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版)《论十大关系》观后感(读书笔记)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0KB
约8页
文档ID:410414542
(完整版)《论十大关系》观后感(读书笔记)_第1页
1/8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很高兴,在前不久拜读了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 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系统的调查研究, 同几十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 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 然后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影响 但是毛泽东主席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 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 证实毛泽东主席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它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 十大关系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所谓的积极因素,在国内,以工人和农民为基本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做好反动势力工作, 化消极为积极在国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就是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论十大关系》中的十个关系指的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 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第二个,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第三个,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通过读《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我对中国当时的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读后,对十大关系也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毛主席深刻地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轻工业和农业是发展重工业的前提和基础, 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 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 进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但是我们发展的重点还是重工业, 只不过要适当加大轻工业和农业的比重 50 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 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 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我国当时全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 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 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尤其是轻工业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 , 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这也利于备战。

当然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大型厂矿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如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使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后果不堪想象,战争后的损失更大 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 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 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 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 不管是再高的科技, 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要国防建设还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重要的, 但是也不是不要国防建设,国防也是要加强的,毕竟敌人还在那里虎视眈眈,一国必有防,毛泽东主席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 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环境的保证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国家、工厂、合作社、生产者个人,哪一头都要顾,而且要顾的得当,要吸取苏联对于这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我们自己经验的教训 拿工人来讲,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工厂的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也需要自己的独立性, 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关于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收入中, 每个成分拿多少,以及怎样拿,都要规定得适当,有一个合理的比例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统一,也要有特殊党中央不能把地方卡死,没有一点机动权,可以由党中央统一领导, 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因地制宜,在不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做出各种调整在地方和地方的上下级关系问题中, 党中央发挥省市的积极性, 省市发挥地、县、区、乡的积极性,一层套一层,逐步进行省市和省市的关系问题, 主要倡导顾全大局, 互助互让,共同发展6.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论人口,汉族占 94%,是压倒优势土地却是少数民族多,占 50%到 60%。

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因此在政策上我们要反对大汉族主义, 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也需要视情况而定7. 党和非党的关系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其他党派存在,就可以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这对于共产党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骂党的,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反驳,骂得有理、接受,这对人民和社会主义都是大有裨益的存在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历史上发生就必然在历史上消失,但是现在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 也是非有不可的,这样才能镇压反革命,抵抗帝国主义,建设社会主义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提到了 4 个“肯定”第一个是肯定了 1951 年和 1952 年镇压反革命是必须的第二个是肯定了当时的反革命是占少数部分第三个是肯定了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杀少捉, 反革命中的多数要交给农业合作社去管制生产,劳动改造,但还不能宣布一个不杀,不能废除死刑第四个是肯定了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反革命,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能劳动改造的去劳动改造,给人民办点事情,如不能劳动改造伤人性命的,一定要杀。

但是,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各方面都有好处9. 是非关系要坚持团结全党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党内外都要分清是非对于犯了错的人,除了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都是可以改正的对于这部分人,一要看、二要帮,也就是不仅要看他们改不改, 还要积极的帮助他们改 善于从错误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少犯错误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敢于向国外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真正好的都要学,但是要批判的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要学习普遍真理,并且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先进科学技术也要学,采取先照搬,在根据实际改进的办法;不仅如此,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好的方面也要学但是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 就学不得,要坚决抵制和批判总结: 关于这十大关系问题的研读,毛主席说的的确好,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 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非常必要的毛主席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 50 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 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 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难能可贵。

无论如何, 毛泽东主席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 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不仅仅是在国家政策的方向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里面的很多道理,都是可以引申和扩展的就拿第十点来说, 自身也要敢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发展壮大自己;像第九点,我们对待别人犯的错误就应该客观公正的对待,并积极帮助别人改正,自己也能从中获益不少;第七点中,不要对那些反对你的人耿耿于怀,有反对,才能让自己更加谨慎、反省,才能更加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改正和加强自己 总的来说,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主席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 . 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的艰辛探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我们要牢记历史去完成更加伟大的历史使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读了《论十大关系》一文,受益良多,感受颇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