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 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无产阶级和广阔人民在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明遗产,是一个在理论上和理论上都非常重要的问题.党的十二大报告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概念的解释,对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是一篇学习心得,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文明的起源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文明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那么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效劳,来支配自然界〞①当人类通过群体的结合力量开场学会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时候,就有了最初的文明成果社会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断得到开展,人类的文明财富也越来越丰富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遗产,主要就是指人类文明的遗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地方把文明这个概念和阶级社会的历史联络在一起例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当文明一开场的时候,消费就开场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说:“由于文明时代的根底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开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展的。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可能使人产生一种误解,仿佛文明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其实,人类文明的历史比阶级社会的历史要古老得多文明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本来是相对于人类群体的野蛮状态而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上述著作中所说的“文明〞和“文明时代〞,乃是指人类社会开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继手工业和农业别离之后,社会进一步分工,商品消费得到开展,出现了商人阶级;奴隶制成为支配的形态,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以血族关系为根底的氏族制度被以地域和财产为根底的国家所代替;个体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开场确立;创造了文字并应用于文献记录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醒的这些文明时代的根本特征,标志着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在社会消费和社会制度方面的进步,当然是属于文明的重要内容但是,马、恩在使用“文明〞和“文明时代〞这个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包括原始社会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在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把文明这个概念和阶级对抗联络在一起呢?这和他们创立唯物史观时人类早期社会的研究状况有关.在他们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把原始社会的历史当做是“史前史〞,而把已经产生了阶级对抗的成文历史说成是文明时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说明了原始社会的内部构造及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规律,但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有时仍然沿用资产阶级学者关于“史前史〞和“文明时代〞的概念大家知道,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关于蒙昧、野蛮和文明时代的划分,就是承袭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分期法而在摩尔根之前,傅立叶早就把远古以来的历史分为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四个开展阶段傅立叶认为文明阶段相当于资产阶级社会,而摩尔根那么认为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使用和文献记载的出现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沿用了资产阶级学者关于“史前史〞和“文明时代〞的概念,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原始社会排除在人类历史之外,也不否认原始社会有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说明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中,是怎样开场了自己的历史的恩格斯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别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④原始社会的石器虽然简单粗陋,但是人类文明却是从它开场的到了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文明已经有了长足的开展。
恩格斯指出:“完善的铁器、风箱、手磨、陶工的辘轳、榨油和酿酒、转为手工艺的兴旺的金属加工、货车和战车、用圆木和木板造船、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由设雉堞和炮楼的城墙围绕起来的城市、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一一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人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⑤不仅希腊人如此,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说明,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尽管它们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但文明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从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都代表着远古文化的一定阶段后人把宫室、衣服、舟车、文字、历法等等创造创造,都挂到远古“圣王〞的名下,这正好说明了我们祖国的文明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正确理解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讨论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有重要的意义文明是劳动的成果,又是社会的产物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有文明先有物质文明,随后又有精神文明文明的性质和开展程度,是由一定的消费方式所决定的原始公社制的消费方式不可能产生手推磨和蒸汽机,也不可能产生山水画和高等数学但文明并不能全部归人上层建筑的范畴,因为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全部物质文明和一局部精神文明并不会因为旧的经济根底的消失而消失,而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不断丰富和进步长期延续下来。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不但物质文明,连精神文明都是没有阶级性的.文明由原始公社的人们共同创造,并且归原始公社共同享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文明在阶级对抗的根底上不断得到开展,所有的剥削阶级都力图使文明的成果为本阶级效劳,而劳动人民那么被剥夺了享受大局部文明成果的权利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有一局部精神文明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它们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带有阶级的烙樱这局部精神文明通常会随着旧的经济根底的消失而消失,或者以剩余的形态留存于后代,并且继续产生影响由于文明遗产存在着上述复杂的情况,因此我们对待它的批判继承应持非常慎重的态度既要看到文明的时代特征,又要看到文明的历史承续性;既要看到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文明,又要看到有些文明对于各个阶级是一视同仁的.转贴于论文联盟.ll. 三、我们从精神文明遗产中终究继承什么东西历史是人类世代的延续和交替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⒀物质消费是这样,精神消费也是这样因此,所有走上历史舞台的新的统治阶级,都有一个批判继承精神文明遗产的历史任务回绝对先前的精神文明遗产加以批判继承,就等于把以往的历史开展一笔勾销,这对于任何一个阶级来说都是不可想像的。
但是精神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既然是通过一定阶级的成员来进展的,因此在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这些本质性的问题上,各个阶级又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任何一个新的统治阶级,都要按照自己的阶级利益和需要来决定精神文明遗产的取舍和改造封建地主阶级从奴隶主阶级那里继承的精神文明遗产改变得最少,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相去不远的两个剥削阶级当欧洲资产阶级代替封建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时候,它对以往的文明遗产曾经采取过相当革命但又非常偏颇的态度:“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⒁资产阶级一方面把中世纪看作是“由千年来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历史的简单中断〞⒂,另一方面又借用古代亡灵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来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无产阶级是惟一可以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结合起来,正确对待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的阶级它在争取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斗争中,勇于破除一切对过去事物的迷信,但同时又擅长汲取和改造人类历史开展中一切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正如列宁所说,“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它绝不是分开世界文明开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⒃。
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符合规律的开展〞⒄中国素以历史文明遗产特别丰富著称于世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和老教条,他们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但那时的许多指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⒅因此他们也就不可能正确对待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指导文化新军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局部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对于古代的思想文化采取全盘否认的态度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开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开展民族新文化进步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⒆毛泽东的这段话,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指针。
建国以后,我国学术界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获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也干了许多蠢事,走了许多弯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大规模地消灭文化和文化遗产,更使精神文明财富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对于历史上的精神文明遗产,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态度但是,终究从精神文明遗产中继承什么东西?怎样批判继承?大家的认识并不是很一致的就以上引毛泽东同志的那段话来说,如何全面地正确地加以理解,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例如,什么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民主性的精华〞?历史文明遗产中的精华能否只用“民主性〞这个概念来加以概括?除了“精华〞和“糟粕〞之外,还有没有中间状态的文明遗产?对于这局部文明遗产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列宁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兴旺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⒇历史文明遗产中的“民主性的精华〞,首先就是指那些反映了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表现他们理想和革命斗争的精神文明成分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被剥夺了享受教育的权利(极少数幸运者例外),因此他们不可能有书本知识意义上的文化。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奴隶和农民阶级没有精神文明他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以及他们的要求、梦想和情感会直接间接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流传下来从?诗经?的?伐檀?、?硕鼠?到明末农民欢送闯王的歌谣,从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到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宗教预言,从唐宋时期农民起义“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都是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民主性精神文明的成果.对抗剥削和压迫,追求自由和平均平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荣耀的革命传统,也是历史文明遗产中的一笔珍贵财富民主性的精华〞还包括历史上一些非劳动人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反对剥削和压迫制度的社会理想列宁说:“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这些理想对马克思主义者说来是非常珍贵的〞[21]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就提出过与剥削制度相反的理想礼记·礼运?篇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人们都熟悉的其后,如东晋的鲍敬言,宋元之际的邓牧,以及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唐甄等启蒙思想家,或追求“无君无臣〞、“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的乐土,或设计“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的政治蓝图,或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了大胆的鞭挞[22]。
历代的大同理想和农民革命的光芒传统一样,也是历史文明遗产的民主性精华恩格斯曾经说,德国的社会主义者以“不仅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而且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23]列宁也说,从19世纪80年代老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可以看到透过“民粹派乌托邦的外壳〞区分农民群众“珍贵的民主主义内核〞的一贯趋向他指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