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4MB
约8页
文档ID:524162003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_第1页
1/8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3姓名:_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使用日期 1.下表宋代明州鄞县酒坊( )表素材可以用来论证宋代A.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市坊界限已经彻底打破C.酿酒业已成为主要行业D.政府摒弃重农抑商政策2.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据此可知,运河的整修( )A. 出于古代政治中心转移需要 B.为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问题C.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 D.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3.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它反映出唐代( )A.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兴起B.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C.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4.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 B.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C.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5.用以下两则史料进行互证,可以说明北宋开封城( )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A. 城市经济繁荣 B. 海外贸易发达 C. 纸币广泛流通 D.水陆交通便利时期词汇秦朝半两钱、小篆重文轻武、交子清朝军机处、京剧6.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如表所列词汇中“重文轻武、交子”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7.下图名为《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 )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8.如表为北宋到元朝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统计表从这一统计表中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长期战乱造成人口死亡流散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经济落后③北方农业生产逐渐衰落消亡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最终完成9.如图为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绍兴三十年(1160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乙图)上述材料表明( )①宋代商业发达②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③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④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0.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如表)由此可知当时(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季节春夏秋冬时间(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诏令(篇)61025640122343合计(篇)3324A.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C.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11.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A. 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12.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

这些记载表明宋代( )历史典籍记载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鲁)宗道局近酒肆,尝微行就隐肆中《治资治通鉴长编》(向)敏中因密使访其贼,吏食于村店《宋史》(王曾)侵(王)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诣开封府诉之A.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B.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C.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 D.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13.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14.下图是根据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的模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研究宋代对外贸易的直接证据B.是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C.能反映宋朝时期高超的造船技术D.能反映宋代的对外贸易途径泉州15.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A.安史之乱的危害 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赋税制度的沿革16.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这可用来说明宋朝( )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政府彻底废除C.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 D.商贸税收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宋代农村也开设了酒坊,结合所学,宋朝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故选择A选项;市坊界限的打破主要发生在城市之中,农村并没有建立市坊制度,故排除B选项;结合所学,宋代的主要行业为丝织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宋代的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坊界限的打破,需正确掌握时间线再进行作答2.A【详解】据表格可知,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的中心、形状存在差异,但都是以首都为中心运河的开凿和整修从隋朝到元朝的这种变化,体现了政治中心的变化,A正确;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主要是为了缓解南北交通运输压力,功能不在于为北方送水,B错误;据材料“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可知,材料强调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不同,而不是强调“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C错误;据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南方尚未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不存在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问题,D错误。

点睛】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3.A【详解】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可得知内陆城市长沙窑文物的瓷器大量出口,外向型经济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广州和泉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长沙经济繁荣与发达,排除D项4.B【分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从地理位置上看,广西桂林因为地处最南端,商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本题选B选项;A选项错误,此时北宋时期的都城是在开封,而不是杭州,无法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海外贸易的特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黄河流域部分的城市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朝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故A正确;题干涉及是国内城市贸易,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6.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为防止武将专横的弊端,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7.B【详解】材料反映北宋海外贸易呈现上升趋势,但海外贸易收入额也有下降的年份,排除A;由材料来看,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比北宋更高,故选B;“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宋朝也不例外,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海外贸易战两宋财源的比重,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D。

8.D【详解】元朝全国人口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长期战乱死亡流散人口增加,①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人口增长导致经济落后,排除②;北方人口占比逐步下降,不能说明北方农业生产逐渐衰落消亡,③错误;由表格数据看出,北方人口占比逐步下降,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且超过了北方,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过程,④正确因此D项正确,排除ABC项9.C【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①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表明,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②正确;“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与题干所给材料中“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不符,③错误;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④正确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10.B【详解】宋代保护动物的诏令多颁布于春秋之际,即在动物产卵繁殖之际,说明当时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规律,B正确;A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百姓的意识,排除D。

11.C【详解】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宋代后,与隋朝运河开凿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不是隋朝和元朝运河开凿的原因,故B项错误;从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弃洛阳,直取北京连至杭州,体现出两朝都城的变化,故C项正确;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而不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项“外向”特征错误,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联系所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找到正确答案12.D【详解】依据材料“居近酒肆,尝微行(便衣)就隐肆中”可知,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限制, “吏食于村店”可知,宋代草市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依据材料“诣开封府诉之”可知,宋代出现商业诉讼,这表明宋代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行为;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商税在宋代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无法得出商税的地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城乡发展差距故选D选项13.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由湖广地区供应,于是促进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