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主式保障的发展分析(共享)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0KB
约7页
文档ID:203832049
自主式保障的发展分析(共享)_第1页
1/7

自主式保障的发展分析孟庆均摘 要:自主式保障(AL)是高新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21批纪装备 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必然对保障模式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 响木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装备保障策略的发展历稈,以及装备保障模式的演化的内在原因; 提岀了自主式保障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白主式保障发展的合 理化建议关键词:白主式保障;保障策略;演化1引言白主式保障系统在美军F-35战机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白主式保障模式的形成,其良好 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必然对保障模式的变苹产生深远的影响显然,白主式保障模式是高 新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21世纪装备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 被动的反应式武器装备保障相比,H主式保障是一种全新的保障理念,它是一种先导式的武 器装备保障模式白主式保障的出现既是需求牵引的结果,也是技术推动的结果,其产生有 其深层理论原因其发展过稈中也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2装备保障模式的演化2.1装备保障策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装备技术性能在不断的提高,同时装备维修保障策略,也在不 断的进步从最初根据经验维修,到现在比较成熟的系统科学理论,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 较大较快的发展。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装备的维修策略,大体经历了以下数个阶段:1)故障维修(20世 纪50年代以前),故障维修乂称事后维修也叫修复性维修,这是指在装备发生故障后,再 进行维修;2)定期维修(20世纪50-60年代),定期维修又叫计划维修,属于预防性维修, 是在故障发生前实施维修,其前提是了解装备的故障特性并熟悉其零部件的磨损状态;3) 基于状态的维修(20世纪70年代),基于状态的维修(CBM)也称作状态维修、视情维修, 是一种预测性维修方式,也属于预防性维修,是基于实时或接近实时评估设备状态,在装(设) 备出现了明显劣化后实施的维修策略4)增强型基于状态的维修(进入21世纪以来),增 强型基于状态的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plus, CBM+)是CBM基础上的扩展, 将一些新的和改进的维修技术、方法与稈序引入到维修实践中,它更加注重状态的监控、故 障的预测,强调更强的维修和保障能力与传统维修方式相比,CBM+在制定维修策略时考虑了系统运行状态及由于制造过稈、 使用保障过稈等造成的差异,并尽可能在故障前进行维修由于掌握了装备的现行技术状态, 运用数据分析与决策技术预测装备的寿命并实施精确维修,所以能有效地减少停机时问,节 约维修费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可用度。

CBM+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靠度、 可用度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维修,降低费用,更好地安排装备维修工作和进行维修管理 2.2装备保障模式的演化过程我们把以故障维修和定时维修为主要保障策略的保障模式称为传统保障模式,把基于 状态的维修和增强型基于状态维修为主要保障策略的保证模式称为白主式保障模式二者随 着时问的推移、探测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发生着演化其演化过稈如图1 所示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传统保障模式 中的“故障维修”与“定时维修”的比重不断在下降,当前保障模式中“状态维修”(CBM/CBM+) 已经有了一定的比例,但随着新技术应用成木和难度的下降,“状态维修”的比例会进一步 提高,而传统保障模式中的主要保障策略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我们将这种以“状态维修” 为主要保障策略的保障模式称Z为白主式保障模式2.3装备保障模式演化的内在原因上述装备保障模式的演化过稈从整体上反映了在不同技术时代人们在解决保障问题时 采用的不同方式,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肴这其实既是“需求牵引”的结果,也是“技术推 动”的结果从“需求牵引”的方血来看,对于装备保障问题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求“保障难度小、 保障任务少、保障费用低”的保障方式,进而让装备保障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化,减轻保障负 担。

但是人们在追求上述目标的同时,会发现有种种的困难阻碍了上述目标的达成其中最 主要的就是技术上的困难因此从“技术推动”的角度来看,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步看清了保障问题的源头, 即故障的发生当人们对故障规律一无所知时,就只能等到故障成为现实时再去杳找故障和 处理故障问题这时故障及其保障问题是一个“黑箱”状态;随着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故障的发生、发展规律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一些通用的零部 件的寿命分布曲线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用概率表达出来,为了保证关键部件(影响人员 安全、任务完成和重大经济损失)在一定时间内放心(较高概率)地使用,对于耗损型的部 件采用了“定时维修”的办法显然定时维修冇可能大量浪费部件的固有寿命(维修过剩), 也有可能在定时维修前发生故障(维修不足),况且对于非耗损型部件不适用此时人们对 于故障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能完全了解和控制故障问题,可以认为此阶段处于“灰箱” 状态探测技术的逐步应用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即基于状态的维修通过对故障规律的 掌握以及部件特性的变化,借助这类工具可有效掌握故障发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而判断 其健康状态、预测其剩余寿命从“定期检查”到“实时检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 “基于 状态的维修”向“增强型基于状态的维修”的发展。

后者能够更为“清楚”和“动态”地掌 握产品故障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可以认为此阶段处于“白箱”状态,如图1所示traditional support modecurrent support modefuture support modeblack boxgray boxdemand tractionwhite boxtechnology pushFigure 1 the evolution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inode在解决保障问题方面,“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最新成果就是自主式保障方式 和自主式保障系统的应用自主式保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保障问题的不确定性问题,其目标 是几乎所有的保障问题(特别是维修保障)的解决均以先进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并最终达到装备保障的“精确化”,包括保障时机的精确化、保障物资的精确化、保障人员 的精确化、保障地点的精确化3自主式保障发展过程中的挑战3.1设计的复杂化问题采用白主式保障模式的装备与不采用白主式保障的装备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复 杂稈度明显提高基础数据的采集、信息的综合、故障的诊断、寿命的预计,到信息的综合、 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显示等,均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植入、嵌入或配置到装备本 身,以便于及时“触发”保障任务。

所有技术的应用均需要在装备的设计过稈中加以考虑, 设计的复杂化显然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I大1此应当正确处理CBM/CBM+保障策略与传统的定时保障、事后保障Z间的关系,自主 式保障模式的应用绝不应该抛弃传统的保障策略,而是结合使用,发挥各白所长,有条件有 步骤地增加CBM/CBM4-保障策略的比重,降低新装备设计与研制的难度3・2装备成本增加问题F-3 5战机的成木严重超过预算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片面追求 自主式保障的“理想效果",因为其论证目标中要求几乎所有的保障活动均采用白主式保障模 式也就是说,对于CBM/CBM+保障策略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装备成木的大幅上升,这与 自主式保障的初衷相违背因此需要CBM/CBM+策略与传统保障策略的结合使用,在费川、 进度、战备完好性之间达到最终的平衡3.3研制周期延长问题当前自主式保障系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如PI1M都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Z中,新 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成熟度的过程,其试验项目急剧增加,研制周期大幅延长另外,由于 自主式保障模式要求其对应的保障系统应当具冇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根据PIIM系统提供的数据与信息提前规划保障所需资源,因此原有保障系统需要进行改造。

新装备研制完 成麻部署时如果保障系统没有同步改造完成,将影响装备保障能力的及时形成3・4技术升级加快问题构成自主式保障系统的一些基础性技术,如PHM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都 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采用白主式保障系统有可能延长装备的研制周期, 这样在装备工程研制前期采用的各种技术有可能在装备研制完成后变得落后,有需要进一步 的技术升级,原有的保障系统血临改造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在装备研制前期考虑技术进步带 来的种种问题,保证技术成熟的同时提高技术的先进性4自主式保障的发展趋势总体來说,白主式保障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装备保障模式,事后维修、定时维修等 保障策略进一步弱化,CBM/CBM+保障策略将进一步加强另外自主式保障将与其他先进保障 理念相融合,例如“精确麻勤”、“基于性能的麻勤”、“感知与响应后勤”等,形成贯穿 装备寿命周期、覆盖武器装备体系、综合多个军兵种、渗透备层次保障机构的“联合一体化 自主式保障”模式4. 1贯穿装备全寿命周期自主式保障系统的开发和自主式保障模式的应用的备项活动贯穿于装备的全寿命周 期,如图2所示• new concept ::• new material J:• new technique;• technical feasibility• technical maturity• latent risknew means• cost and schedule• correctness of design concept• correctness of support concept• selection of support concept• layout of support system• validation of technology• key technology exploring /• application and test• equipment approved test• initialization support analysis• accumulation of using data•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result• feedback of usefu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substitutable resource• rebuild support systemf demonstrationschemedevelopmentoperationafter stoppingPhasePhasePhasePhaseproduction/• exploration and• preliminary R&DFigure 2 ALengineering work throughout the equipment life cycle自主式保障的开发和应用实际上从装备的探索和预研阶段就已经开始,在此阶段通过 对新概念的探索、新材料的开发、新技术的储备、新手段工具的设想等,为赋予新装备具有 自主式保障的特性和相应的保障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在装备的论证阶段,主要突出备种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成熟度分析,并对新技术应用对 装备研制的风险、费用、进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形成为具体设计方案和相应的自主式保障方 案的确定提供支撑在装备的方案阶段,首先考虑自主式保障模式因素构建相应的备选设计方案,并从装 备保障效果方面提出优选装备设计方案的建议;其次在已经确定的装备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构建多个保障方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