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八面山八面山属罗霄山脉分支八面山系列南北向,纵列于资兴市东部边境的青腰镇境内,其东面 是桂东县城,为桂东、资兴、汝城的天然屏障八面有山有山八面,以此而得名桂东县管 辖东面四面,资兴市管辖西南四面山体联叠危耸,恒绵陡峭山体起伏变化,沟谷纵横, 平均坡度约为35o,山路险峻难行,古民谣说“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 去鞍”主峰海拔2042.1m,为湖南省第二高山在海拔1000〜1500m的山段主要生长2m 的灌木林, 1500m 以上主要为草甸基本简介湖南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桂东县西部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南岭山脉北 端,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 3T 39〃 〜113° 50’ 08〃,北纬 25° 54’ 02〃 〜26° 06’ 59〃, 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1 公里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中山地貌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 的山峰有 1600桂东八面山多座,最高海拔 2052 米(石牛仙)、最低海拔 860 米(江脑里河口出口处),总面积 10974 公顷东临江西赣州,南近丹霞山和莽山,西连东江湖,北达炎帝陵、井冈山,距桂东县城 76 公里桂东县城海拔 824 米,居全省之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自然空调”和 “第二春城”之称,而八面山气候更胜一筹,景致别具特色。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上、中、下三条千年古道,自四都经军营铺、小屋溪、江脑里可至资 兴赤竹园、青市,全长 40 公里,路边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崎岖险峻,行人视为险途历史传说 历史八面山是革命圣地,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1928 年,毛主席在桂东沙田万寿宫 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经八面山到四都宿营,播下了革命火种八面山区内的桃 辽有“红军村”之称, 1928年,该村19户60多人中有17名青年参加了红军 1934年在此 建立了红军长征后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36 年中共西边山区委会会部曾设于此,村 内先后有4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34年至1949年,八面山革命斗争连续不断,是三五 九旅南征北返宿营地, 1934年红军独立四团在八面山八面山阻击牵引敌人,掩护肖克、任弼时指挥红六军北上,王震曾在八面山一举歼灭国民党 第九战区第五工兵团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空军飞虎队飞机在与敌机战斗中坠毁在八面山传说 相传古时有几位秀才打这条路往省府赶考,为了缓解旅途的疲乏,相约每隔十里吟诗一句:“一十高龙仙,二十牛市冒青烟;三十槽里穿山谷,四十青冈不见天;五十龙渣水淼淼,六 十苗公走上天„„”诗中所描叙的就是当年这条古道上的情景。
文者早已仙逝,而诗谣至今 仍在民间口口相传1957年106国道竣通之后,这条路多湮没于草蔓荒野之间,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现 已难于考证汕头曙光整形美容医院 提供地质运动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现在地貌格局的形成是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经历了漫长地质历史过程 的结果深受其所处区域的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和外力作用控制和支配在地质 时期中,正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和罗霄山脉南北构造带相互干扰、相互交叉和重叠的区域; 它主要里东、印支、燕山新构造等历史运动这里从震旦系至志留系长达四系的地质地史时 期曾是片海洋,位于湘中、湘东南“华夏古陆”的边缘古海槽沉积区,志留纪末,加里东造 山运动,海水退却,隆起为陆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中三迭纪末的印支运动,表现为 强烈的挤压,产生长约45公里的水口一一八面山一带的S状旋卷构造中侏罗纪末发生的 燕山运动,表现为明显的断块运动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山燕山运动后,构造运动以间歇 性抬升剥蚀夷平,造成现在所见的海拔1000米以上五级剥夷面,形成八面山“H”形地貌 轮廓的雏型晚第三纪开始的新构造运动继承了燕山运动的特征,继续断块上升,且明显地 表现为间歇性和八面山冰花 差异性的特点,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级剥夷面上升到现在的高度,而呈现出现在的 地貌的基本轮廓。
由于地面流水、风化和重力作用等外部营力的影响,形成了现代八面山岭 谷纵横相间,切割甚深的“U”、“H”型峡谷的地貌特征地貌特征八面山是以纵谷脊岭为主的中山地貌,最低海拔 860 米,最高主峰为 2043 米高山耸峙, 气势雄伟,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以“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闻名清 代桂东知县洪钟的诗《过八面山》描述的那样:“峭壁万仞鬼斧劈,鸟道飞悬不盈尺驱走 怪石开鸿蒙,奇幼天生倚空碧一峰未过一峰横,上天入渊心担惊饥鹰掠人昼厉吻,哀猿 啸侣夜深鸣平生游历境不到,疑汝凿开混沌窍胸中五岳森峥嵘,对此何能夸奇奥百里 雷封万笏山,青骢黄绶白云间但愿五都厚风俗,人心人面莫与此山竟孱颜八面山的惊、 险、奇由此可见一斑自然景观由于强烈的地质运动, 八面山主峰八面悬崖峭壁,危石耸立,沟谷纵横,形成了鸡心石、 金鸡叫天门、天宫神印、仙牛腾云、铜锣圈、小石林等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区内气候 宜人,生态环境清闲幽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古树名木、异兽珍禽、琪花瑶草充斥其间 春季,杜鹃花漫山遍野,相思鸟情满其间;夏季,山顶的柳叶箬草翠绿如茵,软如绿毯;秋 季,红叶似火焰,尽显“层林尽染”的秀丽景象;冬季,玉树琼枝,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 呈现一派粉妆玉砌的世界。
穿行在峰峦幽谷之中,汪汪碧波与涓涓细流相通,溪依山流,山 依溪转,地形各异,泉水不同,如瑶琴低诉,似鼓瑟齐鸣,若玉带飘荡山得水而活,水 因山更幽”,多姿的水流给八面山以生命与活力漫步其中,有“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 时喷香,万壑鸟鸣”的美妙意境八面山的主峰石牛仙,高 2043米石牛仙石牛、仙牛腾云等景点在桂东流传着许多美丽的 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桂东牛郎织女与石牛仙的传说传说天上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的 灰牛大仙被降伏于此石牛仙就是传说中牛郎所找到的仙牛八面山,由于离天只有三尺三, 故而气候凉爽,传说当天上的神仙酷暑南耐时,是神仙每年夏天下凡避暑纳凉的地方,他们 于沤江河边洗澡降温,或游水嘻戏 神仙在山顶上下棋,仙女在那河里洗澡,乃人间仙境 在天上酷暑难耐之时,织女和诸仙女也一起下凡纳凉,于是有了牛郎在仙牛的帮助下终于与 织女相会,结下了美满姻缘流下了千古爱情的佳话石牛仙同时也是桂东和资兴两县著名的佛教仙场,解放前香火旺盛,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寺 庙文革中被毁,另一小庙里至今仍供奉着两尊被毁去头颅的佛像此外,八面山上仍存有 南天旧库旧址、八面山碑刻等古迹,并还有“郭法主镇妖火烧山、百合神仙耕种”等美丽传 说。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上、中、下三条千年古道,自四都经金银铺、小屋溪、江脑里可至资 兴赤竹园、青市,全长 40 公里,在桂东没有通公路之前,是桂东通往郴州的主要官道路 边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崎岖险峻,行人视为险途桂东八面山风景优美,林海茫茫,是科学考察、旅游、夏令营活动的极好场所植物物种保护区处在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于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 夏季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40—280 天)全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以上该区保存大片较完好的具有南北区系成分汇集与过渡特点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及其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繁多,丰富多样有大量素有植物界“熊猫”之誉的银杉(为中国 分布东缘的植物群落)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该地区已记录的维管束植物 217科 922属 229 种,其中种子植物178科 834属 2031 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 种, 其中I级有5种,即:银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红豆杉、银杏;II级有蓖子三尖杉、福 建柏、樟树、凹叶厚朴、喜树、榉树等16种该区内保存1000多株银杉,最大胸径达138cm, 树高24m有南方铁杉纯林13hm2,是森林之珍品;穗花杉成林分布,面积2hm2。
该区是 我国银杉、南方铁杉、穗花杉保存数量最多、保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保护区动物物种有“动物南北走廊”之称的八面山,已发现脊椎动物240种,分属24目 66科其中哺乳类 56种,鸟类116种,爬行类41 种,两栖类 27种该地区由于特殊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 环境,成为4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的栖息地其中I级有5种,11级有38 种,1级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II级有猕猴、藏酋猴、穿山 甲、大灵猫、小灵猫、水鹿、斑羚、红腹锦鸡、白鹇、大鲵、虎蛙、长臂金龟等 38 种保 护区还保存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 有野生动物”)154种湖南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在20世纪80年代是全国“三虎”(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自 然保护区之一,当时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1990年11月,世界野生生 物基金会猫科专业委员会派carry夫妇到八面山考察,考察后于11月10日欣然题词:“八面 山、秀丽的山川,华南虎的乐园”该自然保护区与石门壶瓶山、宜章莽山等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被WWF猫种动物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评价为中国拯救濒危物种华南虎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