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卦 的 生 成,张太教,,古往今来,有关易卦的生成与生成方法是很多很多的这里就不作一一的介绍了我们所见到的很多的六十四卦“卦变图”,实际上它并不是“生成”图,而是“变化”图可是,往往有许多易学爱好者,却将其误认做“生成”图了 为了能掌握按正宗的易学规律成卦,我们就不能离开易学中的主导思想进行卦的生成要想了解卦的生成及生成规律,就必须先了解构成卦的最基础的部分“爻”的表述特点及规律一、什么是“乾坤生六子”?,“易传”曰:“乾坤易之蕴邪”乾坤易之门户”都说明了乾坤两卦是产生其他卦的最根本的两个基础卦 文言传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故在“八卦”的基本生成规律中,就产生了“乾坤生六子”的思想这在说卦传第10章中有所论述 “乾坤生六子”的思想产生八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乾卦形成 另一种是由坤卦生成 下面分别展示其产生的规律由乾卦产生: 乾卦中,只有一个爻发生变化 共有三种变化情况 最下面一爻变 其中间一爻变 最上面一爻变乾卦中,有两个爻同时发生变化 共有三种情况 下面两个爻同时变 上下两个爻同时变 上面两个爻同时变 乾卦中,三个爻同时变化 只有一种情况 上中下三个爻同时变 这样就得到了八个“经卦”。
由坤卦产生: 坤卦中,只有一个爻发生变化 有三种情况 最下面的一个爻变 其中间的一个爻变 最上面的一个爻变坤卦中,有两个爻同时变化 下面两个爻同时变 上下两个爻同时变 上面两个爻同时变 坤卦中,三个爻同时变化 只有一种情况 上中下三个爻同时变 这样也得到了八个“经卦”乾坤生六子”产生的八卦之中, 乾为父亲 坤为母亲 震为长男 坎为中男 艮为少男 巽为长女 离为中女 兑为少女这其中,乾 、坤两卦为“老阳”、“老阴”两卦乾为父”,“坤为母”只有父母才能生出子女来其他六卦能不能变化出八个“经卦”来呢?也可以变化出来但是,这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没听说儿女能生出自己的爸爸妈妈来的现实所以,乾坤两卦就确定为是表示可以变的卦爻 而其余六个“经卦”中的男卦(震、坎、艮)和女卦(巽、离、兑)都被确定为是不可变的卦爻按易传中的规律,“阴卦多阳,阳卦多阴”则震、坎、艮三卦中,阴爻多而阳爻少故为“阳”卦 表示阳(男)性事物由于阳性事物应该是阳刚之气(阳爻)多才正常现在却是阴柔之气(阴爻)多故其名为“少阳”说明是少了“阳”了 巽、离、兑三卦中,阳爻多而阴爻少故为“阴”卦 表示阴(女)性事物由于阴性事物应该是阴柔之气(阴爻)多才正常。
现在却是阳刚之气(阳爻)多故其名才曰“少阴”意思是说,少了“阴”了易传中说:“叁伍以变,错综其数还有我们经常说的“含三为一”这里不只是说易学的道理和卦理中包含了“天地人”三才的内容实际上我们仔细地看一下阴阳爻各自的构成,就会发现阴爻(- -)中间空出来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将阳爻()可以分成三等份因此,阳爻除了整体表示1以外,还可以表示3而阴爻(- -)则表示2这说明阳爻()本身就是“含三为一”的状态这中间,阳爻()除了内含着(1+0)的素数内容外,还包含着(1+2)的奇素数内容而阴爻(- -)则内含着(1+1)的偶素数内容我们将其阴爻为2和阳爻“含三为一”之3数带入“八经卦”中,则得: 乾卦为9数9为阳(奇)数又称“老阳” 坤卦为6数6为阴(偶)数又称“老阴” 震、坎、艮卦为7数7为阳(奇)数又称“少阳” 巽、离、兑卦为8数8为阴(偶)数又称“少阴” 因此一般在“摇卦”中,才规定了“老变,少不变”的原则这也就是“蓍草法”中“9”、“6”表示变爻,“7”、“8” 表示不变爻的依据之一这也是古代产生“数字卦”的数理根据之一由以上数理之间的一些关系,就确定了卦的生成特点 一般卦的生成是由下往上逐个排列卦爻(阴爻或阳爻)的。
拿六十四卦中的六个爻的卦为例 其最下面的那个爻为一爻一般称作“初”爻 然后,其爻位之数二、三、四、五、六爻顺次往上排 最上面这个第六爻,一般称作“上”爻 为了从文字上能一目了然地判断某个位置上爻的阴阳(刚柔)性质,按照“老变,少不变”的易卦及爻变的原则,将阳爻()的爻位数之前,冠之以“九”字;将阴爻(- -)的爻位数之前,冠之以“六”字这样就构成了每个爻的专用代名词“爻题”例如:风雷“益”卦 第六爻是阳爻定为上(六)九爻 第五爻是阳爻定为九五爻 第四爻是阴爻定为六四爻 第三爻是阴爻定为六三爻 第二爻是阴爻定为六二爻 第一爻是阳爻定为初(一)九爻 在以上的这些爻中间, 凡是“爻题”前或后标有“九”字者,说明此爻是阳刚之“阳爻” 凡是“爻题”前或后标有“六”字者,说明此爻是阴柔之“阴爻” 另外“九”、“六”还表示的是“变”的意思也就是说,六十四卦中,哪个“爻变”了,才是该爻“爻辞”所表达的意思 以上发明“爻题”的做法,是为了表示“爻”的性质 而初、二、三、四、五、上则表示的是“爻”的位置二、按“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易学原则成卦,实际上这就是用我们平时所说的“游魂卦”的方法来成卦。
也就是长沙“马王堆”墓地中所发现的一种易卦的成卦方法即“京房易”的一种成卦方法这种方法的排列,特别像所谓轶失的“归藏卦”的排列也有可能其就是“归藏卦”的一部分内容或“归藏卦”的全部生成过程 其具体方法是: 六十四卦的形成,是由“八纯卦”,即乾为天卦、坤为地卦、兑为泽卦、离为火卦、震为雷卦、巽为风卦、坎为水卦、艮为山卦的自身内部地变化规律所变化成的 我们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例如:由乾为天卦来变化 乾为天卦的一爻变变成天风姤卦这又叫“一世卦” 乾为天卦的二爻变变成天山遁卦这又叫“二世卦” 乾为天卦的三爻变变成天地否卦这又叫“三世卦” 乾为天卦的四爻变变成风地观卦这又叫“四世卦” 乾为天卦的五爻变变成山地剥卦这又叫“五世卦” 再将乾为天卦的“五世卦” 山地剥卦由四爻往初爻方向变化:山地剥卦的四爻变变成火地晋卦这又叫“游魂卦”火地晋卦的全部下面三个爻同时变变成火天大有卦这又叫“归魂卦” 具体变化如下图八个“八纯卦”都按这种变化规律变化每卦再变化出七个卦,加上原来那个“八纯卦”,一共是八个卦八个八种卦,一共是六十四个卦 以上所讲的就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成规律当然还有很多变化方法但那些方法都不是按着易学本原的道理来生成卦的。
因此,才说那些“卦变”图是易卦的“变化图”,而不是易卦的“生成图”我们为什么要讲易卦的生成法则呢? 因为,易学思想主要是靠易卦及卦爻之间的构成和变化来反映的因此,易学的思想和方法论的内涵,全都体现在其“象”(卦、爻之象)的变化上了又由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些事情是只用语言和文字是说不清楚的并且汉文化的“象形”文字,虽然其内涵性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其受所表示的事物形象的限制,其表意的范围是有局限性的 为了能尽量的扩大表意的内涵性,所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以卦的形式来表述世间一切事物及其规律并且“观象系辞”将自己的感受、体会和认识,总结归纳成卦、彖、象、爻辞,以供他人及后人“所乐而玩者”参考学习易学中所说的“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这个象,指的就是“卦象” 卦,是表述大的或较大范围内的整体变化的 卦中的“爻”,是表述整体中局部具体变化的 这其中,局部具体的“爻”变了,整体卦的结构状态“卦”也就随之改变了卦”变了,随之的“象”所表述的内容也就随之改变了象”变了,所对应的数理关系也随之改变了这就是易学中,卦、爻之间不可分离的对应关系事物不在大小,都能对大局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关键是取决于它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状态。
在易学思想中,每一种卦、爻的变化,它都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思想方法我们学习易学就是为了学习、了解、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为此,我们就要丢弃那种“读死书,死读书,泥于古,而死于句下”的传统学易方法因为,只去死记硬抠易学中的那些字词句章,可这些字词句章都是前人的体验和实践的记述,往往都有一些局限性(这种针对性很强地体验与实践,可能你一辈子都遇不到)如果只从这些有针对性的局限性的认识出发,会将我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反而使我们更不容易理解易学内涵的真谛之所在了 我们就是背诵周易及易传的全文,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易学水平而死背其内容的背的目的是为了能将其前后的各种思想方法串起来,使我们对易学及其思想、规律等能有个总体、全面、统一的思想概念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