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 操作流程 (一) 、基本操作流程 方法一 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 1 包被:用包被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 0.5~20μg/ml,按 100ul/孔加入酶标板,4℃包被过夜 2. 洗板: 次日弃去孔内液体, 在纸巾上轻轻扣打以吸去残留液体, 加入洗涤液 (约 280—300ul/孔),漂洗 2-3 次,每次 3—5min; 3. 封闭:按 200-250ul/孔加入封闭液,室温 2-3 小时或 37℃1—2 小时,也可 4℃封闭过夜,然后弃去孔内封闭液; 4 样品处理: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待检样品(含未知抗原)稀释至所需浓度; 5. 标准液: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标准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定性分析可省略本步骤) ; 6 加样:按排列顺序依次加入 50—100ul/孔稀释好的标准液、处理过的待检样品、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室温或 37℃孵育 30-60min; 7 洗板:同步骤 2; 8. 加酶标抗体:酶标抗体的稀释按产品说明书, 按 50—100ul/孔加入新鲜配制的酶标抗体,室温或 37℃孵育 1 小时; 9. 洗板:同步骤 2; 10. 加底物液显色:按 100—150ul/孔加入新配制的 TMB 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 15~30 分钟。
11.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 50ul 的终止液 12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裸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 、 “-”号表示.也可在酶标仪上于 450nm(若以 ABTS 显色,则 410nm)处测 OD 值检测时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 OD值,若样品孔中的 OD 值大于阴性对照孔的 21 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 间接法(用于检测未知抗体) 1 包被: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 05~20μg/ml,按 100ul/孔加入酶标板,4℃包被过夜,次日洗涤 2—3 次; 2 洗板:次日弃去孔内液体,在纸巾上轻轻扣打以吸去残留液体,加入洗涤液(约280-300ul/孔) ,漂洗 2—3 次,每次 3—5min; 3 封闭:按 200-250ul/孔加入封闭液,室温 2-3 小时或 37℃1-2 小时,也可 4℃封闭过夜,然后弃去孔内封闭液; 4. 样品处理: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待检样品稀释致所需浓度; 5. 标准液: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标准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定性分析可省略本步骤) ; 6。
加样:按排列顺序依次加入 50—100ul/孔稀释好的标准液、处理过的待检样品(含未知抗体),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室温或 37℃孵育 30-60min; 7 洗板:同步骤 2; 8 加酶标抗体:按 50-100ul/孔加入新配制的酶标抗体(抗抗体),室温或 37℃孵育 1小时;酶标抗体的稀释按产品说明书; 9 洗板:同步骤 2; 10. 加底物液显色:按 100-150ul/孔加入新配制的 TMB 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 15~30 分钟. 11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 50ul 的终止液 12. 结果判定:裸眼观察结果或用酶标仪测 OD 值,有色产物的生成量=抗体量 (二) 、ELISA 常用的四种方法 1.直接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 加酶标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入底物; 结果判定:有色产物的生成量=抗原量 2.间接法测定抗体 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 加待检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酶标抗体(抗抗体) ; 加入底物; 结果判定:有色产物的生成量=抗体量。
3.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 加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酶标抗抗体(第二种动物抗体的抗体); 加入底物; 结果判定:有色产物的生成量=抗原量 4. 竞争法测定抗原 将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加入酶标抗原和待测抗原; 加入底物; 结果判定:对照孔与样品孔有色产物的生成量的差与未知抗原的量成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