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三篇汇总

151****51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85KB
约4页
文档ID:244066793
2022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三篇汇总_第1页
1/4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下面是课件网为您推荐的  【篇一】高三下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冲量  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单位是N·s  动量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状态量;p=mv;单位是kg·m/s;1kg·m/s=1N·s  动量守恒定律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内力远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动量定理  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I=mv-mv  反冲  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系统动量守恒  碰撞  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计,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需要计算损失的动能的碰撞;如果两物体碰撞后黏合在一起,这种碰撞损失的动能最多,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篇二】高三下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

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篇三】高三下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  (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  (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c)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