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噪音污染与护理管理ICU噪音污染与护理管理 【摘要】阐述了噪音的概念,ICU噪音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应激能力 【关键词】ICU;噪音污染;护理;管理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情变化快,医护工作繁忙,在急救过程中,机械或人为的产生各种噪音,往往被忽略,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噪音较普通病房大,对患者及工作人员会产生多种潜在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危害凡是不悦耳、不想听或足以引起人们心理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白天病房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应控制在35~40 dB,若超过50~60 dB时则比较吵闹[1]为此通过调查,找出ICU噪音的主要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 1ICU噪音污染来源分析 1.2工作人员的谈话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噪音由工作人员引起的噪音占27.1%,在噪音来源中位居第二[2]还有工作中铃声也是一种较高的噪音,例如铃响噪音为73 dB,走路噪音为60~70 dB,工作人员交谈噪音为60~72 dB 1.3在医疗操作中,吸痰声是刺激性较强的一种噪音,工作人员取放物品,移动设备等,这其中还不包括意外丢落物品或使用噪音较大的金属治疗车、治疗盘等产生的额外噪音。
例如负压吸痰发出的噪音为78 dB,金属物品碰撞噪音为80 dB 1.4患者发出的声音ICU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空间,患者因伤口疼痛而痛苦呻吟,因烦躁不安、疼痛等不适所发出的噪音会使人之间相互影响,这类噪音可达60~90 dB 2护理管理对策 2.1噪音的控制,ICU设计时要考虑减少噪声地板、天花板和墙壁采用隔音材料,医护人员办公区与病区隔开或将患者安置在封闭环境中,安装闭路电视系统,减少参观人员,尽量少发出声音 2.2科室的仪器定期检查、维修,有条件的尽量淘汰部分陈旧的,有些仪器放置橡皮缓冲器或橡皮垫来减少振动产生的噪声对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报警声要统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参数,减少设备噪声,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2.3对外来进入ICU的人员要严格控制,加强管理要及时向患者提供有利于病情的信息,经常至床边告知患者各项监测数据在正常范围内,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达到心理舒适 2.4注重护理细节,真正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关心体贴患者,加强护患沟通,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调节、传声器等院内通讯系统的音量,以减少干扰。
可采用隔音罩可减少计算机和 打印机所发出的噪声 2.5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轻松、明快的音乐使大脑有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并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安定情绪,使人心情愉悦;节奏缓慢、优雅的音乐具有镇痛、降压、镇静的作用[3] 2.6将舒适护理体现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使患者确实享受到了护理服务的良好效应,满足了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舒适需要,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从而提高了对噪音的应激能力,降低了噪音产生的不良影响 噪音可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影响人的生理或心理,总之对人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ICU是危重患者和高新监护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的地方,噪音的产生又是不可避免;所有如何降低噪音,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ICU的多种噪音是可以得到人为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噪音源,正确地理解和识别噪音源,制定并实施消除和减弱噪音源的措施其次通过隔音、消音、吸音等措施来控制噪音的传播途径最后要提高噪音接收者的应激能力,控制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噪音对医患的不良刺激,达到环境与个体的和谐,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一个整洁、安静的舒适的治疗和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