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心理协调王素燕【摘要】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讲究与学生的心理协调,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换位,达到共感认知,协调一致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课堂,从而提 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心理 尊重 关爱 协调 【正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成就动机、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1)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外,还应讲 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 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上融洽、和谐的程度教 师 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2果当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时,二者在心理上的相容性就大,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其心理相容性就小,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不协调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距离和在人际知觉上的偏见(2)情感距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差距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距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定势造成的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心理上与教师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与学生心理不协调,势必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充分予以重视,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一、了解学生心理,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产生的不同动机。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协调一致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3)发展与停滞,优点与过错,前进与反复是在所难免的七(11)班有一个姓李的男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总是回答得风马年不相及,往往引来同学的笑声不叫他回答吧,挫伤他的积极性,叫他吧,屡屡错误,耽误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在无意之中让他受到同学的讥笑于是我多方了解他的的情况,原来他的父母感情不好,他从小就在父母的打打闹闹中长大,很少得到大人的关爱,所以他特别渴望老师关注他,看到他的存在3于是我有意识地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并大加表扬,帮他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并且与他进行多次的交谈,在周记中写上鼓励性的评语,让他明白他是受老师关注的,如今他已经有所改变了再如七(12)班有个姓黄的男生,性格怪癖, 上课老做小动作,作业不完成, 找他谈话不吭声,早上做早操还非得带雨伞,说是担心会下雨,我们几个老师都被他吓得一愣一愣得,找家长一了解,原来这孩子从小受了惊吓,特别不自信我从他的这种心理出发,找他谈话时总是找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并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他倾心交谈,慢慢地这学生变得有问也有答了。
在班刊的编写过程中,我破格将他那份不怎么样的作文放了进去,在同学的羡慕之下,我看到当时他的眼睛中闪烁着亮光我想他肯定会变得自信起来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要相信学生,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也不能用同一个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能力,最终都能成为当今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要尊重他们的爱好,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一节法庭课,先让善表演的学生饰演骗子和皇帝,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肢体语言,让朗诵能力好的学生给表演的学生配音,让喜欢辩论的学生当律师,让其他的学生充当公诉员、原告等这样,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在认识上和学生取得一致,使教与学达到统一,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真诚平等地对对待学生课 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作是教学移情的结果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 终保持对学生的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4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上的这种“ 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为此,我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难易的问题交给不同的学生回答答对了大加表扬,确立他们的自信心;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一一予以纠正比如说七(11)班的郑颖同学,性格内向,从来没有主动举手,在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课时,我请学生概括故事的情节,突然我发现郑颖的手贴到了耳朵边,眼睛快速地瞟了我一眼,我赶紧请她回答,我本想在她回答后大加表扬,可没想到她的回答差强人意,盲目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伤了她的的自尊心,于是抓住她回答的较好的部分,连声说:“ 在概括事情的起因方面,郑颖同学说盲孩子很孤独,概括地既简略又精要,我们概括一个故事的情节时就应该这样”并且强调了两次在接下来的课中,郑颖的手开始高高举起,而且有好几次在对学生 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到一致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 心与期望,选择不同的谈话环境(4),创造对谈话有利或适宜的气氛,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定解决的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师要为人师表,让学生佩服教 师要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记得高中时,我的历史老师叶文杰老师总是在我们惊奇的眼神下背出一大段特难5的历史事件,后来作为教师再次听他的讲座,才明白那是他的一种教学技巧,他就是以惊人的记忆力折服了我们,让我在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因此只有当学生对教师的才能非常欣赏,并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时才愿意与教师接近,并乐于接受其教导教师还应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集这两种角色为一身的教师就会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五、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换位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弄”,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教师应该放下权威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经常回味自己做学生时的心态,同 时也让学生进行“假如我是教师”的设想这种在心理上的角色互换也有助于促进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认识上的交流,通过这样的心理换位,达到共感认知,协调一致综 上所述,教 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参考文献:(1)、教育心理学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P26 页2)、教育心理学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P41 页3)《当今中学生的十大心理问题》,《江汉学刊》2004 年 6 月 P21页(4)管志平:《个别谈话技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