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三百首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6、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1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1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19、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李频《湖口送友人》 )20、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2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2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23、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24、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5、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杜牧《初冬夜饮》)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三》)27、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白居易《花非花》)2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2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30、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解释1.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这句诗意为: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金缕衣》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动,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杜秋娘,生于 865 年,润州人,十五岁时为镇军节度李锜之妻,后李锜谋反被杀,她没入宫中,有宠于宪宗皇帝,宪宗死,穆宗立,她被命为皇子漳王的保姆,后漳王废,她被放归故里,穷困而死。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这句诗可解释为: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杜甫(712--770) ,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白居易(772~ 846)字 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 《卖炭翁》 、 《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这两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意为:严冬已过,春天来临,花和往年一样,依然美丽绽放,但是赏花的人却在不断变化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 、 “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刘希夷(651 年~679 年) ,字延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人一说名庭芝唐朝诗人刘希夷少时很有文采,行事落魄不拘常格,喜欢饮酒,爱好音乐,善弹琵琶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三》)此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两个"难" 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 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直接或间接取材于《三国演义》的说唱文学作品遍布全国各地 《三国演义》的成功,使三国历史得普及,它的故事脍炙人口,它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也为世界人民所热爱俄、日、朝、美、法等国都有全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