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2KB
约26页
文档ID:3473421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_第1页
1/26

1第一讲 当代世界的经济第一节.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有两层含义,广义的含义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即各国经济的简单相加;狭义的含义,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区域内的自给自足、画地为牢的状态而越来越具有了社会化、国际化的属性,最终使得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的经济组成相互关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实际上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这里所用的“世界经济”是用其狭义的含义 一、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实体它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其二,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其三,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四,拥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国际行为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其基本职能和活动领域为依据,国际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世界经济行为主体和世界政治行为主体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主要有三类: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即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按照其活动区域和影响力分为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中世界经济组织的地位较高、作用较大在当今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经济组织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前向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成立于 1945 年 12 月,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产物 1947 年 11 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仍然维持独立运作以固定汇率制度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系瓦解后, 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确立了浮动汇率合法化的“牙买加体系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会员 150 多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着枢纽和核心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宗旨和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的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对于加强国际货币的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收支的调整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执行董理会负责日常事务 2 、世界银行及其作用: 世界银行,全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样,它也是根据 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起来的开始基金为 100 亿美元,美国占 23% ;美国现在仍然拥有特别提款权的 25% ,享有最大的表决权作为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的主要宗旨和基本职能是: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支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世界银行现有成员国 170 多个,总部设在华盛顿 3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 它的前身是 1948 年 1 月 1 日 正式生效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该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按照最初的设计,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性的安排,一旦国际贸易组织建立即取而代之但事与愿违,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贸易组织迟迟未能够成立,于是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关贸总协定成为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协定,在世界经济领域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使命是使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成为各缔约国普遍接受的共同规则主持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为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提供了谈判和合作的场所,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截止到 2002 年底,世界贸易组织有成员 144 个,其总部设于日内瓦当今国际贸易的 90% 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运行 二、世界经济的构成 就客体而言,世界经济主要包括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1 、世界市场是指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地进行交换的场所、关系和机制。

世界市场是逐渐形成的从广度看,它经历了国内市场、区域性国际市场等阶段;就深度而言,它从主要进行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到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诸如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等当前,世界市场已经成为2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成为世界经济的基础平台 2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它是各国发生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国际贸易由来已历史久远当今的国际贸易,交换的物品更加丰富,交易的方式更加灵活,流通的渠道更加多样 3 、国际金融是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周转和运动,它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内容商品交换是国际金融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 、国际投资一般是指某国的企业、个人或政府机构以资本增值或其他经济利益为目的所进行的超出本国疆界的投资它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又叫证券投资,即购买外国的股票和证券;通常投资者对企业不拥有实际的控制力直接投资是对外国经济实体的购买和控制;它主要有直接创力新企业和通过购买股票达到控制企业的效果等形式。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直接投资,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经济政策、共同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便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行为当前,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是借助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和国际条约等形式进行的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缓和和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主体(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等,主要是指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里所形成的结构态势其主要内容是各经济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所居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实力对比和权力分配关系;核心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谁在主导、支配,谁被主导、支配;或者是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就外延而论,世界经济格局可以划分为一元格局、二元格局或多元格局等 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及其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和经济主体的实力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各经济主体、主要是各国和国家集团的经济实力的变动与消长,世界经济格局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轨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它们是: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即世界经济格局的一元化阶段; 第二阶段, 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即世界经济从一元格局向多元格局过渡的阶段; 第三阶段, 80 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即世界经济多元格局初具雏形的阶段。

一、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40 年代末— 60 年代末) 其基本步骤和具体表现包括: 其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 年 7 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44 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附件) ,构建起了黄金——美元——其他国家货币的体系该体系的要害内容是:美元与黄金自由兑换即确立美元的金本位;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兑换采取固定汇率此举意味着美元在国际上取得了与黄金一样的地位,成为惟一的世界货币(国际储备货币) ,其他国家的货币价值都要由美元来标定 其二,推动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 1947 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根据它的要求,各参加国都要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得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美国的目的,是想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对手之机,抢占市场,将美国商品推销到其他国家 其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 “道奇路线”和“第四点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复兴欧洲计划” ,它是 1947 年 6 月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说中提出的该计划主要针对欧洲国家到 1952 年 6 月,美国通过这个计划向西欧国家拨款 131 亿美元,其中货款 10% ,其余为赠款,帮助这些国家恢复经济,进行战后重建 “道奇路线”是针对日本的在“ 占领地区救济基金”、 “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 的名义下,美国向日本注入了 23 亿美元和其他援助(道奇原为美国底特律银行的董事长,后任驻日盟军的经济总顾问) “第四点计划”又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它是 31949 年 1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其就职演说中所提出的该计划的是为了抑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应当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必要的投资截止到 1952 年,美国在该计划的名义下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约 3 亿美元这些计划的实质,是美国凭借其出众的经济实力,运用新殖民主义的手法,控制世界 其四,对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早在 1947 年,美国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物资禁运; 1949 年 11 月,美国又操纵 15 个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下设有中国委员会。

1994 年宣布解散,但阴魂不散) ,规定尖端技术、军事装备和稀有资源等三大类、数百种产品不得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售; 1951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共同防御援助管制法》 ,简称《禁运法案》 它规定:凡“巴黎统筹委员会” 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违禁商品者,美国将剥夺其得到美国军事、经济援助的权利该法案是由众议员巴特尔提出的,又名《巴特尔法案》 《巴特尔法案》的实质,是美国用国内法来支持国际条约,在国际社会中强行推行自己的意志上述做法的结果,导致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断绝,使整个世界经济分裂成两大体系 二、 20 世纪 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0 年代末— 80 年代末)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基本的态势是美国高开低走,而其他国家则急起直追作为这种运行的结果,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告别一元走向多元主要表现有: 其一,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美国的地位下降,西欧日本的地位上升,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在 50 、 60 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大多数西方国家,这导致了它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1975 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

其二,苏联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二战结束到 70 年代中,苏联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而使得它同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此外,苏联的军事、科技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足以同美国分庭抗礼 其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作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按照联合国列出的规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500 美元,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 25% ,制造业吸收总就业劳动力的 25% 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例如, “亚洲四小龙” ,即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另外在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亚的印度等,它们的经济也都得到了快步发展凭借着这种经济实力,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西方国家的依附性不断削弱,独立性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三、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80 年代末以来) 1 、欧洲联盟 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 25 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起步于 1951 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7 年根据《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5 年的决定三个机构合并,合并条约于 1967 年生效。

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1991 年 12 月, 12 个欧共体成员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