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 主讲:三木老师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 n概述概述n n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n n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n n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n n四、阴阳辨证四、阴阳辨证n n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概概 述述八纲辨证 概述((一)辨证的概念一)辨证的概念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n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的当前病理本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的当前病理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过程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过程n辨证的依据辨证的依据——即四诊等各种诊察所获得的即四诊等各种诊察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起因、病史资料、症状、体征、有关疾病的起因、病史资料、症状、体征、社会及自然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社会及自然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 八纲辨证 概述(二)证、病、症的区别(二)证、病、症的区别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 阶段本质的反映。
提示病因、病机、病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 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 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 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 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 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八纲辨证 概述3、症:、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 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他觉症状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 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八纲辨证 概述(三)辨证的方法:(三)辨证的方法: ◇病因辨证 ◇经络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总纲: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概述(四)八纲定义(四)八纲定义即即 阴、阳、阴、阳、 表、里、表、里、 寒、热、寒、热、 虚、实、虚、实、 八纲辨证 概述(五)八纲辨证定义(五)八纲辨证定义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病变中正邪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概述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ØØ表里辨证(病位、病势)ØØ寒热辨证(病性)ØØ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ØØ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八纲辨证 概述(六)八纲辨证意义(六)八纲辨证意义◇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 复杂,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高屋 建瓴的作用八纲辨证 概述 (七)八纲辨证源流(七)八纲辨证源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1、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内容已有论述八纲辨证 概述2、东汉年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进行辨证论治 3、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为许多医家所接受明代医家张景岳称八纲为“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八纲辨证 概述4、清末祝味菊正式提出了八纲辨证的名称在其《伤寒质疑》一书中写道:“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八纲辨证 概述16八纲辨证一、表里 辨证17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一、表里辨证Differentiation of Exterior an Interior Syndromesn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n n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n n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三阳经与三阴经 ——阳经为表,阴经为里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皮毛、肌腠、经络 ——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 ——为内,为里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的作用表里辨证的作用n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n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n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 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一)表证(一)表证(Exterior)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1、、表证临床表现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发热恶寒(或恶风)主症主症 舌苔薄白舌苔薄白 脉浮脉浮 头身疼痛头身疼痛次症次症 鼻塞流涕或喷嚏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寒、热、痛、塞、咳)表证——发热恶寒表证——舌苔薄白表证——脉浮表证表证————咳嗽咳嗽咳嗽咳嗽头痛头痛头痛头痛鼻塞流涕鼻塞流涕鼻塞流涕鼻塞流涕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2、表证的、表证的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
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表证辨证要点:表证辨证要点:(1)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2)以恶寒发热并见为必有症状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3、表证的治疗、表证的治疗表证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法 (即八法中的汗法)n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n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n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取微汗取微汗取微汗取微汗 避风寒避风寒避风寒避风寒 慎饮食慎饮食慎饮食慎饮食八纲辨证 表证治疗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二)里证(二)里证★★Interior Syndromes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n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病位深病位深 病情重病情重 病程长病程长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1、里证的临床表现、里证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多有舌象改变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舌红苔黄壮热、面红舌淡白边齿痕面白无华舌苔厚腻边齿痕腹胀大如鼓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2、里证的病因病机、里证的病因病机 里证成因有三:里证成因有三: ((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 侵犯脏腑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 (外邪直中)(外邪直中) ((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 直接损伤脏腑气血直接损伤脏腑气血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辨证要点:辨证要点:((1)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
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 ((2)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似的里证)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似的里证 的的一些症状一些症状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3、里证的治疗、里证的治疗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里虚证——补里实证——攻里寒证——温里热证——清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三)半表半里证(三)半表半里证 病病邪邪既既不不在在表表,,又又非非完完全全入入里里,,介介于于表间的证候表间的证候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1、、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2、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 ((1 1)外邪由表传内,尚未入于里;)外邪由表传内,尚未入于里; ((2 2)里邪透表,尚未透于表,邪气居于)里邪透表,尚未透于表,邪气居于 半表半里之间;半表半里之间; (3)邪气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 争,少阳枢机不利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分析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分析 *邪客少阳,正邪分争——寒热往来寒热往来; *邪客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胆火内郁,脾胃失运——不欲饮食; *胆火上扰,心神不宁——心烦; *胆火内扰,胃失和降——喜呕; *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口苦咽干; *少阳肝胆病——可见脉弦。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半表半里证辨证要点:半表半里证辨证要点:((1 1)必见)必见寒热往来寒热往来之症之症(2)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等症状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3 3、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半表半里证的治疗n和解表里法和解表里法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柴胡、黄芩、 参、夏、姜、参、夏、姜、 枣、草枣、草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四)表里证的鉴别(四)表里证的鉴别 表表证 里里证病史病史 新病,病程短新病,病程短 久病,病程长久病,病程长寒热寒热 发热恶寒同见发热恶寒同见 只热不寒只热不寒 或只寒不热或只寒不热舌象舌象 舌象变化不大舌象变化不大 舌象多见异常舌象多见异常脉象脉象 脉浮脉浮 脉沉或其他脉脉沉或其他脉 八纲辨证二、寒热辨证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反映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概括说明了肌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 调经论》: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的意义寒热辨证的意义了解肌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了解肌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判断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性质,为清热滋阴,或温阳散寒提供依据为清热滋阴,或温阳散寒提供依据 注意:注意: 恶寒、发热恶寒、发热 与寒证、热证区别与寒证、热证区别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一)寒证寒证1 1、定义:阴盛、定义:阴盛 实寒证实寒证 阳虚阳虚 虚寒证虚寒证2 2、成因:、成因: ((1 1)外感阴寒邪气;)外感阴寒邪气; ((2 2)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3 3)内伤久病,阳气耗伤内伤久病,阳气耗伤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3、临床表现:冷冷清清白滑迟 恶寒、畏冷、冷痛恶寒、畏冷、冷痛恶寒、畏冷、冷痛恶寒、畏冷、冷痛 阳失温煦阳失温煦阳失温煦阳失温煦 喜暖、肢凉、蜷卧喜暖、肢凉、蜷卧喜暖、肢凉、蜷卧喜暖、肢凉、蜷卧 口淡不渴口淡不渴口淡不渴口淡不渴 痰涎涕清稀痰涎涕清稀痰涎涕清稀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小便清长小便清长小便清长 寒不消水寒不消水寒不消水寒不消水 大便清稀大便清稀大便清稀大便清稀 苔白而润苔白而润苔白而润苔白而润 面色白、舌淡面色白、舌淡面色白、舌淡面色白、舌淡————————————阳不运血阳不运血阳不运血阳不运血 脉紧或迟脉紧或迟————————寒主收引寒主收引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寒证的辨证要点寒证的辨证要点 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为其主要病机 2、脏腑功能低下,肌体失去温煦为主 要临床表现。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4 4、寒证的治疗原则、寒证的治疗原则寒证的治疗原则是:寒证的治疗原则是:虚寒虚寒——宜温之宜温之(附子、肉桂等)(附子、肉桂等)实寒实寒——宜散之宜散之(生姜、桂枝等)(生姜、桂枝等)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二)热证(二)热证1 1、定义:、定义: 阳盛阳盛 实热证实热证 阴虚阴虚 虚热证虚热证2 2、成因、成因((1 1))外感火热之邪外感火热之邪 ((2 2)寒邪入里化热)寒邪入里化热 ((3 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4 4)饮食不节,积久化热)饮食不节,积久化热 (5)房室劳伤,劫夺阴津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热渴红数二便结热渴红数二便结n n发热恶热喜冷发热恶热喜冷 阳热亢盛阳热亢盛n n 面红目赤面红目赤 火性炎上火性炎上n n 口渴欲饮口渴欲饮n n 痰涕黄稠痰涕黄稠n n 小便短黄小便短黄 热灼津伤热灼津伤 n n 大便干结大便干结n n 苔黄干燥苔黄干燥n 舌红脉数舌红脉数 热迫血疾热迫血疾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热证的辨证要点热证的辨证要点 ((1 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 为主要病机。
为主要病机 ((2 2)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 为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3 3、热证、热证的治疗原则的治疗原则n热证的治疗原则是:热证的治疗原则是:n实热实热——宜清宜清(白虎汤等)(白虎汤等) n虚热虚热——宜补宜补(六味地黄丸等)(六味地黄丸等)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 证 热 证寒热喜恶 恶寒喜暖 恶热喜冷 口渴与否 口淡不渴 口渴喜饮 面色赤白 面白或青黑 颜面红赤 四肢温凉 手足厥冷 手足烦热 二 便 小便清长大便溏 小便短赤大便结 舌象 舌淡苔白而润滑 舌红苔黄而干燥 脉象 脉迟或紧 脉数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n表热证n n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风热之邪在表;n n风热袭于咽喉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咽红而痛;n n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汗出;n n风热上扰风热上扰————头痛。
头痛n n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热之象风热之象n n治疗治疗————银翘散银翘散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里证、实证、热证——里实热证n n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发热恶寒,鼻流清涕n n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高热,大汗、口渴;高热,大汗、口渴;n n热邪灼肺,耗伤阴津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咳吐黄稠痰;n n热邪扰心热邪扰心————烦燥不安;烦燥不安;n n满满面面通通红红,,舌舌红红苔苔黄黄,,脉脉数数有有力力————为为里里实实热热证证的的表现n n治疗治疗————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 +泻白散泻白散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n n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里虚寒证n n昨夜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为外有风热表证n n此为旧病,又新感风热之邪外有风热表证,故为表热里寒证n n(表里同病,寒热错杂)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 虚实的含义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素问. 通评虚实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辨证的意义了解机体邪正的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者宜攻,虚者宜补 马王堆汉墓帛书:“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 (一)实证(一)实证1、定义 (1)邪气亢盛(有余), 正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 (2)病理产物停聚2、成因 (1)感受外邪 (2)内脏功能失调,痰饮、 水湿、瘀血、脓液、宿食、 虫积等蓄积特点:特点: 新起、暴病,新起、暴病, 病情剧烈、体质壮实病情剧烈、体质壮实3、临床表现:由于感邪性质、病理产物及病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 壮热,腹胀痛拒按, 胸闷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呼吸气粗,痰涎壅盛,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二)虚证(二)虚证1、定义:正气虚弱(矛盾主要方面), 邪气不盛,邪正交争不剧烈 正气:阴、阳、气、血、精、 津液、营卫等虚损程度: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2、成因(1)先天不足 (2)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特点:病程较久,病势较缓,体质素虚特点:病程较久,病势较缓,体质素虚 66气气 虚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气怯,动则气急,纳少不化,舌质淡胖,脉虚无力。
乏力气短自汗出,乏力气短自汗出, 纳少声低脉无力纳少声低脉无力 67阳阳 虚虚气虚气虚+虚寒虚寒(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等)下利清谷,脉迟等) 畏寒肢冷二便清,畏寒肢冷二便清, 神疲脉迟舌淡胖神疲脉迟舌淡胖68血血 虚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眩晕心悸面黄白,眩晕心悸面黄白, 肢麻舌淡脉细弱肢麻舌淡脉细弱69阴 虚n n头晕目眩,失眠心悸头晕目眩,失眠心悸 + 虚热虚热n n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n n口干咽燥,盗汗,口干咽燥,盗汗,n n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n n脉细数脉细数 眩晕失眠舌面红,眩晕失眠舌面红, 身热盗汗脉细数身热盗汗脉细数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n n 1 1 1 1、体质强弱、体质强弱、体质强弱、体质强弱n n 2 2 2 2、发病久暂、发病久暂、发病久暂、发病久暂n n 3 3 3 3、病程长短、病程长短、病程长短、病程长短n n 4 4 4 4、声息高低、声息高低、声息高低、声息高低n n 5 5 5 5、痛处喜按与拒按、痛处喜按与拒按、痛处喜按与拒按、痛处喜按与拒按n n 6 6 6 6、舌象、舌象、舌象、舌象n n 7 7 7 7、脉象、脉象、脉象、脉象n 8、内伤外感内伤外感 四、阴阳辨证n n阴阳的基本含义阴阳的基本含义n n阴阳是对事物相互阴阳是对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的两个方面的高度概括,是证候高度概括,是证候分类的纲领。
分类的纲领《内经《内经. .阴阳应象大阴阳应象大论》: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先别阴阳 阳阳上上部部体体表表背背部部外外侧侧心心肺肺气气卫卫气气心心阳阳阴阴下下部部内内脏脏腹腹部部内内侧侧肝肝肾肾血血营营气气心心阴阴阳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运动的功能的亢进的阴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沉降的静止的物质的衰退的阴阳的基本属性:阴阳的基本属性:阳阳------兴奋、躁动、亢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特征;进、明亮等特征; 外在的、外在的、 向上的、向上的、 容易发生的;容易发生的; 阳邪致病阳邪致病, ,病变较快病变较快: : 表证、热证、实证表证、热证、实证阴阴------抑制、沉静、衰退、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特征;晦暗等特征; 内在的、内在的、 向下的、向下的、 不易发生的;不易发生的; 阴邪致病,病变较慢阴邪致病,病变较慢: : 里证、寒证、虚证里证、寒证、虚证阴阳辨证的意义 * * 阴阳的八纲辨证的总纲,可以统括阴阳的八纲辨证的总纲,可以统括其余六个方面(二纲六要)。
其余六个方面(二纲六要) * * 任何疾病和证候都可阴阳从整体上任何疾病和证候都可阴阳从整体上加以最基本的概括加以最基本的概括 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1、阴证、阴证 里证、寒证、虚证里证、寒证、虚证的综合的综合2、阳证、阳证 表证、热证、实证表证、热证、实证的综合的综合具体辨证内容 阳虚证(虚寒证)阳虚证(虚寒证) 阴虚证(虚热证)阴虚证(虚热证) 阳盛证(实热证)阳盛证(实热证) 阴盛证(实寒证)阴盛证(实寒证) 亡阳证亡阳证 亡阴证亡阴证 阳亢证阳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