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侧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上期内容中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耳石症的基 本概念,以及其好发部位由于人耳双侧共有3对(6个) 半规管(如下图1所示),耳石可能同时滑落至一个或多个 半规管内,部分患者可能双侧同时发生因此明确耳石症的 发病侧别和累及的半规管,对选择正确的复位方法和复位成 功率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左耳右耳图1:人耳半规管的正常 解剖示意图,双耳有3对,共计6个半规管目前临床上主要 通过体位试验(Dix-Hallpike和Roller试验)诱发出眩晕及 其眼震的形式对耳石症的侧别进行大体的判断通过眼震的 观察,一方面可以确诊耳石症;另一方面可以判断发病的耳 别及累及的半规管耳石症表现出的眼震形式主要包括:水 平向左、向右,顺钟向向地性或离地性,逆钟向向地性或离 地性本期内容,我们主要从前庭眼反射的机制,来进 一步为大家解析不同半规管的耳石症是如何诱发出具有特 征性的眼震形式的一、前庭-眼反射的定义(Vestibulo-ocular reflexes,VOR)前庭-眼反射,是指当刺激前庭外周器官(半 规管和耳石器)后,如下图2所示,引起前庭神经兴奋,兴 奋的电活动信号传递至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通过交叉性 或非交叉性的纤维,经同侧和对侧的内侧纵束,投射到外展 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引起其所支配的眼肌 运动,从而出现相应的眼球运动,即眼震;如下图2所示。
图2:前庭-眼反射的解剖示意图半规管和耳石器受刺激, 兴奋后,通过前庭上和前庭下神经,传递至前庭神经核,前 庭神经核团进一步将这种兴奋性信号通过直接通路和间接 通路传递至眼神经核,引起所支配的眼肌运动,从而出现相 应的眼球运动,即眼震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眼外肌的解剖及其受刺激兴奋后,是如 何进一步引起相应的眼球运动的二、眼外肌的解剖及其引发的眼球运动人体每一侧眼球均有 6对眼外肌,来维持眼球的正常运动;包括上直肌、下直肌、 外直肌、内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如图3所示图3:眼球的解剖示意图不同的眼肌运动,出现不同的眼 球运动形式各眼肌受刺激,兴奋后,所引起的眼球运动是不 一样的当内直肌受刺激时,眼球向内眦部移动;外直肌受 刺激时,眼球向外侧移动,如下图4;当上直肌受刺激时, 眼球呈上转、内旋、内转运动,即上跳性---逆钟向运动,如 下图5示;下直肌受刺激时,眼球呈下转、外旋、内转运动, 即下跳性,顺钟向运动;如图6所示图4:内直肌和外直肌运动眼球表现为上跳性---逆眼球分别 水平向内眦部和向外眦部运动图5:右侧眼球上直肌运动, 眼球表现为上跳性---逆钟向图6:下直肌运动,眼球表现为下跳性,顺钟向运动当上斜 肌受刺激时,眼球呈内旋、下转、外转运动,即下跳性,逆 钟向运动,如图7所示;当下斜肌受刺激时,眼球呈外旋、 上转、外转运动,即上跳性,顺钟向运动,如图8所示;图 7:上斜肌运动,眼球表现为下跳性,逆钟向运动图8:下斜 肌运动,眼球表现为上跳性,顺钟向运动6对眼外肌的运动是相互拮抗和相互偶联,共同维持眼球的 运动,根据Sherrington法则,同侧的内外直肌、同侧上下 直肌、以及同侧上下斜肌相互拮抗;即当同侧的内直肌运动 时,同侧的外直肌会出现一个相反的运动,从而维持眼球在 一个适当的位置。
同时根据Hering法则,左侧内直肌,与 右侧外直肌相互偶联;左侧上斜肌与对侧下直肌相互偶联; 左侧下斜肌与对侧上直肌相互偶联;相互偶联的眼外肌可以 使眼球获得最大化的运动,从而保持视野的足够开阔耳 石症主要是因为脱落的耳石颗粒滑落至相应的半规管内,导 致半规管内的淋巴液相对运动,从而引发了支配半规管的前 庭神经兴奋,兴奋的电活动信号,通过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 神经传递至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通过交叉性或非交叉性 的纤维,经同侧和对侧的内侧纵束,投射到外展神经核、滑 车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引起其所支配的眼肌运动那么 半规管受刺激了,是如何诱发其所对应的眼外肌运动,从而 出现特征性的眼反射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半规管与眼 外肌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下图9所示图9所示:双侧半规 管与双侧的眼外肌的空间位置关系(一) 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的眼震形式 根据Flouren’ s定律, 半规管与相应的眼外肌处在同一平面;如:外半规管与同侧 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处在同一平面;当同侧的外半规管受刺 激时,将导致同侧的内直肌和对侧的外直肌受兴奋,从而出 现相应的眼球运动因此,当右侧的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时, 由于引起了同侧(即右侧)的内直肌兴奋,眼球向左水平移 动;以此同时,由于对侧的外直肌也同时兴奋,出现水平向 左运动,此时眼球首先表现为水平向左的慢相运动;进而出 现水平向右的快相运动。
由于临床主要根据眼球的快相运 动,来评估眼震的方向,因此右侧的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时会 表现出一个快向向右的水平眼震,如下图10所示图10: 右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导致右侧水平半规管兴奋时,由于 右侧水平半规管与同侧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处在同一平面; 导致右侧的内直肌和左侧的外直肌受兴奋,眼球出现水平向 左的慢相运动;进而出现水平向右的快相运动由于临床主 要根据眼球的快相运动,来评估眼震的方向,因此右侧的水 平半规管耳石症时会表现出一个快向向右的水平眼震以此 类推,当左侧耳石症时,出现一个水平向左的眼震二) 后半规管耳石症的眼震形式根据Flouren’ s定律,后 半规管与同侧上斜肌和对侧下直肌处在同一平面;当同侧的 后半规管受刺激时,将导致同侧的上斜肌和对侧的下直肌受 兴奋,从而出现相应的眼球运动例如:当右侧的后半规管 耳石症时,由于引起了同侧(即右侧)的上斜肌兴奋,眼球 出现内旋、下转、外转运动;以此同时,由于对侧的下直肌 也同时兴奋,下转、外旋、内转的眼球运动,同侧上斜肌和 对侧下直肌相互协同,此时眼球首先表现为顺钟向、下跳性 的慢相运动;进而眼球出现相反的快相运动,即:逆钟向、 上跳性眼震。
由于临床主要根据眼球的快相运动,来评估眼 震的方向,因此右侧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时会表现出我们临床 常说的“逆钟向、上跳性”的眼震,如下图11所示图11: 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导致右侧后半规管兴奋时,由于右侧 后半规管与同侧上斜肌和对侧下直肌处在同一平面;导致右 侧的上斜肌兴奋,眼球呈内旋、下转、外转运动;同时左侧 的下直肌受兴奋,同时,由于对侧的下直肌也同时兴奋,眼 球呈下转、外旋、内转运动由于右侧上斜肌和左侧下直肌 相互协同,此时眼球首先表现为顺钟向、下跳性的慢相运动; 进而出现相反的快相运动,即:逆钟向、上跳性眼震由于 临床主要根据眼球的快相运动,来评估眼震的方向,因此右 侧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时,表现出我们临床常说的“逆钟向、 上跳性”的眼震相反,如果左侧后半规管出现耳石症时, 则出现”顺钟向、上跳性“眼震二)上半规管耳石症的眼震形式根据Flouren’ s定律,上 半规管与同侧上直肌和对侧下斜肌处在同一平面;当同侧的 上半规管出现耳石,受刺激时,将导致同侧的上直肌和对侧 的下斜肌受兴奋,从而出现相应的眼球运动例如:当右侧 的上半规管耳石症时,由于引起了同侧(即右侧)的上直肌 兴奋,眼球出现上转、内旋、内转运动;以此同时,由于对 侧的下斜肌也同时兴奋,出现外旋、上转、外转的眼球运动, 由于同侧上直肌和对侧下斜肌相互协同,此时眼球首先表现 为顺钟向、上跳性的慢相运动;进而眼球出现相反的快相运 动,即:逆钟向、下跳性眼震(与后半规管的上跳性眼震相 反)。
由于临床主要根据眼球的快相运动,来评估眼震的方 向,因此右侧的上半规管耳石症时会表现出我们临床常说的 “逆钟向、下跳性”的眼震,如下图12所示图12:右侧 上半规管耳石症,导致右侧上半规管兴奋时,引起了同侧(即 右侧)的上直肌兴奋,眼球出现上转、内旋、内转运动;以 此同时,由于对侧的下斜肌也同时兴奋,出现外旋、上转、 外转的眼球运动,由于同侧上直肌和对侧下斜肌相互协同, 此时眼球首先表现为顺钟向、上跳性的慢相运动;进而眼球 出现相反的快相运动,即:逆钟向、下跳性眼震由于临床 主要根据眼球的快相运动,来评估眼震的方向,因此右侧的 上半规管耳石症时会表现出我们临床常说的“逆钟向、下跳 性”的眼震根据前庭-眼反射的机理,当左侧半规管出现耳石症时会出现 与右侧方向相反的眼震图13示例:左侧不同半规管耳石症时出现的眼震示意图图13:左侧不同半规管耳石症表现 出与右侧相反的眼震形式总之,熟悉前庭-眼反射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不 同半规管耳石症所表现出来眼震形式,从而更好的鉴别耳石 症的发病侧别及受累的半规管,为临床医生选择进一步的耳 石复位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期内容,我们将进一 步为大家详细介绍常见耳石症的复位方法,敬请关注新华医 院听力中心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