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鞍钢宪法的由来及影响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8KB
约5页
文档ID:488722831
鞍钢宪法的由来及影响_第1页
1/5

鞍钢宪法的由来及影响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一张名片就不足以扬名天下的话,那么,鞍钢是有过一张的鞍钢的名片,即是名扬海内外的《鞍钢宪法》 鞍钢是鞍山钢铁公司的简称形成于 1960 年代初期的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钢铁基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大批技术人员奔赴鞍钢投入建设,一开始的时候学习苏联的马钢经验,后来发现这种经验过于强调领导者的绝对权威,并不适合鞍钢 “鞍钢宪法”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毛泽东说过: 两个问题解决了, 事情就好办了: 一个是粮食,一个是钢铁 1959 年, 鞍钢的生产曾一度下滑, 毛泽东着急,特派彭真赴鞍钢检查、指导鞍钢受到鼓舞激励,生产热情高涨,很快抑制生产下滑更为可贵的是,鞍钢人从中体会到了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科学管理的巨大威力在鞍山市委主持下,通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基础,起草了 5000 多字的《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 1960 年 3 月 11 日呈送毛泽东十天后,毛泽东欣然对这个报告做长篇批示,多达600 多字在这个鲜见的长篇批示中,毛泽东最有神采和豪迈气概的一句就是: “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毛泽东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和超凡想象力,把一个关于工业企业管理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报 告,冠之以“宪法”一一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的称谓,这真好比晴天的一声雷,在中 国以至世界炸响。

从莫种意义上说,是简称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的“马钢宪法”催生了鞍钢的《鞍钢宪法》马格尼托哥尔斯 克钢铁公司是当时苏联最大的钢铁冶金联合企业,苏联冶金 部门的示范企业,最早掌握了在巨型平炉生产合金钢的方 法、在初轧机上轧制装甲板的技术,二战中对苏联战胜希特 勒做由过巨大贡献也许是巧合,鞍钢宪法的横空临世之时, 正是中国工业企业执行“马钢宪法”的第十个年头两参一改三结合”是鞍钢宪法的核心与精髓,即“干部参 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 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正像马克思在文学理论方面 的论述“莎士比亚化”是经后人不断概括和总结由来的,毛 泽东所说的《鞍钢宪法》也是经过领导、专家从“报告”中 归纳得生的《鞍钢宪法》之所以具有钢铁般的硬度和力量, 不仅仅符合了伟人毛泽东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国际 斗争的需要,它的宝贵之处还在于,真正探索生了一种新中 国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 年来党和国家对工业企业管理重视的开始,在我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在当时极左思潮泛滥,一切都纳入政治斗争的形势下, “鞍钢宪法”也一度成了“大跃进” “反左倾”的工具。

但纵观中国国有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鞍钢宪法对其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合理化建议等都与这部宪法所代表的含义相关此外,鞍钢宪法在西方的现代管理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譬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亦即“丰田生产方式” ,强调“团队精神” ,重视工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学者们发现这是“鞍钢宪法”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过程又回到了中国原冶金部原副部长周传典在 1999 年的一次座谈会上说: 1982年我在日本访问时,原新日铁社长、日本经团联会长稻山加宽先生对我说, 我办新日铁就是学习了 《鞍钢宪法》 的办法,学习了“两参一改三结合” 鞍钢宪法,是毛泽东对中国国有大型企业管理模式探索的第一个丰硕成果,经验证实“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促进生产力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的管理思想以“宪法”来定义鞍钢的管理模式,表明它是中国企业必须贯彻执行的“法律、法规” 如果说确定鞍钢宪法是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那么,鞍钢宪法与学大庆的结合则是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精髓在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以人为本” “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 革新和技术革命”。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首先,把党委建在企 业,是要用制度在企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个党内“法律”,这就是社会主义方向,也是“政治桂帅”的要义就像在战 争年代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以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其次,实 现了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使 权力有了相互监督、制衡、约束的机制这是吸收了西方集 权与分权现代管理思想,类似与董事长(董事会)与总经理(行政班子)的关系与过去学习苏联的厂长(经理)负责 制集大权于厂长(经理)相比先进得多以人为本首先确立了工人在企业的主人公地位,这是对宪 法中规定的国体的描述,同时在工人的动机上假设了 “以厂 为家”的忠诚和责任,清除了经济人的假设其次,预设了 利润与利益的关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要兼顾三者利益 第三,改变过去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管理,把人提升到管理的 中心,激发劳动者的高层次竞争动机,实现更高的效率两参一改三结合叙述了实现群众路线和大搞技术革新和技 术革命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两参”包含了工人监督干部 的职能,也是预防官僚主义的机制,体现了 “制度”面前人 人平等的思想三结合”的团队可以弥补任何一方的不足, 经验证明它在技术革新与革命中贡献了一条提高效率的新 路子。

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厂长(经理)制、专家治 厂、利润桂帅、物质刺激等,这些理念还基本停留在西方企 业管理的放任制、泰勒制、福特制的阶段,它们片面强调一 种机械的压迫性的纪律和低层次的竞争,来获得对劳动者的 管理欧美和日本的管理学家认为,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即对福特式僵化,以垂直命令式的企业内 分工理论的挑战用时下流行的管理学术语来说,“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提倡“团队精神”、“团队合作”、“人本管理” C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明确指由,“鞍钢宪法”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精髓的有机结合,它弘扬 的“人本管理”、“经济民主”恰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之O“鞍钢宪法”不论它有多少先天的缺陷和历史的局限,以至 于左倾的片面性,但其“经济民主”的精神实质,仍是中国 企业拥抱二十一世纪的宝贵财富逝者如斯,但唯有精神是不灭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