期,市区居民临钢、临铁、 师大等少数驻临单位住宅小区住户依靠片区锅炉供暖,约占市区居民总户数的 30%2000 年,临汾市区片区生活供暖共有大小锅炉 548 台,总吨位 1204 吨2001年,增至 619 台,其中机械燃烧锅炉 186 台、手烧锅炉 433 台,多数为取暖所用2004 年底,市区片区锅炉供暖面积 420 万平方米,其中1990—2004 年,新增片区供暖面积约 330 万平方米,市区片区采暖小区 230 余个,居住人口约 7 万户、23 万人北城、兴隆等 50 余个小区存在物业设施不配套、时有停暖现象发生。
2003 年冬季,兴隆、桃源、育英、三元、卧牛、大桥 、贡院西街等数十个小区,因停水、停 电、停暖造成小区居民多次上访据 2004 年对市区 42 个重点小区的调查,锅炉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 36 个,锅 炉需中修或大修的小区 16 个,其中需更换锅炉的 13 个小区;有 15 个小区因拖欠取暖费发生过停暖事件,短则三五天,长则达数月;因住户私接管网造成单元系统供暖受阻达 80 多起;11 月 18日,北城、华强、育英、钟楼、兴隆、新亚、东赵 共 7 个小区仍未正常供暖,涉及居住人口 2.2 万人2005 年,拆除集中供热区域内分散燃煤小锅炉 100 余台2006年 10 月 13 日,临汾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市区煤烟污染治理的通告》,要求集中供热覆盖到的区域内采暖锅炉一律停止使用,并于年底自行拆除;市区不再审批安装新燃煤锅炉12 月初,临钢公司焦化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再利用工程为 500 平方米办公区域供热,年减少蒸汽消耗 25400 吨,增加经济效益 100 余万元2006 年,环保部门拆除集中供热范围内单位及小区分散供热锅炉 197 台,拔除“ 城中村” 烟囱 600 余根2008 年,拆除市区燃煤锅炉 122 台,取缔燃煤小锅炉 717 台和上万个土小锅炉和小烟筒,335 个小区、约 5 万余户居民告别片区供暖;市区北半部有 130 台分散小锅炉为片区供暖。
2010 年 4 月前,临钢敷设供暖管道 25 公里,第一生活区、厂区、各建一个热交换站,利用蒸汽加热水源供暖2010 年 11 月 15 日,第一生活区改由市区集中供热供暖,第二生活区仍以自产焦炉煤气为燃料,靠锅炉片区供暖第二节 集中供热供热规划供热现状 2000 年,临汾市区无集中供热系统,生活采暖主要靠区域供热,共有大小锅炉 548 座,总吨位 1204 吨还有相当一部分住宅采用分散小锅炉供热和烧煤取暖,污染严重且极不方便供热热源形式 参考其他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经验, 临汾市已制定热电联供计划,河西电厂也已改造,实行热电联供后,供热 效率高, 环 境污染小但河西 电厂 规模偏小,不能完全满足临汾市供热需要,还需建集中区域锅炉房满足市区集中供热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型的采暖型式,市区集中供热未达到前,用电锅炉和燃气锅炉逐步取代原有燃煤锅炉,减少污染供热负荷 规划期内临汾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达 70%,集中供热采暖范围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规划区内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为约 28 平方千米,按平均容积率 0.6 计算,规划区建筑面积为 1680 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按 70%,集中供热面积为 1200 万平方米,民用建筑供热指标取 70 瓦/平方米,集中供热总负荷为 840兆瓦。
依据河西电厂热电联产供热量为 130 兆瓦,结合临汾规划区现状道路分布状况,将规划区分为河西、河东河西采用热电厂供热与集中区域锅炉房供热,河东则采用区域集中锅炉房供热具体分布如下表:热电联供及区域锅炉房供热状况表项目热源 热负荷(兆瓦)供热面积(万平方米) 换热站(座热电供热 130 200 131 号 锅 炉房 84 120 82 号 锅 炉房 70 80 83 号 锅 炉房 112 160 114 号 锅 炉房 112 160 115 号 锅 炉房 112 160 116 号 锅 炉房 112 160 117 号 锅 炉房 112 160 11管网规划 供热管网采用二级管网,热电厂、区域锅炉房至换热站为一级管网,将 110°~90°高温热水运至各换热站进行热交换后,用二次管网向居民和公建供热,供回水温度为 95℃~70℃,各区供热管网自成体系,管网用直埋方式敷设,各区内换热站按 10—15 万平方米供热考虑2004 年,由山西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供热专项规划结合市区供热现状,确定河西电厂、临汾海姿电厂 2 家热电联产企业、1家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厂为城市供热热源,3 家热源企业可调节热能余缺;明确划分城市供热分区,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要求,确定热力站位置、负荷及热力干管走向,提出了实施供热规划措施、供热设施建设政策、资金等指导性建议。
热源厂建设西赵调峰热源厂 西赵调峰热源厂主供城南位于市区西南西赵村, 占地面 积 公 顷 2003 年 5 月, 临汾市集中供 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04 年 11 月完成第一期集中供热工程,安装 90 吨(64 兆瓦)循环硫化床锅炉 2 台,当年实现供热面积 150 万平方米燃料为电煤、洗中煤至 2007 年,共安装 5 台 90 吨热水锅炉,总装机容量 5×64 兆瓦2008 年 10 月 11 日,累计完成投资 6.48 亿元,铺设主管网 58.6公里,建设换热站 80 座,供热能力 1050 万平方米,市区约 72%可供热面积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面积 800 万平方米,年供热量 331.2万吉焦(GJ), 取缔燃煤小锅炉 717 台,年节约 能源约 2.8 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 3220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7.2 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 8822 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约 4500 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 52308 吨,受益群众 335 个小区,约 5 万余户2009 年 4 月 15日,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授予临汾热力供应有限公司“城市集中供热节能减排示范基地”称号,并举行挂牌 仪式。
2009 年,通过系统节能改造,增加扩容面积 80 万平方米 补 充至 2012 年底主要 变化情况,包括何型号 锅 炉几台、 总 装机容量多少兆瓦、 总 供 热 面 积 多少万平方米等河西电厂 河西电厂主供城北临汾河西热电有限公司始建于1987 年,位于 尧都区汾河办事处,注册资本 20490 万元人民币,占地266600 平方米1988 年建 2×6MW 的洗中煤机 组,1998 年扩建3×12MW 煤矸石热电机组,总装机容量 48MW,年供热量 149.04 万GJ,可供 热 面积 250 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年产 20 万吨粉煤灰复合水泥磨站 1 座, 20 万立方米粉煤灰建筑砌块生产线 1 条,12500KVA 硅铁矿热炉 2 套、年入选原煤 48 万吨选煤厂 1 座2003 年,山西省经委批准临汾河西热电 2×135MW 煤矸石供热 空冷发电项目经立项,年供热量 317×104GJ,为市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主要热源点2005—2006 年,实施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主热网进入市区,新增市区集中供热面积 120 万平方米2008 年 8 月 16 日至 11 月 5 日,改造发电锅炉减温减压器,达到供热要求,新增集中供热能力 120 万平方米。
2007 年, 《临汾市城市供热专项规划(2004-2020)》将临汾河西热电有限公司远期集中供热面积调整为 750 万平方米,待建的 2×135MW机组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同年,山西大唐国际与临汾河西热电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成立山西大唐国际临汾河西热电厂,申请已批复的 2×135MW 热电联产技改 项目变更为“山西大唐国际临汾河西热电厂 2×300MW 供热机组工程 ”项目总投资约 27.9 亿元,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临汾河西热电有限公司分别按80%和 20%的出资比例共同建设项目投产后,年可发电 36 亿度,集中供热面积为 1205 万平方米6 月 8 日,山西大唐国际临汾河西热电厂筹建处成立12 月 7 日,山西省临汾河西热电厂 2 台 13.5 万千瓦机组厂房被拆除12 月 17 日,环评公示 2008 年 11 月 28 日,通过环境评价2009 年 7 月 27 日获得国家委发改能源[2009]1954 号文核准批复,被列 为国家和省“ 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2009 年 8 月 20 日,山西大唐国际临汾河西 2 台 30 万千瓦“上大压小” 热电联产 工程正式开工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